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塔板理论的特点和不足: (1)当色谱柱长度一定时,塔板数n越大(塔板高度H越小),被测组分在柱内被分配 的次数越多,柱效能则越高,所得色谱峰越窄。 (2)不同物质在同一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不同,用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作为衡量 柱效能的指标时,应指明测定物质。 (3)柱效不能表示被分离组分的实际分离效果,当两组分的分配系数K相同时,无论该 色谱柱的塔板数多大,都无法分离。 (4)塔板理论无法解释同一色谱柱在不同的载气流速下柱效不同的实验结果,也无法指 出影响柱效的因素及提高柱效的途径。 2速率理论 1956年,荷兰学者范第姆特Van Deemter))等在研究气-液色谱时,提出了色谱过程动 力学理论一速率理论。吸收了塔板理论高度的概念,并把色谱分配过程与组分在两相中 的扩散和传质过程联系起来,导出速率理论方程式,较完善地解释了影响塔板高度的各 种因素。同时使用于气相和液相色谱。 H=A+Bu+C. (12-15) A、B、C为常数,分别代表涡流扩散项、分子扩散项和传质阻力项系数 2.1涡流扩散项A 组分在气相中形成紊乱的类似“涡流”的流动而引起色谱峰变宽 A=2)dp 22分扩散项% 组分在色谱柱内运动,存在浓度梯度,引起色谱峰变宽 B=2YDg 2.3传质阻力项C:包括气相传质和液相传质 c晋 2.4载气流速u对H影响 H=A+%+0 微分后 =-是+c=0 5 5 塔板理论的特点和不足: (1)当色谱柱长度一定时,塔板数 n 越大(塔板高度 H 越小),被测组分在柱内被分配 的次数越多,柱效能则越高,所得色谱峰越窄。 (2)不同物质在同一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不同,用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作为衡量 柱效能的指标时,应指明测定物质。 (3)柱效不能表示被分离组分的实际分离效果,当两组分的分配系数 K 相同时,无论该 色谱柱的塔板数多大,都无法分离。 (4)塔板理论无法解释同一色谱柱在不同的载气流速下柱效不同的实验结果,也无法指 出影响柱效的因素及提高柱效的途径。 2 速率理论 1956 年,荷兰学者范第姆特(Van Deemter)等在研究气-液色谱时,提出了色谱过程动 力学理论—速率理论。吸收了塔板理论高度的概念,并把色谱分配过程与组分在两相中 的扩散和传质过程联系起来,导出速率理论方程式,较完善地解释了影响塔板高度的各 种因素。同时使用于气相和液相色谱。 Cu u H = A + B + (12-15) A、B、C 为常数,分别代表涡流扩散项、分子扩散项和传质阻力项系数 2.1 涡流扩散项 A 组分在气相中形成紊乱的类似“涡流”的流动而引起色谱峰变宽 A=2λdρ 2.2 分扩散项 u B : 组分在色谱柱内运动,存在浓度梯度,引起色谱峰变宽 B=2γDg 2.3 传质阻力项 Cμ: 包括气相传质和液相传质 g 2 2 g D d (2 R) 0.01R C  • + = l 2 f 2 l D d (1 R) R 3 2 C • + = • 2.4 载气流速 u 对 H 影响 H=A+ Cu u B + 微分后 C 0 u B du dH 2 = − +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