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首先根据下列公式(1)计算出单井可控制的灌溉面积F(亩) Q.7·t·n 式中:O一一单井的稳定出水量(m/h):T一一次灌溉所需的天数:t一一每天抽水 间(h):W——灌水定额(m/亩);n-—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 如果水井按正方网状布置,则水井间的距离(D)应为 D=√667F W 如果水井按等边三角形排列,则井间距离(D)应为: D 公式(2)和公式(3)中的符号同式(1) 整个灌区内应布置的水井数(n),将等于: S·B (4) F 公式:S-灌区的总面积(亩):β-土地利用率(%):F-单井控制的灌溉面积(亩) 从以上各公式可知,在灌区面积一定的条件下,井数主要决定于单井可控制的灌溉面 而单井所控制的灌溉面积(或井距),在单井出水量一定条件下,又主要决定于灌溉定额。 因此,应从平整土地,减少渠道渗漏,采用 先进灌水技术等方面来降低灌溉定额,以达 到加大井距,减少井数,提高灌溉效益的目 2.考虑井间干扰时的井距确定方法 严格的说,均匀分布的灌溉水井同时工 作时,井间的干扰作用是不可避免的。当井 距比较小时,这种干扰作用使单井水量削减 更是不可忽略。因此,考虑井间干扰作用的 井距计算方法比前一种方法可靠,但比较复图5水井按等边三角形均匀布置的井网平面 这种计算方法的思路是,首先提出几种可能的设计水位降深和井距方案,分别计算出不 同降深,不同井距条件下的单井干扰出水量,最后通过干扰水井的实际可灌溉面积与理论上 应控制灌溉面积的对比试算确定出合理的井距。 现以井灌工程设计中常见的等边三角形均匀布井(即梅花状布井)为例,来说明该方法 的计算过程(图5)首先根据下列公式(1)计算出单井可控制的灌溉面积 F(亩): W Q T t F    = (1) 式中: Q ——单井的稳定出水量(m 3 /h); T —一次灌溉所需的天数; t ——每天抽水 时间(h); W ——灌水定额( m 3 /亩);  ——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 如果水井按正方网状布置,则水井间的距离(D)应为: W QTt D F 667  = 667 = (2) 如果水井按等边三角形排列,则井间距离( D )应为: W F QTt D 3 2 3 2  = 或 = (3) 公式(2)和公式(3)中的符号同式(1) 整个灌区内应布置的水井数( n ),将等于: F S n   = (4) 公式:S-灌区的总面积(亩);β-土地利用率(%);F-单井控制的灌溉面积(亩)。 从以上各公式可知,在灌区面积一定的条件下,井数主要决定于单井可控制的灌溉面积; 而单井所控制的灌溉面积(或井距),在单井出水量一定条件下,又主要决定于灌溉定额。 因此,应从平整土地,减少渠道渗漏,采用 先进灌水技术等方面来降低灌溉定额,以达 到加大井距,减少井数,提高灌溉效益的目 的。 2. 考虑井间干扰时的井距确定方法 严格的说,均匀分布的灌溉水井同时工 作时,井间的干扰作用是不可避免的。当井 距比较小时,这种干扰作用使单井水量削减 更是不可忽略。因此,考虑井间干扰作用的 井距计算方法比前一种方法可靠,但比较复 杂。 这种计算方法的思路是,首先提出几种可能的设计水位降深和井距方案,分别计算出不 同降深,不同井距条件下的单井干扰出水量,最后通过干扰水井的实际可灌溉面积与理论上 应控制灌溉面积的对比试算确定出合理的井距。 现以井灌工程设计中常见的等边三角形均匀布井(即梅花状布井)为例,来说明该方法 的计算过程(图 5)。 D 图 5 水井按等边三角形均匀布置的井网平面图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