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5.“槟榔肝”是指()。 A.肝脂肪变 B.肝慢性淤血 C.肝混浊肿胀 D.肝硬化 E.肝慢性炎症 6.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可引起()。 A.下肢水肿和坏疽 B.门静脉栓塞 C.肺动脉栓塞 D.肠系膜动脉栓塞 E脑动脉栓塞 7.大量组织因子入血的后果是( )。 A.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 B.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C.激活补体系统 D.激活激肽系统 E.激活纤溶系统 8.脱水热产生的原因是()。 A.散热减少 B.产热增加 C.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D.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 E.产热增加和散热减少 9.患者口渴,尿少,尿钠高,血清钠>l50mmol/L,其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类型是( )。 A.等渗性脱水 B.水中毒 C.高渗性脱水 D.水肿 E.低渗性脱水 10.早期易发生休克的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是(,)。 A.低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水中毒 D.低钾血症 E.高钾血症 11.对挥发酸进行缓冲的最主要系统是( )。 A.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B.无机磷酸盐缓冲系统 C.有机磷酸盐缓冲系统 D.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E,蛋白质缓冲系统 12.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升高可见于( )。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255BD 6.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可引起( A. 下肢水肿和坏瘟 c.肺动脉栓塞 E. 脑动脉栓塞 7. 大量组织因子入血的后果是( A.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 C. 激活补体系统 E. 激活纤溶系统 8. 脱水热产生的原因是( 〉。 B.门静脉栓塞 D.肠系膜动脉栓塞 B. 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D. 激活激肤系统 B. 产热增加 D. 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 A. 散热减少 C.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产热增加和散热减少 9. 患者口渴,尿少,尿铀高,血清铀>150mmol/ L. 其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类型是( )。 A. 等渗性脱水 B. 水中毒 C. 高渗性脱水 E. 低渗性脱水 10. 早期易发生休克的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是( )。 A.低惨性脱水 B. 高渗性脱水 c.水中毒 高饵血症 1.对挥发酸进行缓冲的最主要系统是( A. 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C. 有机磷酸盐缓冲系统 蛋白质缓冲系统 12. 血浆 C0 浓度原发性升高可见于( A. 代谢性酸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E.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D. 水肿 D. 低饵血症 > BD B. 代谢性碱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 255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