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疆 魏晋时期的西域各国 东汉末年,东汉政权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摇摇入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独揽了朝中的大权。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篡位,建立了魏国,与孙权和 刘备政权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 公元219年,曹操讨伐“河首平汉王”宋建,宋建于东汉末年在今青海甘肃 东部建立了地方割据政权。接着曹丕又平定了河西走廊土豪的动乱,从而打通了 内地通往西域的通道。不过在曹魏时期唯一能直接控制的西域是高昌。它以高昌 壁为治所,高昌有西域戊己校尉,管理西域的事务。同时,曹魏政权依靠戊己校 尉,能够使高昌附近的各国保持与中原密切的关系。对这些国家的管理基本上沿 袭了汉代的模式,对他们进行册封,当时受曹魏政权统管的有二十个道。可是曹 魏政权始终忙于在中原与蜀、吴两国的战争,并未能全心的经营西域,所以没有 能够在西域建立显赫的业绩,也很少与西域各国进行和平的交往,总体上只与塔 里木盆地东端以高昌为核心的少数政权保持联系,西域各国保持着较大程度的独 立性。 公元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当时由于中原已经统一,所以西晋有较多的 精力投入西域的管理。晋朝仍承袭曹魏的规章制度统治西域。中央政府仍在高昌 壁设戊己校尉,在海头城设置西域长史,督护各国。这时候,中央对西域的管理 是有效而严密的。 鲜卑是“东胡”的一支原居辽东,西汉时期受匈奴的统治,在东汉后期,在 首领檀石槐的统率下,建立了强大的政权,“南抄汉边,北拒丁零,东却夫余, 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虽然随着檀石槐政权的瓦解,政权也解体,但是 西部鲜卑的势力始终能出现在中原王朝的西北边境及西域地区。公元275年, 戊己校尉马循率领屯田将士北征西部鲜卑,获胜,并降于晋朝,西域重新安定, 各国纷纷遣使朝贡, 晋武帝死后,内地发生了“八王之乱”,由于晋朝无力西顾,西域各国又处 于你争我夺的战乱之中。318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王朝。可是 东晋偏安江南一隅,对西域鞭长莫及,当时真正能够管理西域的有前秦、前凉、 后凉、西凉和北凉等五个政权。 公元324年,张骏继位。张骏在位的前凉时期,不惜动用武力将势力扩展到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疆 魏晋时期的西域各国 东汉末年,东汉政权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摇摇入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独揽了朝中的大权。公元 220 年,曹操的儿子曹丕篡位,建立了魏国,与孙权和 刘备政权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 公元 219 年,曹操讨伐“河首平汉王”宋建,宋建于东汉末年在今青海甘肃 东部建立了地方割据政权。接着曹丕又平定了河西走廊土豪的动乱,从而打通了 内地通往西域的通道。不过在曹魏时期唯一能直接控制的西域是高昌。它以高昌 壁为治所,高昌有西域戊己校尉,管理西域的事务。同时,曹魏政权依靠戊己校 尉,能够使高昌附近的各国保持与中原密切的关系。对这些国家的管理基本上沿 袭了汉代的模式,对他们进行册封,当时受曹魏政权统管的有二十个道。可是曹 魏政权始终忙于在中原与蜀、吴两国的战争,并未能全心的经营西域,所以没有 能够在西域建立显赫的业绩,也很少与西域各国进行和平的交往,总体上只与塔 里木盆地东端以高昌为核心的少数政权保持联系,西域各国保持着较大程度的独 立性。 公元 265 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当时由于中原已经统一,所以西晋有较多的 精力投入西域的管理。晋朝仍承袭曹魏的规章制度统治西域。中央政府仍在高昌 壁设戊己校尉,在海头城设置西域长史,督护各国。这时候,中央对西域的管理 是有效而严密的。 鲜卑是“东胡”的一支原居辽东,西汉时期受匈奴的统治,在东汉后期,在 首领檀石槐的统率下,建立了强大的政权,“南抄汉边,北拒丁零,东却夫余, 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 。虽然随着檀石槐政权的瓦解,政权也解体,但是 西部鲜卑的势力始终能出现在中原王朝的西北边境及西域地区。 公元 275 年, 戊己校尉马循率领屯田将士北征西部鲜卑,获胜,并降于晋朝,西域重新安定, 各国纷纷遣使朝贡。 晋武帝死后,内地发生了“八王之乱”,由于晋朝无力西顾,西域各国又处 于你争我夺的战乱之中。318 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王朝。可是 东晋偏安江南一隅,对西域鞭长莫及,当时真正能够管理西域的有前秦、前凉、 后凉、西凉和北凉等五个政权。 公元 324 年,张骏继位。张骏在位的前凉时期,不惜动用武力将势力扩展到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