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74·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 壳不断增厚,凝固前沿不断向铸坯内部推进,因 固态保护渣 此,钢水静压力的施加位置也是随时间不断变化 液态保护渣? 的.模型运算过程中,对每个单元都判断是否需 刚 性 要施加钢水静压力.如果单元是液相区单元或固 相区单元,则不施加钢水静压力,对于两相区单 品器 元,在两个节点都是液态节点的边上施加钢水静 压力,而对其他边不予施加.采用上述方法,就可 液相穴 在保持计算域网格不变的情况下把钢水静压力 气隙 直接施加到凝固前沿上去,如图2所示. 接触热阻 ←一铜水静压力 (a)界面示意图 热辐射 液相区 w 面温度 度 凝固前沿 R R b)热阻构成 图3铸还和结晶器铜板界面热阻构成示意图 Fig.3 Constitution of the thermal resistance between slab 固态坯壳 and mould copper 图2铸还凝固前沿钢水静压力的处理 由变形后的坯壳形状和当前结晶器壁面位置共 Fig.2 Applied ferrostatic pressure upon solidification 同决定:R为铸坯表面与保护渣间的接触热阻; front h为界面辐射换热系数. (6)结晶器锥度, (4)铸坯和结晶器铜板接触界面, 对结晶器铜板,模型中通过控制其运动轨迹 初生坯壳在钢水静压力作用下会发生塑性 来模拟结晶器锥度.其中宽面铜板没有锥度,仅 变形,产生向外鼓涨的趋势.因此,如果在模型中 按弹性结构来处理:窄面铜板的锥度是确定铸坯 对凝固坯壳内表面施加钢水静压力载荷,同时铸 宽度方向上的刚体移动速度的依据, 坯外表面没有结晶器铜板的抵触约束,在数学解 13初始条件 析时就常出现所谓“坯壳表面节点穿透结晶器铜 力学初始条件:弯月面处液态钢水流动性 壁”现象,与实际状况不符.为此,需要对铸坯表 好,与结晶器铜板紧密接触:且钢水静压力为零, 面节点施加接触约束,防止“穿透”的发生, 温度场初始条件:弯月面处铸坯温度均匀分 (5)铸坯和结晶器铜板接触界面. 布,且为钢水浇铸温度T. 由于气隙是联系结晶器内部热状态和力学 对于处于连续正常浇铸的铸机,结晶器区域 状态的纽带,所建立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耦合模型 温度分布状态应该是稳态的,为确定弯月面处铜 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确定坯壳与结晶器壁间 板横断面温度分布,专门建立了一个单独的稳态 的界面热阻(或界面换热系数).本研究中所采用 温度场计算模型. 的界面热阻模型,同时考虑了铜板表面对流换 14铸还和结晶器铜板的热力学参数 热、保护渣热传导、坯壳与渣膜间的界面传热,以 在前期刚性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结晶 及热辐射.图3为该热阻模型示意图, 器铜板处理成了弹性体,结晶器铜板的有关热力 界面总换热系数h按照下式确定 学参数取值为:导热系数k=380W(m·℃),比热 heR:tR+R,the (9) 容Cc.=700J/kg℃),密度pc=8940kgm,弹性模 其中,R,为铜板表面处与保护渣间的接触热阻: 量E=110GPa,泊松比v=0.36,热膨胀系数a随温 R为保护渣的热阻,其值根据应力场计算结果, 度变化,如表1所示.. 37 4 -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20 4 年 第 4期 壳 不 断增 厚 , 凝 固前 沿 不 断 向铸坯 内部 推进 , 因 此 , 钢 水静 压 力 的施加 位 置也 是 随时 间不 断变 化 的 . 模型 运 算过 程中 , 对 每 个 单 元都 判断是 否 需 要施 加钢 水 静压力 . 如果 单元 是液相 区单 元或 固 相 区单 元 , 则 不施 加钢 水 静 压 力 . 对 于 两相 区单 元 , 在 两个 节 点都 是液 态节 点 的边 上施 加钢 水 静 压 力 , 而对其他 边不 予 施加 . 采用上 述 方法 , 就 可 在 保 持 计 算域 网 格 不 变 的 情 况下 把 钢 水 静 压 力 直接施 加 到凝 固前 沿上 去 14 , 如 图 2 所 示 . 接触热阻 (a) 界 面示 意 图 铜壁表面温度 热辐射 铸坯表面温度 R , R Z 伪) 热 阻 构成 图 3 铸坯 和结 晶器 铜 板界 面热 阻构 成示 惫 圈 F 娘3 C o n 劝tU 如 一 of 恤e 恤 . mr al 到毖妇扭. c e b e幻即 e . s 恤b . n d . o . l d e o P e r 图 2 铸 坯凝 固 前沿 钢水 静 压 力的处 理 珑 · Z AP 两ed fe r or s 怕 讹 p卿胭扮 u op n so ild i万ca 如 。 介 O nt (4 ) 铸 坯 和结 晶 器铜 板 接触 界面 . 初 生 坯 壳 在钢 水 静 压 力 作 用 下 会 发 生 塑 性 变形 , 产生 向外 鼓涨 的趋 势 . 因此 , 如 果在 模型 中 对凝 固坯 壳 内表 面施 加 钢水 静压力 载荷 , 同 时铸 坯 外表 面没 有结 晶器铜 板 的抵触约 束 , 在 数学 解 析 时就 常 出现所 谓“ 坯 壳表 面节 点穿透 结 晶器铜 壁 ” 现 象 , 与 实 际状 况 不 符 . 为此 , 需 要对铸坯 表 面节 点 施 加接 触 约 束 , 防 止 “ 穿透 ” 的发 生 . (5 )铸坯和 结 晶 器铜 板 接触 界 面 . 由 于气 隙 是联 系 结 晶器 内 部热 状 态 和 力 学 状 态 的 纽带 , 所 建立 的温 度 场和 应 力场 祸合 模 型 的一 个 重 要 的环 节就 是确 定坯 壳 与 结 晶 器 壁 间 的界 面 热 阻 (或 界 面 换热 系 数) . 本研 究中所 采用 的界 面 热 阻 模 型 , 同 时考 虑 了铜 板 表 面对 流 换 热 、 保护 渣热 传导 、 坯壳 与渣膜 间的 界面 传热 , 以 及 热辐 射 . 图 3 为 该热 阻 模型示 意 图 . 界 面 总换 热 系 数凡按 照 下式确 定 hr 丽忐彭、 ( 9 ) 其 中 , R : 为 铜 板表 面 处 与 保 护渣 间 的接触 热 阻 ; R Z为 保护 渣 的 热阻 . 其 值 根据 应 力 场 计算 结 果 , 由变 形 后 的 坯 壳形 状 和 当 前 结 晶器 壁 面 位 置 共 同决 定 ; 凡 为 铸 坯 表 面 与 保 护 渣 间 的 接 触 热 阻 ; h ` 为界 面辐 射 换 热系 数 . (6 )结 晶器锥 度 . 对 结 晶器铜 板 , 模 型 中通过 控 制其 运动 轨 迹 来 模拟 结晶 器锥 度 . 其 中 宽面 铜板 没 有锥 度 , 仅 按 弹性 结构 来 处理 ; 窄面铜 板 的锥 度是确 定铸 坯 宽度 方 向上 的 刚体 移动 速 度 的依 据 . L 3 初 始 条 件 力学 初 始 条 件 : 弯 月 面 处 液态钢 水 流 动 性 好 , 与 结晶 器铜 板紧 密接触 ; 且钢 水 静压 力 为零 . 温度 场 初始 条 件 : 弯 月面 处铸 坯 温度 均 匀 分 布 , 且 为钢 水 浇 铸温度 cT . 对于 处于 连续 正常 浇铸 的铸 机 , 结 晶器 区域 温度 分布 状 态应 该 是稳 态 的 . 为确 定弯 月面 处铜 板 横 断面 温度 分布 , 专 门建 立 了一个 单独 的稳态 温 度 场 计 算模 型“ , . 1.4 铸坯 和 结 晶器 铜 板的热 力学 参数 在 前 期 刚性 模 型 的基 础 上 , , , 进一 步 将 结 晶 器铜板 处理成 了弹性 体 . 结 晶器铜 板 的有关 热 力 学参 数 取值 为 : 导热 系 数棍产 3 80 W (/ m · ℃ ) , 比热 容 几 = 7 0 0 (J/ kg · ℃ ) , 密度户c . = 8 9 4 0 kg/ in 3 , 弹性 模 量 E = 1 10 GP a, 泊 松 比 v = .0 36 , 热 膨胀 系 数 a 随温 度 变 化 , 如 表 1 所 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