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4.简述CO2对呼吸的调节 答:血液CO2对正常呼吸是一种生理性刺激物;动脉血CO2分压在一定范围升高时,呼吸运动加强,反之,呼吸 运动减弱。2 COQ2对呼吸的调节机制:1)动脉血CO2分压升高扩散过血脑屏障脑脊液:CO2+H20=H2C2=HC03+刺激 延髓中枢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活动增强呼吸运动加强,即呼吸加深、加快3ˆ。2)动脉血C02分压升高刺激颈、 主动脉体传入神经呼吸中枢活动增强呼吸运动加强。C对呼吸的调节以中枢化学感受器的作用为主。1ˆ 六、论述题(10分×2) 1.试述心脏泵功能的调节。 答:心脏泵功能的直接指标是心输出量,对心输出量的调节即是对心脏泵功能的调节。心输出量等于每搏输出 量与心率的乘积,因此通过调节每搏输出量或心率,即可调节每分心输出量,从而调节心脏的泵功能。1 每搏输出量的调节: 1)·自身调节—— Starling机制,是通过前负荷的作用实现的。前负荷即心室舒张末期压力或容积。在一定范 围,前负荷増加,心肌初长度増加,心肌收缩力量増强,搏岀量増加;反之则减少2ˆ。特点:前负荷变化范围较 大,一般心室内压为5-6mmg,最大可达12-15mHg,说明心肌有较大的前负荷、初长度储备及较强的抗伸展性能。 2).心肌收缩能力,指心肌的内在特性。在不依赖于前、后负荷的情况下,心肌收缩能力增强,心肌收缩力量 增强,搏出量增加(心功能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反之搏出量减少(心功能曲线向右下方移动)。2 3).后负荷即大动脉血压。后负荷增大可直接使每搏输出量减少,但由于心室余血量的增加又可使前负荷增 大,使心肌的初长度增加及收缩力量増强,从而可抵消后负荷増大的直接影响。因此在一定范围后负荷的变化可通 过改变前负荷,从而维持心输出量于适当水平。2 心率对心泵功能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60-100~170-220次/min),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反之则减少。1 心率低于40次/min或高于180次/min,心输出量都将减少。1 2.何谓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简述其反射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答:(1)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屈肌反射是指给脊髓动物的一侧肢体皮肤伤害性刺激,引起该侧的屈肌兴奋 收缩、伸肌舒张、肢体屈曲的反射动作2。伤害性刺激增强时,在引起同侧屈肌反射的同时,引起对侧的伸肌兴奋 收缩、屈肌舒张、对侧肢体伸直,称为同侧屈肌反射与对侧伸肌反射,或横过伸肌反射。1 (2)反射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1)屈肌反射:伤害性刺激→脊髓动物的一侧肢体皮肤的伤害性感受器或痛觉感受器→传入神经,细纤维即Ad 及C类传入神经纤维→脊髓:经中间神经元接替,侧枝抑制同侧伸肌运动神经元:兴奋同侧屈肌运动神经元→传出 神经,脊髓前角的a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同侧肢体的屈肌兴奋收缩、伸肌舒张,肢体屈曲。3屈肌反射的强度、范 围与刺激的强度有关。 生理意义:避免伤害,保护机体。1 2)同侧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伤害性刺激增强,引起同侧屈肌反射(使同侧肢体屈曲)的过程与上1)相 同,只是反射的强度、范围扩大:同时经脊髓神经元联系,兴奋对侧脊髓前角的伸肌运动神经元;经侧枝抑制抑制 对侧的屈肌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对侧的伸肌兴奋收缩、屈肌舒张,对侧肢体伸直。24.简述CO2对呼吸的调节 答:血液CO2对正常呼吸是一种生理性刺激物;动脉血CO2分压在一定范围升高时,呼吸运动加强,反之,呼吸 运动减弱。2` CO2对呼吸的调节机制:1)动脉血CO2分压升高®扩散过血脑屏障®脑脊液:CO2+H2O⇨H2CO3⇆HCO3 -+H+®H+刺激 延髓中枢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活动增强®呼吸运动加强,即呼吸加深、加快3`。2)动脉血CO2分压升高®刺激颈、 主动脉体®传入神经®呼吸中枢活动增强®呼吸运动加强。CO2对呼吸的调节以中枢化学感受器的作用为主。1` 六、论述题(10分×2)  1.试述心脏泵功能的调节。  答:心脏泵功能的直接指标是心输出量,对心输出量的调节即是对心脏泵功能的调节。心输出量等于每搏输出 量与心率的乘积,因此通过调节每搏输出量或心率,即可调节每分心输出量,从而调节心脏的泵功能。1`  每搏输出量的调节:  1).自身调节——Starling机制,是通过前负荷的作用实现的。前负荷即心室舒张末期压力或容积。在一定范 围,前负荷增加,心肌初长度增加,心肌收缩力量增强,搏出量增加;反之则减少2`。特点:前负荷变化范围较 大,一般心室内压为5-6mmHg,最大可达12-15mmHg,说明心肌有较大的前负荷、初长度储备及较强的抗伸展性能。 1`  2).心肌收缩能力,指心肌的内在特性。在不依赖于前、后负荷的情况下,心肌收缩能力增强,心肌收缩力量 增强,搏出量增加(心功能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反之搏出量减少(心功能曲线向右下方移动)。2`  3).后负荷即大动脉血压。后负荷增大可直接使每搏输出量减少,但由于心室余血量的增加又可使前负荷增 大,使心肌的初长度增加及收缩力量增强,从而可抵消后负荷增大的直接影响。因此在一定范围后负荷的变化可通 过改变前负荷,从而维持心输出量于适当水平。2`  心率对心泵功能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60-100 ~ 170-220次/min),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反之则减少。1`  心率低于40次/min或高于180次/min,心输出量都将减少。1`  2.何谓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简述其反射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答:(1)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屈肌反射是指给脊髓动物的一侧肢体皮肤伤害性刺激,引起该侧的屈肌兴奋 收缩、伸肌舒张、肢体屈曲的反射动作2`。伤害性刺激增强时,在引起同侧屈肌反射的同时,引起对侧的伸肌兴奋 收缩、屈肌舒张、对侧肢体伸直,称为同侧屈肌反射与对侧伸肌反射,或横过伸肌反射。1`  (2)反射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1)屈肌反射:伤害性刺激→脊髓动物的一侧肢体皮肤的伤害性感受器或痛觉感受器→传入神经,细纤维即Ad 及C类传入神经纤维→脊髓:经中间神经元接替,侧枝抑制同侧伸肌运动神经元;兴奋同侧屈肌运动神经元→传出 神经,脊髓前角的a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同侧肢体的屈肌兴奋收缩、伸肌舒张,肢体屈曲。3`屈肌反射的强度、范 围与刺激的强度有关。  生理意义:避免伤害,保护机体。1`   2)同侧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伤害性刺激增强,引起同侧屈肌反射(使同侧肢体屈曲)的过程与上1)相 同,只是反射的强度、范围扩大;同时经脊髓神经元联系,兴奋对侧脊髓前角的伸肌运动神经元;经侧枝抑制抑制 对侧的屈肌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对侧的伸肌兴奋收缩、屈肌舒张,对侧肢体伸直。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