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居高当之,可安乎?(5分) (2)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成感物华 独上高楼慘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1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 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 B.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 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C.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 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D.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 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E.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 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15.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共5分) (1)《逍遥游》中作者用 ”来评价列子乘风远行时状态;而苏轼的《赤 壁赋》则用“ ”的想象来表现小船在邝光河面上自如漂流的状态 (2)《琵琶行》中用比喻的手法描写琵琶曲婉转流畅的句子是:“ (3)陆游的《游山西村》中以“ ”描摹了南宋初年 农村的风俗画卷。 第II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他在家里不声不响,妻子总觉得他木讷,把他当成个闷葫芦,但在社会上他却玲珑剔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居高当之,可安乎?(5 分) (2)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成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1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 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 B.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 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C.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 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D.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 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E.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 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15.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共 5 分) (1)《逍遥游》中作者用“ ”来评价列子乘风远行时状态;而苏轼的《赤 壁赋》则用“ ”的想象来表现小船在邝光河面上自如漂流的状态。 (2)《琵琶行》中用比喻的手法描写琵琶曲婉转流畅的句子是:“ ”。 (3)陆游的《游山西村》中以“ , ”描摹了南宋初年 农村的风俗画卷。 第 II 卷 表达题(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他在家里不声不响,妻子总觉得他木讷,把他当成个闷葫芦,但在社会上他却玲珑剔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