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清实录》的最大缺陷是受政局影响,被皇帝干预,因而在一些涉及最 高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和满明关系等问题上,常常删改失实或过分简略有意含 混,使读者难知其实。《清太祖实录》、《清太宗实录》便曾三次撰修,《清 世祖实录》修了两次,其他小修小改,次数更多,致使一些事件失实。例如, 《清太宗实录》始修于顺治,康熙时再修,雍正帝又命鄂尔泰等主持改定, 乾隆四年完成。这个乾隆初改定的《太宗实录》,比顺治帝钦定修成的《清 太宗实录》,在皇太极继位等问题上,便作了一些修改,姑举一例。 乾隆初修之《清太宗实录》卷一载:皇太极自幼即受努尔哈赤钟爱,“甫 三龄,颖悟过人,七龄以后,太祖委以一切家政,不烦指示,即能赞理,巨 细悉当,及长,益加器重。太祖以上为大贝勒,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共 理机务,多所赞画,统军征讨,辄侍太祖偕行,运筹帷幄,奋武戎行,诛携 及叛,所向奏功,诸贝勒皆不能及,又善抚亿众,体恤将卒,无论疏戚 皆开诚布公以待之,自国中暨藩服,莫不钦仰。上凡遇劲敌,辄亲冒矢石, 而太祖深加爱护,每谕勿前往。时帝业肇兴,大勋将集,圣心默注,人望攸 归。”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去世,岳托、萨哈廉贝勒告其父代善 “国不可一日无君,宜早定大计,四大贝勒才德冠世,深契先帝圣心,众皆 悦服,当速继大位。代善曰:此吾夙心也,汝等之言,天人允协,其谁不从” 遂与诸贝勒议定立皇太极为君。而顺治《清太宗实录》对此却记为:“三岁 时辄能记忆,至七岁,太祖托以内事,不烦太祖规画,自能料理。”太祖卒 后,姚托、查哈量“告其父大贝勒曰:国不可一日无君,此大事,宜早定, 今皇太极贝勒才德冠世,深得人心,众皆悦服,即可继立大位。大贝勒云: 吾亦思及于此,汝等之意,正合我意。”遂议立皇太极。两相比较,乾隆之 《清太宗实录》确有不少失实之处。另外,由于《清实录》分量太大,在编 写缮录过程中,难免有误书,读时亦需注意。 《东华录》和《清史稿》 蒋良骐编的《东华录》,叙事自天命起,至雍正止,三十二卷。王先谦 编的《东华录》和《东华续录》,起于天命,止于同治,俗称《九朝东华录》, 共六百二十四卷,亦是必读史料。民国初年,由汉军旗人原进士、东三省总 督、遗老赵尔巽,原进土、编修、京师大学堂总监督柯绍忞相继任馆长,主 持编写的《清史稿》,于1928年出齐,共五百二十九卷。《清史稿》汇集 了大量资料,对一些史事作了初步整理,叙述了一些事件的始末、制度的源 起和演变、人物的梗概,一些传记也写得比较好。但是,作者中不少人还站 在清王朝的立场,故政治观和史观较为反动,竟将太平天国等群众的反抗斗 争,一律书为“盗贼”、“土匪”,不承认辛亥民主革命,对武昌首义记为 革命党谋乱于武昌”,又对清朝统治者歌功颂德,且其书繁简失当,一人 两传,不少史实错误,还有重要疏漏。因此,《清史稿》不是一部好的史料《清实录》的最大缺陷是受政局影响,被皇帝干预,因而在一些涉及最 高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和满明关系等问题上,常常删改失实或过分简略有意含 混,使读者难知其实。《清太祖实录》、《清太宗实录》便曾三次撰修,《清 世祖实录》修了两次,其他小修小改,次数更多,致使一些事件失实。例如, 《清太宗实录》始修于顺治,康熙时再修,雍正帝又命鄂尔泰等主持改定, 乾隆四年完成。这个乾隆初改定的《太宗实录》,比顺治帝钦定修成的《清 太宗实录》,在皇太极继位等问题上,便作了一些修改,姑举一例。 乾隆初修之《清太宗实录》卷一载:皇太极自幼即受努尔哈赤钟爱,“甫 三龄,颖悟过人,七龄以后,太祖委以一切家政,不烦指示,即能赞理,巨 细悉当,及长,益加器重。太祖以上为大贝勒,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共 理机务,多所赞画,统军征讨,辄侍太祖偕行,运筹帷幄,奋武戎行,诛携 及叛,所向奏功,诸贝勒皆不能及,又善抚亿众,体恤将卒,无论疏戚,一 皆开诚布公以待之,自国中暨藩服,莫不钦仰。上凡遇劲敌,辄亲冒矢石, 而太祖深加爱护,每谕勿前往。时帝业肇兴,大勋将集,圣心默注,人望攸 归。”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去世,岳托、萨哈廉贝勒告其父代善: “国不可一日无君,宜早定大计,四大贝勒才德冠世,深契先帝圣心,众皆 悦服,当速继大位。代善曰:此吾夙心也,汝等之言,天人允协,其谁不从”, 遂与诸贝勒议定立皇太极为君。而顺治《清太宗实录》对此却记为:“三岁 时辄能记忆,至七岁,太祖托以内事,不烦太祖规画,自能料理。”太祖卒 后,姚托、查哈量“告其父大贝勒曰:国不可一日无君,此大事,宜早定, 今皇太极贝勒才德冠世,深得人心,众皆悦服,即可继立大位。大贝勒云: 吾亦思及于此,汝等之意,正合我意。”遂议立皇太极。两相比较,乾隆之 《清太宗实录》确有不少失实之处。另外,由于《清实录》分量太大,在编 写缮录过程中,难免有误书,读时亦需注意。 《东华录》和《清史稿》 蒋良骐编的《东华录》,叙事自天命起,至雍正止,三十二卷。王先谦 编的《东华录》和《东华续录》,起于天命,止于同治,俗称《九朝东华录》, 共六百二十四卷,亦是必读史料。民国初年,由汉军旗人原进士、东三省总 督、遗老赵尔巽,原进士、编修、京师大学堂总监督柯绍忞相继任馆长,主 持编写的《清史稿》,于 1928 年出齐,共五百二十九卷。《清史稿》汇集 了大量资料,对一些史事作了初步整理,叙述了一些事件的始末、制度的源 起和演变、人物的梗概,一些传记也写得比较好。但是,作者中不少人还站 在清王朝的立场,故政治观和史观较为反动,竟将太平天国等群众的反抗斗 争,一律书为“盗贼”、“土匪”,不承认辛亥民主革命,对武昌首义记为 “革命党谋乱于武昌”,又对清朝统治者歌功颂德,且其书繁简失当,一人 两传,不少史实错误,还有重要疏漏。因此,《清史稿》不是一部好的史料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