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水质工程给水处拥)弟十七章过滤 加药 接触过滤: 立→过滤 直接过滤有两种方式 ,加药 做絮凝过滤:→微絮凝→过滤 两种过滤方式,其机理基本相同,即通过脱落颗粒或微絮粒与滤料的充分碰撞 接触和粘附,被滤层截留下来。滤料也是接触凝聚介质,不过前者不宜控制微絮 粒尺寸,后者可以加以控制。 微絮凝池与絮凝池的区别: 微絮凝池:要求形成的絮凝体尺寸较小,便于深入滤层深处以提高滤层含污能 力:絮凝时间较短,一般在几分钟之内 絮凝池:要求絮凝体尺寸愈大愈好,以便在沉淀池内下沉。 采用直接过滤工艺需注意以下几点: (1)、原水深度和色度较低且水质变化较小: (2)、通常采用双层、三层或均质资料: (3)、原水进入滤池前,应为微絮凝体。有时需投加高分子助凝剂。 (4)、滤速应根据原水水质决定。滤速应低,一般在5m/h左右。 直接过滤可用于处理湖泊、水库水等低浊度水,也适用于处理低温低浊水 5.4过滤理论 一、过滤机理 以单层砂滤池为例。其滤料粒径为0.5~1.2mm,厚度为70cm,经反冲洗水力 筛分后滤料粒径自上而下由细到粗依次排列。滤池孔隙尺寸也因此由上而下逐渐 增大。表层0.5mm细滤料,其空隙尺寸为80um,而进入滤池的杂质颗粒尺寸大部 分小于30um,仍被滤层截留下来,而且在滤层深处(空隙大于80um)也会被截 留,说明过滤显然不是机械筛滤作用的结果,过滤主要是悬浮颗粒与滤料颗粒之 间粘附作用的结果。 水流中的悬浮颗粒能够粘附于滤料颗粒表血上,涉及两个问题: 第一、被水流携带的颗粒如何与滤料表面接近或接触,这就涉及颗粒脱离水 流流线而向滤料表面靠近的迂移机理, 第二、当颗粒与滤料表面接触或接近时,依靠哪些力的作用使它们粘附于滤 粒表面上,这就涉及粘附机理。 第5贞共40贞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