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教学反思参考5)搭石 、成功之处 1、课堂语言优美,情感体会到位 条理清晰,环节流畅,重点把握恰当 3、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启发,引导不紧不慢,逐层推进,真正做到让学生 有所得 4、在理解“面对面怎样过搭石”一环节时,采用师生合作表演的形式,直观简 洁易懂,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5、课文最后升华阶段,教师先自己有感而发,写几句诗,让学生和着音乐吟颂 紧接着说话训练(此时此刻,你想对搭石说些什么?)水到渠成,学生有例可仿, 有话可讲。 、不足之处 1、导入不够明确,让人误以为是上第一课时。其实可以先直接回顾上节课所学, “什么是搭石?”后再一起去看看作者刘章的家乡(欣赏家乡风光图,说感受), 接着引出作者心中的那一道独特的风景一一“搭石”。这样就不会有疑问了 2、整堂课的时间分配稍有偏前,后面略显仓促。应该要很清楚每一部分的重难 点:全文5段,第1段弄懂“为什么搭石?什么是搭石?”(第1课时)。第2 段清楚“谁,怎样摆搭石?”第3段明白“怎样走搭石?”第4段理解“遇到特 殊情况怎样过搭石?”第5段“赞搭石”。其中“摆和走搭石”中都蕴涵着乡亲 们美好的情感,应作重点把握。实际上课时各环节衔接如能再紧凑些,时间安排 上也会更宽裕 3、对个别词句的理解和把握不够明确。 “轻快的音乐”应该是有很明显的节奏感的,速度可慢可快,只要协调就可以, 而不是一定要快的。“踏踏”的声音,是脚踩搭石发出的响声,老师在引导体会 时不应该直接发“踏”的音,而是做好师生接读训练。老师说“前面的抬起脚来”, 学生接“后面的紧跟上去”……重复几次,速度可由慢到快。让学生体会“前面 的慢,后面必须慢,前面的快了,后面必须得快。”从而明白什么是“协调有序”, 什么是“像轻快的音乐”。 另外体会“画一般的美感”时,一定要点一下,可以结合前面看过的秀美家乡风(教学反思参考 5)搭石 一、成功之处 1、课堂语言优美,情感体会到位。 2、条理清晰,环节流畅,重点把握恰当。 3、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启发,引导不紧不慢,逐层推进,真正做到让学生 有所得。 4、在理解“面对面怎样过搭石”一环节时,采用师生合作表演的形式,直观简 洁易懂,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5、课文最后升华阶段,教师先自己有感而发,写几句诗,让学生和着音乐吟颂, 紧接着说话训练(此时此刻,你想对搭石说些什么?)水到渠成,学生有例可仿, 有话可讲。 二、不足之处 1、导入不够明确,让人误以为是上第一课时。其实可以先直接回顾上节课所学, “什么是搭石?”后再一起去看看作者刘章的家乡(欣赏家乡风光图,说感受), 接着引出作者心中的那一道独特的风景——“搭石”。这样就不会有疑问了。 2、整堂课的时间分配稍有偏前,后面略显仓促。应该要很清楚每一部分的重难 点:全文 5 段,第 1 段弄懂“为什么搭石?什么是搭石?”(第 1 课时)。第 2 段清楚“谁,怎样摆搭石?”第 3 段明白“怎样走搭石?”第 4 段理解“遇到特 殊情况怎样过搭石?”第 5 段“赞搭石”。其中“摆和走搭石”中都蕴涵着乡亲 们美好的情感,应作重点把握。实际上课时各环节衔接如能再紧凑些,时间安排 上也会更宽裕。 3、对个别词句的理解和把握不够明确。 “轻快的音乐”应该是有很明显的节奏感的,速度可慢可快,只要协调就可以, 而不是一定要快的。“踏踏”的声音,是脚踩搭石发出的响声,老师在引导体会 时不应该直接发“踏”的音,而是做好师生接读训练。老师说“前面的抬起脚来”, 学生接“后面的紧跟上去”……重复几次,速度可由慢到快。让学生体会“前面 的慢,后面必须慢,前面的快了,后面必须得快。”从而明白什么是“协调有序”, 什么是“像轻快的音乐”。 另外体会“画一般的美感”时,一定要点一下,可以结合前面看过的秀美家乡风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