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美国政府组织的档案分布情况 151 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背景等相关知识,也 话录音。由于谈话备忘录是由政府工作人员记 可以作为一种查询工具使用。需要指出的是, 录、编写的,有时会存在一定的偏差,研究者可 NARA允许使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研究者在 以通过听谈话录音做研究。 征得管理员同意的前提下,可以免费拍照、扫 在查阅档案时,常常会发现有些档案是未 描,然后将资料输入笔记本电脑。 解密的。根据美国1966年颁布的《信息自由 美国的国家总统档案(Presidential Docu- 法》(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简称 ments)一部分保存在总统出生地的总统档案 FOIA),每个公民对美国政府记录有知情权,个 馆,一部分仍保存在NARA。例如:因尼克松总 人有权利就某个问题提出查阅未解密的档案的 统档案馆尚在建设中,尼克松的总统档案目前 要求,因而,公民可以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要 还存放在NARA。档案研究要掌握输入资料 求阅读未解密档案。具体的申请步骤和注意事 (Input)和输出资料(Output)。输入资料主要是 项可登陆网站http:/foia.fbi.gov/。 指决策层接收到的情报和信息,输出资料是指 掌握丰富、详实的第一手资料是进行研究 白宫做出的决策。历任总统因性格、行为方式 的前提。以上有关美国政府组织档案分布情况 的不同而以不同的形式输出资料。例如,里根 的介绍,为研究者获取第一手资料提供了必要 就喜欢通过录像带而不是以简报(Briefing 的指导。 Book)的形式传达决策。还有的总统喜欢用电 视、电话、电子邮件等等传达决策。因而,研究 [本文作者郑华,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 者应先了解总统的行为习惯,再有针对性的查 事务学院讲师。] 找相关档案。总统档案除了文本形式,还有谈 (责任编辑:高国荣) 北京大学何芳川教授逝世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北京大学副校长何芳川同志,因病医 治无效,于2006年6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 何芳川教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坚持一线教学四十余载,多次荣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 和优秀课程奖,1996年被北京大学评为“十佳教师”。 何芳川教授治学范围宽广,在非洲史、亚洲史、环太平洋地区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等领域进 行了卓有成效的开拓和探索,先后出版《崛起的太平洋》、《澳门与葡萄牙》、《世界历史·近代亚 非拉部分》等著作十余部:发表了《古代东非城邦》、《19世纪东方国家的上层改革活动》、《太平 洋时代与中国》等论文50多篇。 他的逝世是我国史学界的重大损失,但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美好记忆将永远激 励着我们前进。 摘自《何芳川教授生平》 C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enki.net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背景等相关知识 ,也 可以作为一种查询工具使用。需要指出的是 , NARA 允许使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研究者在 征得管理员同意的前提下 ,可以免费拍照、扫 描 ,然后将资料输入笔记本电脑。 美国的国家总统档案 (Presidential Docu2 ments) 一部分保存在总统出生地的总统档案 馆 ,一部分仍保存在 NARA 。例如 :因尼克松总 统档案馆尚在建设中 ,尼克松的总统档案目前 还存放在 NARA 。档案研究要掌握输入资料 (Inp ut) 和输出资料(Outp ut) 。输入资料主要是 指决策层接收到的情报和信息 ,输出资料是指 白宫做出的决策。历任总统因性格、行为方式 的不同而以不同的形式输出资料。例如 ,里根 就喜 欢 通 过 录 像 带 而 不 是 以 简 报 (Briefing Book) 的形式传达决策。还有的总统喜欢用电 视、电话、电子邮件等等传达决策。因而 ,研究 者应先了解总统的行为习惯 ,再有针对性的查 找相关档案。总统档案除了文本形式 ,还有谈 话录音。由于谈话备忘录是由政府工作人员记 录、编写的 ,有时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研究者可 以通过听谈话录音做研究。 在查阅档案时 ,常常会发现有些档案是未 解密的。根据美国 1966 年颁布的《信息自由 法 》(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 , 简 称 FOIA) ,每个公民对美国政府记录有知情权 ,个 人有权利就某个问题提出查阅未解密的档案的 要求 ,因而 ,公民可以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 ,要 求阅读未解密档案。具体的申请步骤和注意事 项可登陆网站 http :/ / foia.f bi. gov/ 。 掌握丰富、详实的第一手资料是进行研究 的前提。以上有关美国政府组织档案分布情况 的介绍 ,为研究者获取第一手资料提供了必要 的指导。 [本文作者郑华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 事务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 :高国荣) 北京大学何芳川教授逝世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北京大学副校长何芳川同志 ,因病医 治无效 ,于 2006 年 6 月 29 日在北京逝世 ,享年 67 岁。 何芳川教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坚持一线教学四十余载 ,多次荣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 和优秀课程奖 ,1996 年被北京大学评为“十佳教师”。 何芳川教授治学范围宽广 ,在非洲史、亚洲史、环太平洋地区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等领域进 行了卓有成效的开拓和探索 ,先后出版《崛起的太平洋》《、澳门与葡萄牙》《、世界历史 ·近代亚 非拉部分》等著作十余部 ;发表了《古代东非城邦》《、19 世纪东方国家的上层改革活动》《、太平 洋时代与中国》等论文 50 多篇。 他的逝世是我国史学界的重大损失 ,但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美好记忆将永远激 励着我们前进。 摘自《何芳川教授生平》 美国政府组织的档案分布情况 151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