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现象开始的 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了 “雷”及“电”的形声字。西周初期,在青铜器 上就已经出现加雨字偏旁的“電”字. 明代刘基(1311~1375)说得更为明确:“雷者,天气之郁 而激而发也。阳气困于阴,必迫,迫极而迸,迸而声为雷, 光为电”。 在我国,摩擦起电现象的记述颇丰,其常用材料早期多 为琥珀及玳瑁。西晋张华(232~300)记述了梳子与丝绸摩 擦起电引起的放电及发声现象:“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 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近代电学正是在对雷电及摩擦超电的大量记载和认识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现象开始的。 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了 “雷”及“电”的形声字。西周初期,在青铜器 上就已经出现加雨字偏旁的“電”字. 明代刘基(1311~1375)说得更为明确: “雷者,天气之郁 而激而发也。阳气困于阴,必迫,迫极而迸,迸而声为雷, 光为电” 。 在我国,摩擦起电现象的记述颇丰,其常用材料早期多 为琥珀及玳瑁。西晋张华(232~300)记述了梳子与丝绸摩 擦起电引起的放电及发声现象: “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 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 近代电学正是在对雷电及摩擦起电的大量记载和认识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