正在加载图片...
85、伯努力积分的应用条件为 (1)理想正压流体,质量力有势,非恒定无旋流动 (2)不可压缩流体,质量力有势,非恒定有旋流动 (3)理想正压流体,质量力有势,恒定流动,沿同一流线 (4)理想正压流体,质量力有势,非恒定流动,沿同一流线 86、理想液体恒定有势流动,当质量力仅为重力时 ()整个流场内各点的总水头(+P+ 2)只有位于同一流线上的点,总水头(+2+)相等 (3)沿流线总水头沿程减小 (4)沿流线总水头(z+P+)沿程增加: 87、若已知流函数v=a(x2-y2)a为常数,则u、= 88、恒定平面势流中,组成流网的流线与等势线的关系是 9、液体质点的运动形式有 90、理想液体在同一点上各方向的动水压强数值是 的。实际液体中的动水压强为在同一点上沿三个正交 方向的动水压强的 而Px 91、液体运动可根据 分为有涡流和无涡流,无涡流是 应满足的判别条件是 92、设液体的流速场为u3=6x,u,=6y,u2=-7t,t为时间,求:(1)当地加速度;(2)迁移加速度:(3)质点加速 度 u、=Ax+By 3、已知平面无旋流动的速度分量由下式给出 u、=Cx+Dy 式求:(1)A,B,C,D之间的关系:(2)速度势函数 (3)流函数。(1)B=C;A=-D;(2)φ=Bxy+(x2-y2)+c1:(3)y=Axy+(y2-x2)+c2) 94、已知不可压缩液体平面流动的流函数v=(x2+y2)/2。要求 (1)画出该流动的流线图形,并标明流向 (流线v=(x2+y2)/2= Const.) (2)判别是有旋流动还是无旋流动 (有旋) (3)已知流场中两定点坐标分别为A(1,0)与B2,3通过此两点间的单宽流量q:(q=vB-甲4=6) (4)A、B两点是否满足方程u2/2g+p/pg=c? (否)20 85、伯努力积分的应用条件为 ( ) (1) 理想正压流体,质量力有势,非恒定无旋流动; (2) 不可压缩流体,质量力有势,非恒定有旋流动 (3) 理想正压流体,质量力有势,恒定流动,沿同一流线 (4) 理想正压流体,质量力有势,非恒定流动 ,沿同一流线 86、理想液体恒定有势流动,当质量力仅为重力时, ( ) (1) 整个流场内各点的总水头 ) 2 ( 2 g u g p z + +  相等; (2) 只有位于同一流线上的点,总水头 ) 2g u g p (z 2 +  + 相等; (3) 沿流线总水头沿程减小; (4) 沿流线总水头 ) 2g u g p (z 2 +  + 沿程增加; 87、若已知流函数 a(x y ), a 2 2  = − 为常数,则 u x = .___________,u y ____________ .。 88、恒定平面势流中,组成流网的流线与等势线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89、液体质点的运动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0、理想液体在同一点上各方向的动水压强数值是___________的。实际液体中的动水压强为在同一点上沿三个正交 方向的动水压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 pxx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py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zz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液体运动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为有涡流和无涡流,无涡流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满足的判别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设液体的流速场为 u 6x, u 6y, u 7t, t x = y = z = − 为时间,求:(1) 当地加速度;(2) 迁移加速度;(3) 质点加速 度。 93、已知平面无旋流动的速度分量由下式给出 u Cx Dy u Ax By y x = + = + ;试求:(1) A,B,C, D 之间的关系;(2) 速度势函数; (3)流函数。 ((1) B=C ; A=-D ; (2)  = 1 2 2 ( ) 2 x y c A Bxy + − + ; (3)  = 2 2 2 ( ) 2 y x c B Axy + − + ) 94、已知不可压缩液体平面流动的流函数 (x y ) / 2 2 2  = + 。 要求: (1) 画出该流动的流线图形,并标明流向; (流线 (x y ) / 2 Const. 2 2  = + = ) (2) 判别是有旋流动还是无旋流动; (有旋) (3) 已知流场中两定点坐标分别为 A(1,0) 与 B(2,3),通过此两点间的单宽流量 q; ( q = B −  A = 6 ) (4) A、B 两点是否满足方程 u / 2g p / g c 2 +  = ? (否)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