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444· 智能系统学报 第14卷 20 3000 2000 10 10 2.0 1.5 0 1.5 0 2.0 0.5 0.5 1.5 0.5 B 1.00 B 1.00 1.00 (a)闲散状态下的平均延误时间 (b)闲散状态下的平均停车次数 (c)闲散状态下的通行能力 1.0 4000 0.9 80 0.8 3000 60 2.0 28 1.5 1.0 5 1.0 05 0.5 15 0.5 B 1.00 B 1.00 B 1.00 (d繁忙状态下的平均延误时间 ()繁忙状态下的平均停车次数 (田繁忙状态下的通行能力 30 1.0 三300 0.9 0.8 2000 10 1000 0 20 1.5 1.0 10 0.5 1.5 1.0 0.s 1.5 0.5 B 1.00 a B 1.00 B 1.00 (g)顺畅状态下的平均延误时间 ()顺畅状态下的平均停车次数 (句顺畅状态下的通行能力 图9上限阈值α和下限阈值B对各项指标的影响 Fig.9 The effects of upper threshold a and lower threshold B on evaluation indicators 从图9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交通状态下, 周期。通行能力与绿信比成正比,其变化趋势 上限阈值α和下限阈值B对同一指标的影响大 与平均停车次数相反。在本文实验中,α选取 致相同。比如,平均延误时间随着α的增大呈 为0.8,B选取为1.3。 减小趋势,随着B的减小呈增大趋势。这是因 3.3对比实验 为平均延误时间受信号周期的影响较大,随着 为了验证本文算法(BSLDA)的有效性,本节 α的增大,更多的相位选择减少绿灯时间,并且 选择与经典的Webster配时方法、人工蜂群算法 绿灯时间的减少量变大,从而使得信号周期变 (ABC)和蚁群算法(ACO)等群智能优化方法进行 短,延误时间变短;随着B的减小,更多的相位 对比实验。求解时,先用Webster方法估计初始 选择增加绿灯时间,并且绿灯时间的增加量变 周期,然后利用等饱和比的方法计算各相位的大 大,从而使得信号周期变长,延误时间变长。平 致信号配时,再用BSLDA进行分配求解。 均停车次数随着B的增大呈增大趋势,随着α的 在4种交通场景下,分别得到4种配时方法 增大呈减小趋势,但是在B较小时又呈增大趋 在每个小时的性能对比情况,如图10和图11所 势。这是因为平均停车次数只受绿信比影响, 示。从图10可以看出,在交叉口和交通流量相同 B增大以后,更多停车次数多的相位难以通过增 的情况下,同一种配时方法在不同的相位方案下 加绿灯时间来增加绿信比,减少停车次数;α增 得到了不同的控制效果。同样的,在图11中也观 大以后,更多停车次数少的相位会让出绿灯时 察到了类似的情形。这进一步说明了,TS11、 间,从而使停车次数多的相位的绿信比变大,停 TS12、TS21和TS22是4种不同的交通场景, 车次数减小;当B较小、α较大时,在每一次的 对于评估交通信号配时方法的效果具有较强的说 分配过程中都存在增加绿灯时间和减少绿灯时 服力。从图10和图11中可以看出,BSLAD得到 间的相位,信号周期保持不变,此时的平均停车 的计算结果比其他算法延误时间和停车次数均有 次数变大,说明当前的信号周期不是最佳信号 减小,并且通行能力得到了提高。(g) 顺畅状态下的平均延误时间 (h) 顺畅状态下的平均停车次数 0 0.5 1.0 1.0 1.5 2.0 0.70 0.75 0.80 β α (i) 顺畅状态下的通行能力 0 0.5 1.0 1.0 1.5 2.0 1 000 2 000 3 000 β α (a) 闲散状态下的平均延误时间 (b) 闲散状态下的平均停车次数 0 0.5 1.0 1.0 1.5 2.0 0.6 0.7 0.8 0.9 1.0 0.6 1.0 β α (c) 闲散状态下的通行能力 0 0.5 1.0 1.0 1.5 2.0 2 000 3 000 4 000 β α (d) 繁忙状态下的平均延误时间 (e) 繁忙状态下的平均停车次数 0 0.5 1.0 1.0 1.5 2.0 0.7 0.8 0.9 β α (f) 繁忙状态下的通行能力 0 0.5 1.0 1.0 1.5 2.0 1 000 2 000 3 000 β α 0 0.5 1.0 1.0 1.5 2.0 10 15 20 β α 平均延误时间/s 0 0.5 1.0 1.0 1.5 2.0 60 80 100 β α 平均延误时间/s 0 0.5 1.0 1.0 1.5 2.0 10 20 30 β α 平均延误时间/s 平均停车次数 平均停车次数 平均停车次数 通行能力/(pcu·h−1 ) 通行能力/(pcu·h−1 ) 通行能力/(pcu·h−1 ) 图 9 上限阈值 α 和下限阈值 β 对各项指标的影响 Fig. 9 The effects of upper threshold α and lower threshold β on evaluation indicators 从图 9 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交通状态下, 上限阈值 α 和下限阈值 β 对同一指标的影响大 致相同。比如,平均延误时间随着 α 的增大呈 减小趋势,随着 β 的减小呈增大趋势。这是因 为平均延误时间受信号周期的影响较大,随着 α 的增大,更多的相位选择减少绿灯时间,并且 绿灯时间的减少量变大,从而使得信号周期变 短,延误时间变短;随着 β 的减小,更多的相位 选择增加绿灯时间,并且绿灯时间的增加量变 大,从而使得信号周期变长,延误时间变长。平 均停车次数随着 β 的增大呈增大趋势,随着 α 的 增大呈减小趋势,但是在 β 较小时又呈增大趋 势。这是因为平均停车次数只受绿信比影响, β 增大以后,更多停车次数多的相位难以通过增 加绿灯时间来增加绿信比,减少停车次数;α 增 大以后,更多停车次数少的相位会让出绿灯时 间,从而使停车次数多的相位的绿信比变大,停 车次数减小;当 β 较小、α 较大时,在每一次的 分配过程中都存在增加绿灯时间和减少绿灯时 间的相位,信号周期保持不变,此时的平均停车 次数变大,说明当前的信号周期不是最佳信号 周期。通行能力与绿信比成正比,其变化趋势 与平均停车次数相反。在本文实验中, α 选取 为 0.8,β 选取为 1.3。 3.3 对比实验 为了验证本文算法 (BSLDA) 的有效性,本节 选择与经典的 Webster 配时方法、人工蜂群算法 (ABC) 和蚁群算法 (ACO) 等群智能优化方法进行 对比实验。求解时,先用 Webster 方法估计初始 周期,然后利用等饱和比的方法计算各相位的大 致信号配时,再用 BSLDA 进行分配求解。 在 4 种交通场景下,分别得到 4 种配时方法 在每个小时的性能对比情况,如图 10 和图 11 所 示。从图 10 可以看出,在交叉口和交通流量相同 的情况下,同一种配时方法在不同的相位方案下 得到了不同的控制效果。同样的,在图 11 中也观 察到了类似的情形。这进一步说明了,TS1_1、 TS1_2、TS2_1 和 TS2_2 是 4 种不同的交通场景, 对于评估交通信号配时方法的效果具有较强的说 服力。从图 10 和图 11 中可以看出,BSLAD 得到 的计算结果比其他算法延误时间和停车次数均有 减小,并且通行能力得到了提高。 ·444· 智 能 系 统 学 报 第 14 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