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森林培育学》讲稿 绪论 一、森林培育及森林培育学的概念 1.森林培有的概念 (1)森林培育是林业的基础,是用科学手段营造或更新森林并加以抚育保护的一项建设事 业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从根本上讲是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和再生产,其发展基础是打 大资源和更新资派 森林培育则是扩大和更新森林资源的 建设事业 在无林地上造林以 扩大森林资源、在迹地上更新森林资源以及保护和经营管理天然林资源都包括在森林培育的范 围之内。 (2)森林培育是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讲行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食 物。业原料。生物能瓶的 一种生立衬程,同时也是通时树木和森林的存在,浩并保护人 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 2.森林培育学的概念 森林培育学(Silviculture)原来为造林学,它是从日文借用过来的,沿用很久了, 一直有 人以为不贴切,“诰”字有制作和律浩的意思,这样容易把造林理解为纯粹的人为过程,从而 疏忽了依靠白然力来培育森林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在新中国刚国刚成立的头30年,受苏联林兰 体系的影响,他们把它分为人工造林和天然林培育两个不同的课程,所以更名为森林培育学。 森林 育学是 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学利 其研究内容包括良 壮苗的手 产、 无林地造林、森林(人工林和天然林)的更新营造和造林后的抚育管理等方面。所以本门 科的内容包括:林木种子(种子篇)、苗木培育(种苗学)、森林营造(造林学)、森林抚育和 森林主我更新(营林学)等5篇。 查林培育是把以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作为生立经营时象.它的活动以须在牛物群落与甘 生态环培 相协调统一的基础上来进行,因此对生物体(以树木 与主)及 落的本质和系统的 识,以及对生态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的本质和系统的认识就是森林培育必需的 识基础。生命科学,尤其是其中的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群落学等,以及环境科学,尤其 是其中的气象学、地质学、水文学、土壤学等,是为森林培有提供基础理论和知识的主要源泉。 二、 森林培育学的发展历史 森林培育学最早于1764年独立成为一门学科,以德国人R.Harger所著的《造林学》 一书 为象征(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森林培育学教材)。1865年德国人Catter所著的《造林学指南》 一书为造林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一般都说造林学起源于德国)。其后各国陆续出版了 许多有关造林学方面的专著,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1916年美国人Toumey所著的《实用造林 学 1919 本多静 六所著的 《造林学要论》 1921年英 Troup所著的《印度树科 造林学》以及50年代美国人Baker和Smith所著的《育林学实践》。等等。 我国于1912一1913年,在中等农林院校开设《造林学》课程,讲授美国和日本的教材。 直到1933年造林学才成为一个学科。 我用著名林学家陈楼干1933出版《告林学椰要》和《浩林学论》。为我浩林学料的 发展奠定 其 文化大革命期间1 59年由华东华中协作组(以马大浦为主) 编写的《造林 学》教材及1961年由北京林学院造林教研组(沈国舫为主)编写全国统编教材《造林学》,改 革开放为各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又出现了新的教材1981年出版的《造林学》(孙时轩主编), 内容更全面,进入新世纪以来,由沈国舫为主的专家组编写21世纪教材《森林培育学》。 三、森林培育学今后的研究方向及任务 目前我国在林业方面存在诸如造林成活率低、造林质量不高、造林树种单一等方面的问题 从森林培育学的角度来看需要进行造林技术改造。 其目标主要包括以下 个方面 ①提高造林成活率(75%以上)。主要措施包括:a造林的指导思想从数量转变到质量上: 1 《森林培育学》讲稿 绪论 一、森林培育及森林培育学的概念 1. 森林培育的概念 ⑴森林培育是林业的基础,是用科学手段营造或更新森林并加以抚育保护的一项建设事 业。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从根本上讲是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和再生产,其发展基础是扩 大资源和更新资源。而森林培育则是扩大和更新森林资源的一项建设事业,在无林地上造林以 扩大森林资源、在迹地上更新森林资源以及保护和经营管理天然林资源都包括在森林培育的范 围之内。 ⑵森林培育是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行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食 物、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等的一种生产过程,同时也是通过树木和森林的存在,创造并保护人 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 2. 森林培育学的概念 森林培育学(Silviculture)原来为造林学,它是从日文借用过来的,沿用很久了,一直有 人以为不贴切,“造”字有制作和建造的意思,这样容易把造林理解为纯粹的人为过程,从而 疏忽了依靠自然力来培育森林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头 30 年,受苏联林学 体系的影响,他们把它分为人工造林和天然林培育两个不同的课程,所以更名为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是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良种壮苗的生 产、无林地造林、森林(人工林和天然林)的更新营造和造林后的抚育管理等方面。所以本门 科的内容包括:林木种子(种子篇)、苗木培育(种苗学)、森林营造(造林学)、森林抚育和 森林主伐更新(营林学)等 5 篇。 森林培育是把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作为生产经营对象,它的活动必须在生物群落与其 生态环境相协调统一的基础上来进行,因此对生物体(以树木为主)及其群落的本质和系统的认 识,以及对生态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的本质和系统的认识就是森林培育必需的知 识基础。生命科学,尤其是其中的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群落学等,以及环境科学,尤其 是其中的气象学、地质学、水文学、土壤学等,是为森林培育提供基础理论和知识的主要源泉。 二、 森林培育学的发展历史 森林培育学最早于 1764 年独立成为一门学科,以德国人 R. Harger 所著的《造林学》一书 为象征(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森林培育学教材)。1865 年德国人 Catter 所著的《造林学指南》 一书为造林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一般都说造林学起源于德国)。其后各国陆续出版了 许多有关造林学方面的专著,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 1916 年美国人 Toumey 所著的《实用造林 学》、1919 年日本人本多静六所著的《造林学要论》、1921 年英国人 Troup 所著的《印度树种 造林学》以及 50 年代美国人 Baker 和 Smith 所著的《育林学实践》。等等。 我国于 1912-1913 年,在中等农林院校开设《造林学》课程,讲授美国和日本的教材。 直到 1933 年造林学才成为一个学科。 我国著名林学家陈嵘于 1933 年出版《造林学概要》和《造林学各论》,为我国造林学科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文化大革命期间 1959 年由华东华中协作组(以马大浦为主)编写的《造林 学》教材及 1961 年由北京林学院造林教研组(沈国舫为主)编写全国统编教材《造林学》,改 革开放为各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又出现了新的教材 1981 年出版的《造林学》(孙时轩主编), 内容更全面,进入新世纪以来,由沈国舫为主的专家组编写 21 世纪教材《森林培育学》。 三、森林培育学今后的研究方向及任务 目前我国在林业方面存在诸如造林成活率低、造林质量不高、造林树种单一等方面的问题, 从森林培育学的角度来看需要进行造林技术改造。其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提高造林成活率(75%以上)。主要措施包括:a 造林的指导思想从数量转变到质量上;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