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Fig.5 Dynamic expansion map of surface cracks 图6是地表裂缝滞后距与采深采厚比之间的关系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地表裂缝滞后距与采 深采厚比之间满足多项式关系,函数表达式为 y=0.0697x2-3.6283x+30.311'定性表明随着 采深采厚比的增加,地表裂缝由重合回采位置发育逐渐变为至滞后回采位置发育。 400 300 y=0.0697x-3.6283x+30311 R:-=0995 200 100 唇 0.0 10、 20 30 0 -100 -200 Raito of depth to thickness ofcoal seam FigRelationship between lag distance of suface depth thickness ratio (2)地表裂缝活动规律 选取工作面内正向坡(坡向与回采方向相同) 反向坡裂缝(坡向与回采方向相反)、平坦区 裂缝以及顺槽外边界裂缝进行活动监测。 反向坡裂缝随回采表现出“先开后合”的活动特征,即回采过程中地表裂缝宽度“先增大一 再减小一后稳定”,裂缝活动时间3.0~5.0d,随采深采厚比增大而增大,如图7()所示。 正向坡裂缝随回采表现出“只开不合”的活动规律,即回采过程中地表裂缝宽度持续增大至 稳定,裂缝活动时间约4.0~7.0d,一般情况下,采深采厚比越大,裂缝活动时间越长,且与坡体 坡角、坡高等因素有关。此外,活动稳定后裂缝宽度约为裂缝初始开裂宽度的2倍,如图7(b)所 示。 y 面内平坦区域处的裂缝随回采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活动特征,一种是“先开后合再开”型活动, 即裂缝宽度随回采表现出“先增关一再减小一再增大一稳定”的活动特征,主要发育于125203工 作面内,裂缝活动时间约入稳定后裂缝宽度大于初始开裂宽度,一般为最大开裂宽度的12。 另一种是“先开后合火的活动特征,即裂缝宽度随回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然后稳定的变化特征, 主要发生在N1212个作面和1i2201工作面内,裂缝平均活动时间约6.0~7.8d,活动时间与采深采 厚比基本呈正相关关系,如图7(c)所示。 发育在工作面顺槽附近的边界裂缝只呈现出“只开不合”的活动规律,裂缝宽度随回采持续 增大至稳定,严活动时间7.0d,活动规律与拉应力作用下的地表拉伸变形有关,如图7()所 示。Fig.5 Dynamic expansion map of surface cracks 图 6 是地表裂缝滞后距与采深采厚比之间的关系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地表裂缝滞后距与采 深采厚比之间满足多项式关系,函数表达式为 2 y x x    0.0697 3.6283 30.311,定性表明随着 采深采厚比的增加,地表裂缝由重合回采位置发育逐渐变为至滞后回采位置发育。 图 6 地表裂缝滞后距与采深采厚比关系 Fig.6 Relationship between lag distance of surface fractures and mining depth thickness ratio (2)地表裂缝活动规律 选取工作面内正向坡(坡向与回采方向相同)、反向坡裂缝(坡向与回采方向相反)、平坦区 裂缝以及顺槽外边界裂缝进行活动监测。 反向坡裂缝随回采表现出“先开后合”的活动特征,即回采过程中地表裂缝宽度“先增大— 再减小—后稳定”,裂缝活动时间 3.0~5.0 d,随采深采厚比增大而增大,如图 7(a)所示。 正向坡裂缝随回采表现出“只开不合”的活动规律,即回采过程中地表裂缝宽度持续增大至 稳定,裂缝活动时间约 4.0~7.0 d,一般情况下,采深采厚比越大,裂缝活动时间越长,且与坡体 坡角、坡高等因素有关。此外,活动稳定后裂缝宽度约为裂缝初始开裂宽度的 2 倍,如图 7(b)所 示。 面内平坦区域处的裂缝随回采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活动特征,一种是“先开后合再开”型活动, 即裂缝宽度随回采表现出“先增大—再减小—再增大—稳定”的活动特征,主要发育于 125203 工 作面内,裂缝活动时间约 3.7 d,稳定后裂缝宽度大于初始开裂宽度,一般为最大开裂宽度的 1/2。 另一种是“先开后合”的活动特征,即裂缝宽度随回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然后稳定的变化特征 , 主要发生在 N1212 工作面和 112201 工作面内,裂缝平均活动时间约 6.0~7.8 d,活动时间与采深采 厚比基本呈正相关关系,如图 7(c)所示。 发育在工作面顺槽附近的边界裂缝只呈现出“只开不合”的活动规律,裂缝宽度随回采持续 增大至稳定,平均活动时间 7.0 d,活动规律与拉应力作用下的地表拉伸变形有关,如图 7(d)所 示。 录用稿件,非最终出版稿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