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26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7年4月 3道 。一5道筋 421 1025 15 55 7595 )常温负温 图6限位橡胶束试验结果 Fig.6 Test results of limit rubber bundles 件选用常温及负温两种。试哈结果如图6所示 由式(5)、(6)可求得限位橡胶束所需数量: N=D/K (6 式中:N为橡胶束个 抗剪能力.其抗剪强度可取值2.5Pa,极限变形可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求得本工程在7度 取值4.=100mm。因此,为节约材料.可选用3道 (0.15g)大震作用下底部前力F.=511.4kN.该 箍筋捆绑的橡胶束作为限、复位部件。 配方下摩擦力为F=371.5kN.取A=△,= 橡胶束所需数量可采用底部剪力法确定。对于 100mm,并由(4)(5),(6)式求得示范工程应在 本次所建造的房屋,其重力荷载代表值可计算为: 隔震圈梁X和Y方向各设置至少 限位橡胶 G.=G+0.5Q 1 即可满足要求,考虑到际地震作用下滑动摩擦 式中:G。为重力荷载代表值,G为永久荷载标准 力路小于计算静摩擦力,以及材料离散性等因素 值,Q.为可变荷载组合值 木工程结合房间布局.按间距1800mm布设,X和 由于所建房屋为单层建筑,其可视为单质点体 Y方向布分别布置了8个和6个橡胶束,具体布置 系,故 如图7所示。 (2) 式中:G为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 采用底部剪力法时,单层建筑任一时刻结构的 底部剪力为: 1202 (3 式中:Fx为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a,为水 1530130013035018001350 平地震影响系数 根据橡胶束抗剪试验,可得到橡胶束极限抗剪 承载力V及极限变形4,因此单个橡胶束抗剪 图7橡胶束布置图 刚度: Fig.7 The layout of rubber bundles K V/A 2.3施工工艺 上部结构滑移位移为A应不大于橡胶束的极 在隔震技术实际应用中,新建建筑施工时,限位 限变形能力,一般为使滑移耗能充分发挥,可取4= 橡胶束为预制,尺寸为长×宽×高=150mm×80mm 4,则所需限位橡胶束的总刚度D: ×310mm, 上图梁截面尺寸为宽×高 =240mm× =(FEK-F)/A 150mm,下圈梁截面尺寸为宽×高-370mm× 上式中F。近似取为F。=以·Gn· 150mm,隔震层厚度为10mm。其具体施工工工艺 Eanhquake Resistant Engincering and Retrofitting Ape.2017 1004.2017chi 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All rights ved /www.cnki.ne ·126·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7 年 4 月 Earthquake Resistant Engineering and Retrofitting Apr. 2017 图 6 限位橡胶束试验结果 Fig. 6 Test results of limit rubber bundles 件选用常温及负温两种。试验结果如图 6 所示。 由图 6 可见: 箍筋道数对限位橡胶束抗剪强度 影响不大,在负温条件下,限位橡胶束仍具有较好的 抗剪能力,其抗剪强度可取值 2. 5MPa,极限变形可 取值 Δ1 = 100mm。因此,为节约材料,可选用 3 道 箍筋捆绑的橡胶束作为限、复位部件。 橡胶束所需数量可采用底部剪力法确定。对于 本次所建造的房屋,其重力荷载代表值可计算为: Ge = Gk + 0. 5Qk ( 1) 式中: Ge 为重力荷载代表值,GK 为永久荷载标准 值,Qk 为可变荷载组合值。 由于所建房屋为单层建筑,其可视为单质点体 系,故: Ge = Geq ( 2) 式中: Geq 为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 采用底部剪力法时,单层建筑任一时刻结构的 底部剪力为: FEK = α1 × Geq ( 3) 式中: FEK 为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α1 为水 平地震影响系数。 根据橡胶束抗剪试验,可得到橡胶束极限抗剪 承载力 V 及极限变形 Δ1,因此单个橡胶束抗剪 刚度: K = V /Δ1 ( 4) 上部结构滑移位移为 Δ 应不大于橡胶束的极 限变形能力,一般为使滑移耗能充分发挥,可取 Δ = Δ1,则所需限位橡胶束的总刚度 D: D = ( FEK - Fμ) /Δ ( 5) 上式中 Fμ 近似取为 Fμ = μ·Geq 。 由式( 5) 、( 6) 可求得限位橡胶束所需数量: N = D /K ( 6) 式中: N 为橡胶束个数。 根据 上 述 公 式,计算求得本工程在 7 度 ( 0. 15g) 大震作用下底部剪力 FEK = 511. 4kN,该 配方 下 摩 擦 力 为 Fμ = 371. 5kN,取 Δ = Δ1 = 100mm,并由( 4) 、( 5) 、( 6) 式求得示范工程应在 隔震圈梁 X 和 Y 方向各设置至少 5 个限位橡胶束 即可满足要求,考虑到实际地震作用下滑动摩擦 力略小于计算静摩擦力,以及材料离散性等因素, 本工程结合房间布局,按间距 1800mm 布设,X 和 Y 方向布分别布置了 8 个和 6 个橡胶束,具体布置 如图 7 所示。 图 7 橡胶束布置图 Fig. 7 The layout of rubber bundles 2. 3 施工工艺 在隔震技术实际应用中,新建建筑施工时,限位 橡胶束为预制,尺寸为长 × 宽 × 高 = 150mm × 80mm × 310mm,上圈梁截面尺寸为宽 × 高 = 240mm × 150mm,下 圈 梁 截 面 尺 寸 为 宽 × 高 = 370mm × 150mm,隔震层厚度为 10mm。其具体施工工工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