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0.15一0.30mm,要使物镜可分辨的最近两点的距离能为人眼所分辨,则必须将 d放大到0.15一0.30mm,即: dXM=0.15-0.30mm d=7A M=是(0.30.6)A 在常用光线的波长范围内,上式可进一步简化为: M≈500A-1000A 所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M与物镜的数值孔径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其范围 称有效放大倍数范围。在选用物镜时,必须使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在该物镜数值 孔径的500倍至1000倍之间。若M<500A,则未能充分发挥物镜的鉴别率。若 M>1000,则由于物镜鉴别率不足而形成“虚伪放大”,细微部分仍分辨不清。 (5)透镜成像的质量 单片透镜在成像过程中,由于几何条件的限制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常使影 像变得模糊不清或发生变形现象,这种缺陷称为像差。由于物镜起主要放大作 用,所以显微镜成像的质量主要取决于物镜,应首先对物镜像差进行校正。普 通透镜成像的主要缺陷有球面像差、色像差和像域弯曲三种。 ①球面像差 如图1-3所示,当来自A点的单色光(即某一特定波长的光线)通过透镜后 由于透镜表面呈球曲形,折射光线不能交于一点,从而使放大后的影像变得模 糊不清。 为降低球面像差,常采用由多片透镜组成的透镜组,即:将凸透镜和凹透 镜组合在一起(称为复合透镜)。由于这两种透镜的球面像差性质相反,因此可 以相互抵消。除此之外,在使用显微镜时,也可采取调节孔径光栏的方法,适 当控制入射光束粗细,让极细一束光通过透镜中心部位,这样可将球面像差降 至最低限度。 0.15—0.30mm,要使物镜可分辨的最近两点的距离能为人眼所分辨,则必须将 d 放大到 0.15—0.30mm,即: d×M=0.15—0.30mm 则 在常用光线的波长范围内,上式可进一步简化为: M≈500A-1000A 所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M 与物镜的数值孔径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其范围 称有效放大倍数范围。在选用物镜时,必须使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在该物镜数值 孔径的 500 倍至 1000 倍之间。若 M<500A,则未能充分发挥物镜的鉴别率。若 M>1000A,则由于物镜鉴别率不足而形成“虚伪放大”,细微部分仍分辨不清。 (5)透镜成像的质量 单片透镜在成像过程中,由于几何条件的限制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常使影 像变得模糊不清或发生变形现象,这种缺陷称为像差。由于物镜起主要放大作 用,所以显微镜成像的质量主要取决于物镜,应首先对物镜像差进行校正。普 通透镜成像的主要缺陷有球面像差、色像差和像域弯曲三种。 ① 球面像差 如图 1-3 所示,当来自 A 点的单色光(即某一特定波长的光线)通过透镜后 由于透镜表面呈球曲形,折射光线不能交于一点,从而使放大后的影像变得模 糊不清。 为降低球面像差,常采用由多片透镜组成的透镜组,即:将凸透镜和凹透 镜组合在一起(称为复合透镜)。由于这两种透镜的球面像差性质相反,因此可 以相互抵消。除此之外,在使用显微镜时,也可采取调节孔径光栏的方法,适 当控制入射光束粗细,让极细一束光通过透镜中心部位,这样可将球面像差降 至最低限度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