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5.冲击了几干年的陈规陋俗,推动了平等、自由、解放意识 6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影响了亚洲革命和表现了亚洲的觉醒 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辛亥革命的失败---袁世)窃取革命果实 袁世凯生于咸丰九年((1859)8月20日,河南项城人是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年轻时科场失意,22岁弃 文从军。曾随军东度朝鲜平叛。甲午战争后,被李鸿章举荐到天津小站编练新军,掌握了一支7000多人的武装力 量。同时在此基础上扶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班底。1898年参与镇压维新派。1899年任山东巡 抚,逐步接近清廷的权力中枢。从此为清廷所倚重。1901年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907年入主军机处、兼任 外务部尚书。1908年宣统帝继位,受清皇室排挤,袁世凯被迫下野,隐居彰德府(今安阳市)洹上村别墅 ,“养寿园”。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受国内外形式所迫,清庭被迫重新起用袁世凯,由其出任总理内阁大臣 主持军政。袁世凯玩弄两面手段,一面逼迫皇帝退位,一面用假共和麻痹软化革命党人,并最终窃得总统宝座。 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随即改组内阁,排挤革命党人。在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 党并计划以政党政治手段与其抗衡时,袁世凯派亲信将其暗杀。 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凯在紫禁城太和殿举行隆重的仪式,就任中华民国第一届正式大总统】 孙中山等人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嘟未能撼动北洋军阀的统治,但从袁世凯和张勋复辟帝制都十分短 命的事实来看,资产阶级革命派倡导的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二)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讨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客观原因帝国主义与封键势力勾结扼杀的结果。 主观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 1不愿意也不敢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甚至幻想帝国主义支持:所以《临时约法》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甚至 承认一切不平等条约: 2不敢发动和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彻底推毁封建势力,实行十地制度的改革,因此,不可能同人民群众形成密切联 系,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3、同盟会内部思想不统一,不能给革命以坚强领导 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本章小结 通过本章讲解使学生正确理解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的历次反清革命斗争的过程和他们的教国方略 掌握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维新派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论净,了解武昌首 义的经过与中华民国政权的建立,能够正确评价孙中山的历史功绩,使学生能较为全面地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 条件和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5.冲击了几千年的陈规陋俗,推动了平等、自由、解放意识。 6.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影响了亚洲革命和表现了亚洲的觉醒。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辛亥革命的失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袁世凯生于咸丰九年(1859)8月20日,河南项城人是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年轻时科场失意,22岁弃 文从军。曾随军东渡朝鲜平叛。甲午战争后,被李鸿章举荐到天津小站编练新军,掌握了一支7000多人的武装力 量。同时在此基础上扶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班底。1898年参与镇压维新派。1899年任山东巡 抚,逐步接近清廷的权力中枢。从此为清廷所倚重。1901年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907年入主军机处、兼任 外务部尚书。1908年宣统帝继位,受清皇室排挤,袁世凯被迫下野,隐居彰德府(今安阳市)洹上村别墅 ——“养寿园”。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受国内外形式所迫,清庭被迫重新起用袁世凯,由其出任总理内阁大臣 主持军政。袁世凯玩弄两面手段,一面逼迫皇帝退位,一面用假共和麻痹软化革命党人,并最终窃得总统宝座。 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随即改组内阁,排挤革命党人。在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 党并计划以政党政治手段与其抗衡时,袁世凯派亲信将其暗杀。 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凯在紫禁城太和殿举行隆重的仪式,就任中华民国第一届正式大总统。 孙中山等人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都未能撼动北洋军阀的统治,但从袁世凯和张勋复辟帝制都十分短 命的事实来看,资产阶级革命派倡导的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二)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讨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客观原因: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勾结,扼杀的结果。 主观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 1.不愿意也不敢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甚至幻想帝国主义支持;所以《临时约法》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甚至 承认一切不平等条约; 2.不敢发动和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因此,不可能同人民群众形成密切联 系,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3、同盟会内部思想不统一,不能给革命以坚强领导。 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本章小结: 通过本章讲解使学生正确理解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的历次反清革命斗争的过程和他们的救国方略, 掌握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维新派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论争,了解武昌首 义的经过与中华民国政权的建立,能够正确评价孙中山的历史功绩,使学生能较为全面地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 条件和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