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O-P0-P-0-P-O--CH2 OH OH HO- P=O AMP ADP HO--P=O ATP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酯键(~P),在细胞能量代谢中起能量载体的作用。细胞内的多磷酸核苷酸常 与镁离子形成复合物而存在。ATP中的β,γ磷酸残基,在1mol/LHCl中,100℃,水解7min,即可脱 落下来,而α-磷酸残基则要稳定得多,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分别测定AP和ADP中不稳定磷之含量。GIP, CTP及UTP在某些生化反应中也具有传递能量的作用,但远没有ATP来得普遍。UDP在多糖合成中可 作为携带葡萄糖的载体。CD在磷脂的合成中作为载体起携带胆碱的作用。此外,各种三磷酸核糖核苷 及三磷酸脱氧核糖核苷是合成RNA与DNA的前体。 鸟嘌呤核苷四磷酸酯(pipp)(右上图)及五磷酸酯( ppp Gpp)则在代谢的调节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大肠杆菌中,它们参与rRNA合成的控制。 (五)环化核苷酸 重要的有3’,5′-环化腺苷酸(cAMP)及3’,5-环化鸟苷酸(cGMP)。它们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及微生物 细胞中,含量极微,但具有极重要的生理功能。细胞内环化AMP的合成按下列途径进行: 腺苷酸环化酶 ATP CAMP、CAMP磷酸二酯酶 5-AMP 所以细胞内cAMP的浓度取决于这两种酶活力的高低,cAMP及cGMP分别具有放大激素作用信号 及缩小激素作用信号的功能,称为细胞内二级信使。cAMP也参与大肠杆菌中DNA转录的调控。此外 2',3′-环化核糖核苷酸cNMP是RNA酶解或碱解的中间产物,其结构式如下 3. 5-CAMP 3. 5-CGMP 2. 3-CNMP 核苷酸的性质 1、一般性状核苷酸为无色粉末或结晶。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核苷酸溶液具有旋光性, 因为戊糖含有不对称碳原子 2、紫外吸收由于嘌呤碱和嘧啶碱具有共轭双键,所以碱基、核苷及核苷酸在240~290nm波段 有一强烈的吸收峰,其最大吸收值在260nm附近,不同的核苷酸有不同的吸收光谱特性。因此,可以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定性地鉴定核苷酸及定量地测定核苷酸N N N N NH2 O OH OH H H H H ppGpp O O P CH2 O O O P ~ O O O P~ O O γ β α AMP ADP ATP _ _ _ _ O OH H H H H O O P CH2 O OH HO P O OH G O O HO P O OH HO P O 5' 3' 2' ATP 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酯键(~P),在细胞能量代谢中起能量载体的作用。细胞内的多磷酸核苷酸常 与镁离子形成复合物而存在。ATP 中的β,γ磷酸残基,在 1 mol/L HCl 中,100℃,水解 7min,即可脱 落下来,而α-磷酸残基则要稳定得多,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分别测定 ATP 和 ADP 中不稳定磷之含量。GTP, CTP 及 UTP 在某些生化反应中也具有传递能量的作用,但远没有 ATP 来得普遍。UDP 在多糖合成中可 作为携带葡萄糖的载体。CDP 在磷脂的合成中作为载体起携带胆碱的作用。此外,各种三磷酸核糖核苷 及三磷酸脱氧核糖核苷是合成 RNA 与 DNA 的前体。 鸟嘌呤核苷四磷酸酯(ppGpp)(右上图)及五磷酸酯(pppGpp)则在代谢的调节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大肠杆菌中,它们参与 rRNA 合成的控制。 (五)环化核苷酸 重要的有 3′,5′-环化腺苷酸(cAMP)及 3′,5′-环化鸟苷酸(cGMP)。它们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及微生物 细胞中,含量极微,但具有极重要的生理功能。细胞内环化 AMP 的合成按下列途径进行: ATP 5'-AMP -PPi cAMP磷酸二酯酶 cAMP 腺苷酸环化酶 所以细胞内 cAMP 的浓度取决于这两种酶活力的高低,cAMP 及 cGMP 分别具有放大激素作用信号 及缩小激素作用信号的功能,称为细胞内二级信使。cAMP 也参与大肠杆菌中 DNA 转录的调控。此外, 2′,3′-环化核糖核苷酸 cNMP 是 RNA 酶解或碱解的中间产物,其结构式如下: 3',5'-cAMP 3',5'-cGMP 2',3'-cNMP O P O O A OH H O OH 5' H O P O O G OH H O OH 5' H HO O O N O H 5' H P 2' O OH H 二、核苷酸的性质 1、一般性状 核苷酸为无色粉末或结晶。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核苷酸溶液具有旋光性, 因为戊糖含有不对称碳原子。 62 2、紫外吸收 由于嘌呤碱和嘧啶碱具有共轭双键,所以碱基、核苷及核苷酸在 240~290nm 波段 有一强烈的吸收峰,其最大吸收值在 260 nm 附近,不同的核苷酸有不同的吸收光谱特性。因此,可以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定性地鉴定核苷酸及定量地测定核苷酸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