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74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29卷 吸水性测试:称取制成的哑铃形试样的初始质 少水分,因此淀粉要在真空烘箱中高温烘干,试剂要 量(m0),将其于室温下置于水中浸泡一定的时间, 用干燥剂干燥. 取出后用滤纸吸去表面的水分并称其质量(m),根 将反应产物从烧瓶中取出,加入过量甲苯搅拌 据下式计算其吸水率W,并测其拉伸强度. 使其充分溶解,抽滤,将沉淀部分反复溶解抽滤得 W=(m'-m0)/mo×100% (1) 到的固体物质为原淀粉及接枝淀粉, SEM分析:观察材料的扫描电镜照片分析共混 相比于纯玉米淀粉,从提纯淀粉的红外谱图 材料的相界面情况, (图2)可以看出,在1740cm-1左右出现了新的吸收 峰,这是羰基的特征峰,由此可以证明,CL单体的确 2结果与讨论 接枝到了淀粉分子上,同时可以看出,相对于羟基 2.1钛酸四丁酯引发PCL接枝淀粉(PCL g St) 吸收峰,该羰基吸收峰比较弱,也就是说接枝到淀粉 聚合的表征 分子上的PCL量比较少,接枝率比较低, PCL一gSt是由eCL单体在淀粉分子链上的 100 羟基引发下发生原位开环聚合得到,其产物是PCL 物理缠绕及化学接枝淀粉的混合物[8] 6 CL单体与淀粉的接枝共聚分为两步,如图1所 聚己内酯 示:第一步,通过钛酸四丁酯与淀粉反应将淀粉表面 4 玉米淀粉 20 一聚己内密 的羟基活化生成钛的衍生物,并移除反应产生的小 接枝改性 10 淀粉 分子丁醇;第二步,CL单体在烷氧基钛链段的引发 0 3500 2500 1500 500 下发生配位一插入开环聚合反应,得到PCL接枝 波数/cm' 淀粉· 图2淀粉、己内酯与聚己内酯接枝改性淀粉的红外谱图 Fig.2 FTIR spectra of starch.PCL and PCL-g St (Starch)OH+Ti-(OC4Ho) [(Starch)OTi-fOCHg)4-+pHOC Hg 同样从提纯接枝淀粉的DSC曲线(图3)中也可 [(Starch)-O-Ti-(OC,H)) 1)CL. 以看到,淀粉的熔融峰从纯玉米淀粉的280~310℃ 的四重峰(284.3,290.0,292.8,305.8℃)变为 294.8℃的单峰.这种热性质的变化正是PCL接枝 Stareh-OEC-(CHz)s-O]H ¢ 淀粉的结果.聚己内酯接枝改性淀粉在60℃处的 图1己内酯单体在淀粉表面原位聚合的两步反应机理 熔融峰被淀粉中的水分在100℃左右引起的吸热弥 Fig.1 Two-step procedure mechanism for the in situ polymerization 散峰所掩盖 of caprolactone from the starch granule surface 0.4 个放热方向 0 在非极性溶剂中,烷氧基钛引发己内酯开环聚 -0.4 合有很完美的可控性町,该聚合涉及“配位一插入” 机理,可以通过调整催化剂和单体的含量得到相应 0.8 玉米淀粉 一聚己内酯 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12 一聚己内酯接 实验中采用的是悬浮聚合的方法,用正辛烷为 枝改性淀粉 分散剂,在第一步反应中要加热减压,以除去反应中 160 100150200.250300350 温度/℃ 产生的小分子丁醇,促使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当淀 粉与钛酸酯充分反应之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CL 图3:淀粉、聚己内酯和聚己内酯接枝淀粉的DSC曲线 单体,保持一定的真空度,使CL在St一0一Ti的催 Fig.3 DSC curves of starch,PCL and PCL-g-St 化下发生ROP反应,CL单体不断插入到Ti一0键 2.2淀粉含量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之间,最终生成CL接枝淀粉 将制得的PCL接枝淀粉(钛酸四丁酯中钛元素 尽管水分对第二步中己内酯的开环聚合是必要 相对于淀粉的质量比为1:100,淀粉与己内酯单体 的[],但是由于钛酸四丁酯对水分十分敏感,遇水 质量比为5:1)与PCL在HAAKE中150℃共混,共 生成TiO2而失效,因此整个反应过程中应当尽量减 混物经平板硫化机模压成型,然后裁成哑铃形样条吸水性测试:称取制成的哑铃形试样的初始质 量( m0)‚将其于室温下置于水中浸泡一定的时间‚ 取出后用滤纸吸去表面的水分并称其质量( m′)‚根 据下式计算其吸水率 W‚并测其拉伸强度. W=( m′— m0)/m0×100% (1) SEM 分析:观察材料的扫描电镜照片分析共混 材料的相界面情况. 2 结果与讨论 2∙1 钛酸四丁酯引发 PCL 接枝淀粉(PCL-g-St) 聚合的表征 PCL—g—St 是由ε—CL 单体在淀粉分子链上的 羟基引发下发生原位开环聚合得到‚其产物是 PCL 物理缠绕及化学接枝淀粉的混合物[8—10]. CL 单体与淀粉的接枝共聚分为两步‚如图1所 示:第一步‚通过钛酸四丁酯与淀粉反应将淀粉表面 的羟基活化生成钛的衍生物‚并移除反应产生的小 分子丁醇;第二步‚CL 单体在烷氧基钛链段的引发 下发生配位—插入开环聚合反应‚得到 PCL 接枝 淀粉. 图1 己内酯单体在淀粉表面原位聚合的两步反应机理 Fig.1 Two-step procedure mechanism for the in situ polymerization of caprolactone from the starch granule surface 在非极性溶剂中‚烷氧基钛引发己内酯开环聚 合有很完美的可控性[9]‚该聚合涉及“配位—插入” 机理‚可以通过调整催化剂和单体的含量得到相应 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实验中采用的是悬浮聚合的方法‚用正辛烷为 分散剂‚在第一步反应中要加热减压‚以除去反应中 产生的小分子丁醇‚促使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当淀 粉与钛酸酯充分反应之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 CL 单体‚保持一定的真空度‚使 CL 在 St—O—Ti 的催 化下发生 ROP 反应‚CL 单体不断插入到 Ti—O 键 之间‚最终生成 CL 接枝淀粉. 尽管水分对第二步中己内酯的开环聚合是必要 的[7]‚但是由于钛酸四丁酯对水分十分敏感‚遇水 生成 TiO2 而失效‚因此整个反应过程中应当尽量减 少水分‚因此淀粉要在真空烘箱中高温烘干‚试剂要 用干燥剂干燥. 将反应产物从烧瓶中取出‚加入过量甲苯搅拌 使其充分溶解‚抽滤.将沉淀部分反复溶解抽滤得 到的固体物质为原淀粉及接枝淀粉. 相比于纯玉米淀粉‚从提纯淀粉的红外谱图 (图2)可以看出‚在1740cm —1左右出现了新的吸收 峰‚这是羰基的特征峰‚由此可以证明‚CL 单体的确 接枝到了淀粉分子上.同时可以看出‚相对于羟基 吸收峰‚该羰基吸收峰比较弱‚也就是说接枝到淀粉 分子上的 PCL 量比较少‚接枝率比较低. 图2 淀粉、己内酯与聚己内酯接枝改性淀粉的红外谱图 Fig.2 FTIR spectra of starch‚PCL and PCL-g-St 同样从提纯接枝淀粉的 DSC 曲线(图3)中也可 以看到‚淀粉的熔融峰从纯玉米淀粉的280~310℃ 的四重峰(284∙3‚290∙0‚292∙8‚305∙8℃) 变为 294∙8℃的单峰.这种热性质的变化正是 PCL 接枝 淀粉的结果.聚己内酯接枝改性淀粉在60℃处的 熔融峰被淀粉中的水分在100℃左右引起的吸热弥 散峰所掩盖. 图3 淀粉、聚己内酯和聚己内酯接枝淀粉的 DSC 曲线 Fig.3 DSC curves of starch‚PCL and PCL-g-St 2∙2 淀粉含量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将制得的 PCL 接枝淀粉(钛酸四丁酯中钛元素 相对于淀粉的质量比为1∶100‚淀粉与己内酯单体 质量比为5∶1)与 PCL 在 HAAKE 中150℃共混‚共 混物经平板硫化机模压成型‚然后裁成哑铃形样条 ·174·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29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