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1期 齐小刚,等:多层信息网络故障定位综述 ·47· 验概率等,这对于故障诊断是十分关键的。此 包的发送端和接收端。如果在探测路径发送端发 外,完全地监控所有底层网络和虚拟层网络是不 送的探测包可以被接收端接收,则表明该探测路 可行的,故障诊断必须依赖于不准确和不完全的 径是连通的,测试结果表示为“1”,即该探测路径 信息,这就导致了故障诊断的不确定性。 通过的节点都是正常的;反之,该探测路径是不 2)动态症状-故障因果关系。虚拟节点和链 连通的,测试结果表示为“0”,即该探测路径上至 路与底层节点映射的灵活性和动态性使得虚拟层 少存在一个故障节点。与被动监测相比,主动探 网络和底层网络的因果关系变得不可预测。在多 测中探测包的使用有助于NMS对于大量的网络 层网络中作为故障诊断基础的症状-故障因果关 故障事件反应更快、更精确,这与传统的被动接 系是动态和不可预测的。 收告警的方法有着极大不同。由于探测站配置和 3)多层故障。多层网络服务性能的下降可能 探测路径选择的过程可以控制,所以主动探测是 由于虚拟层或底层网络的部件故障引起的。由于 灵活的。 底层网络部件和虚拟层网络部件存在映射关系, 主动探测包括2种:预计划探测策略和适应 底层网络部件故障会导致对应的虚拟层网络部件 性探测策略。预计划探测策略首次由Brodie等例 故障。虚拟层网络部件和底层网络部件的映射关 提出,Brodie等解决的是单节点故障定位问题,通 系使得多层网络故障定位变得更加复杂。因此, 过使用依赖矩阵来解释探测选择问题,依赖矩阵 本文把虚拟层故障分为独立虚拟层故障和相关虚 D是r×矩阵,其中,r是网络中探测路径的数量, 拟层故障。在虚拟层网络中由于软件错误引起的 n是网络中节点的数量。如果探测P经过节点W;, 故障称为独立虚拟层故障。相关虚拟层故障是由 矩阵元素D(i,》=1,否则D(i,》=0。预计划探测 底层部件的故障而引起的虚拟层故障,如果底层 策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给定的网络拓扑 故障部件恢复正常了,相关虚拟层故障也就不存 中构建合适的探测路径,使得网络中的每条节点 在了。 发生故障时能够返回不同的测试结果。考虑花费 问题,尽量少地部署探测站和构造探测路径也 2多层网络探测信息获取策略 此类问题的考虑方向。然而,Brodie等使用的预 计划探测策略存在一些限制:只假设单个节点发 2.1被动监测策略 生故障,未考虑测试结果丢失、虚假测试结果以 被动监测策略通过在网络设备上放置监测代 及动态的探测路径等的影响。随后,Tapoleai等o1 理来监测网络。网络中的任意部件的故障将会由 采用预计划探测策略针对全光网络中的单链路和 监测代理产生告警,接着告警被NMS作为负面 多链路故障提出多种故障定位方法。然而,这些 症状来分析网络中故障部件的精确位置。由于NMS 方法只适用于小型网络。Xuan等山采用预计划 被动地等待监测代理发送告警,所以这种方法是 探测策略提出的算法解决了大型网络中多个链路 被动性的。与传统网络相比,多层网络不仅具有 故障定位问题。由于多层网络具有多层故障,且 底层网络还有抽象的虚拟层网络,因此多层网络 底层部件的故障会导致虚拟层部件的故障,多层 的被动监测可逐层进行,即分别在底层网络和虚 网络的预计划探测策略可逐层进行,即分别在底 拟层网络采用被动监测策略建立模型,以此来定 层网络和虚拟层网络采用预计划探测策略建立模 位出底层网络故障部件和虚拟层网络故障部件。 型。首先,在底层网络中采用预计划探测策略定 噪声的干扰会造成被动监测症状的丢失,或 位出底层故障部件。其次,对底层故障部件进行 虚假症状的存在,因此多层网络的被动监测策略 故障恢复,则相关虚拟故障部件也被恢复。最 面临着如何获得和保持准确信息的挑战,6-,因 后,在虚拟层网络中采用预计划探测策略来定位 为故障定位的准确性直接取决于所建模型中信息 出独立虚拟层故障。适应性探测策略的使用在文 的准确性。 献[9]中定义,由Natu等6进行了深入探究和 22主动探测策略 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确定性模型以及 主动探测策略与被动监测不同,通过在多个 非确定性模型的适应性探测算法。在这种探测策 网络节点上配置探测站并沿着探测路径发送数据 略中,不是发送探测包来定位所有可能的故障, 包(探测包)来测量探测站节点之间(端到端)的 而是首先发送少量探测包来监测所有的网络部件 连通性以获取探测路径通过的网络部件的二进制 的状态。这些探测包可以监测是否有故障发生, 状态信息⑧。探测路径两端的探测站节点为探测 但不能够定位故障的确切位置。基于探测结果,验概率等,这对于故障诊断是十分关键的。此 外,完全地监控所有底层网络和虚拟层网络是不 可行的,故障诊断必须依赖于不准确和不完全的 信息,这就导致了故障诊断的不确定性。 2) 动态症状–故障因果关系。虚拟节点和链 路与底层节点映射的灵活性和动态性使得虚拟层 网络和底层网络的因果关系变得不可预测。在多 层网络中作为故障诊断基础的症状–故障因果关 系是动态和不可预测的。 3) 多层故障。多层网络服务性能的下降可能 由于虚拟层或底层网络的部件故障引起的。由于 底层网络部件和虚拟层网络部件存在映射关系, 底层网络部件故障会导致对应的虚拟层网络部件 故障。虚拟层网络部件和底层网络部件的映射关 系使得多层网络故障定位变得更加复杂。因此, 本文把虚拟层故障分为独立虚拟层故障和相关虚 拟层故障。在虚拟层网络中由于软件错误引起的 故障称为独立虚拟层故障。相关虚拟层故障是由 底层部件的故障而引起的虚拟层故障,如果底层 故障部件恢复正常了,相关虚拟层故障也就不存 在了。 2 多层网络探测信息获取策略 2.1 被动监测策略 被动监测策略通过在网络设备上放置监测代 理来监测网络。网络中的任意部件的故障将会由 监测代理产生告警,接着告警被 NMS 作为负面 症状来分析网络中故障部件的精确位置。由于 NMS 被动地等待监测代理发送告警,所以这种方法是 被动性的。与传统网络相比,多层网络不仅具有 底层网络还有抽象的虚拟层网络,因此多层网络 的被动监测可逐层进行,即分别在底层网络和虚 拟层网络采用被动监测策略建立模型,以此来定 位出底层网络故障部件和虚拟层网络故障部件。 噪声的干扰会造成被动监测症状的丢失,或 虚假症状的存在,因此多层网络的被动监测策略 面临着如何获得和保持准确信息的挑战 [1, 6-7] ,因 为故障定位的准确性直接取决于所建模型中信息 的准确性。 2.2 主动探测策略 主动探测策略与被动监测不同,通过在多个 网络节点上配置探测站并沿着探测路径发送数据 包 (探测包) 来测量探测站节点之间 (端到端) 的 连通性以获取探测路径通过的网络部件的二进制 状态信息[8]。探测路径两端的探测站节点为探测 包的发送端和接收端。如果在探测路径发送端发 送的探测包可以被接收端接收,则表明该探测路 径是连通的,测试结果表示为“1”,即该探测路径 通过的节点都是正常的;反之,该探测路径是不 连通的,测试结果表示为“0”,即该探测路径上至 少存在一个故障节点。与被动监测相比,主动探 测中探测包的使用有助于 NMS 对于大量的网络 故障事件反应更快、更精确,这与传统的被动接 收告警的方法有着极大不同。由于探测站配置和 探测路径选择的过程可以控制,所以主动探测是 灵活的。 r ×n r n Pi Nj D(i, j) = 1 D(i, j) = 0 主动探测包括 2 种:预计划探测策略和适应 性探测策略。预计划探测策略首次由 Brodie 等 [9] 提出,Brodie 等解决的是单节点故障定位问题,通 过使用依赖矩阵来解释探测选择问题,依赖矩阵 D 是 矩阵,其中, 是网络中探测路径的数量, 是网络中节点的数量。如果探测 经过节点 , 矩阵元素 ,否则 。预计划探测 策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给定的网络拓扑 中构建合适的探测路径,使得网络中的每条节点 发生故障时能够返回不同的测试结果。考虑花费 问题,尽量少地部署探测站和构造探测路径也是 此类问题的考虑方向。然而,Brodie 等使用的预 计划探测策略存在一些限制:只假设单个节点发 生故障,未考虑测试结果丢失、虚假测试结果以 及动态的探测路径等的影响。随后,Tapolcai 等 [10-13] 采用预计划探测策略针对全光网络中的单链路和 多链路故障提出多种故障定位方法。然而,这些 方法只适用于小型网络。Xuan 等 [11]采用预计划 探测策略提出的算法解决了大型网络中多个链路 故障定位问题。由于多层网络具有多层故障,且 底层部件的故障会导致虚拟层部件的故障,多层 网络的预计划探测策略可逐层进行,即分别在底 层网络和虚拟层网络采用预计划探测策略建立模 型。首先,在底层网络中采用预计划探测策略定 位出底层故障部件。其次,对底层故障部件进行 故障恢复,则相关虚拟故障部件也被恢复。最 后,在虚拟层网络中采用预计划探测策略来定位 出独立虚拟层故障。适应性探测策略的使用在文 献[9]中定义,由 Natu 等 [6, 13-14]进行了深入探究和 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确定性模型以及 非确定性模型的适应性探测算法。在这种探测策 略中,不是发送探测包来定位所有可能的故障, 而是首先发送少量探测包来监测所有的网络部件 的状态。这些探测包可以监测是否有故障发生, 但不能够定位故障的确切位置。基于探测结果, 第 1 期 齐小刚,等:多层信息网络故障定位综述 ·47·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