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课程◆经验◆反思 反思 教学有助于学生科学人生观的树立,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和创造 结合本专业特点融入阐述,如对机电专业的学生,可以结合电容 性思维的培养四。通过了解和学习物理学史,学生可以加深对物 式加速度传感器讲解电容器。 理学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从中得到教益和启迪。如通过光学历史 (五)调整和创新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方式、考核方式 的发展介绍,把握人们对光的本性认识的这根红线,有助于人们 根据新工科学科发展的特点,除了需要调整大学物理的课 对光学的发展脉络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对突破与创新会有更深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外,教学方式也要力求适应新工科专业的需 刻的了解:什么样的背景下,当时的理论出现了什么样的矛盾,求,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启发性教学、激励性教学、实践性教学 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这位科学家为什么能够提出这样的新的等。特别地,对于“新工科”各专业,加强与之相对应的实验、实 想法和理论…带着这些问题去了解物理学史,把物理基础知 习、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精神和创新能 识教学与物理学发展简史有机结合,带动学生透过理论看到科 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的研究思想和方法,为后续的“新工 学家的思想发展基础和历程,借鉴物理大师对物理现象和知识 科”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考核方式除了采取传统的考试模 独特的思维方法,有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式外,可以增加开放性课题考核,将物理知识与专业应用相结 创新性意识,为促进物理学以及与之相关的交叉学科的发展提 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想,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应用能 供土壤。 力。而对那些大学物理课程内容调整幅度较大的新型学科专业, (三)传播和普及近代物理学和高新技术新进展 采取独立出卷和考核的方式,给予教师充分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新工科所仰赖的各种新兴突破性技术,如“量子计算、新能更好地充分考核学生对科学原理、逻辑体系和知识内涵的掌握 源、材料科学、纳米技术…”和未来技术中的“光子与量子芯片 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年一度开展大学物理知识与实践竞 技术、光物质科学与能源技术、仿生智能材料科学与技术…” 赛,侧重考核学生灵活应用科学原理、解决工程问题的思维方式 都强烈地依赖近代物理和高新技术物理的新的进展。在大学物 和动手实践能力。 理课程体系中,将近代物理和高新技术物理的进展融合包纳进 (六)结合先进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的效率与参与度 来,有效地传递给各个工科学科及在校学生。与工科特别是理科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信息与知识的主要承载形式慢慢由 衍生的新工科合作探讨如何开展近代物理和高新技术物理与相纸质媒体转移到网络。未来的一切教与学活动都将围绕互联网 关专业有机结合教学,形成理工之间的合作与结合,推动物理与进行,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一些企业已 材料、能源,通讯、人工智能、环境、医学等领域交叉融合,培育新 纷纷开发出各种在线学习平台并陆续开发了手机移动端功能, 兴工科领域及其相关专业。 一批手机课堂教学应用平台也脱颗而出,手机投屏成为最受教 (四)因专业制宜,分层次开展大学物理课程教学 师欢迎的功能之一。受限于大学物理课程有限的课时,我们可 为了紧密结合新工科各专业需求,我们走访了不同的工科以有效结合互联网,采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手机课堂教学平 学院,听取了专业教师对大学物理基础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在基 台走进教室,将线下教学与线上活动有机结合。翻转学习讲课时 础学科与工科专业之间架构起了有效沟通的桥梁。根据各专业 穿插提问、播放视频动画、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活动和练习等多 对物理学中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近代物理各部分知识的 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就某 依赖程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可以按照专业特征进行大类划分,些具体问题通过网络查找补充材料。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或者手 如信息类、材料类、医学类等,分层次开展教学。 机课堂教学应用平台布置作业、点名,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减轻 1对于物联网、新能源、网络通信等专业方向,着重加强电磁 一线基础课教师的负担,更能突破教材大纲、连通课堂网络、消 学、光学、原子物理和核物理等特性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并同时 弭学科边界培养创新人才,为新工科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人才 引入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等知识,为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起到知 保障。 识衔接的作用。 参考文献: 2对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新材料等专业 [1)“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 方向,强调力学部分内容,加强热力学统计物理和光学部分。 [2]林健.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 3对于医学和生物医药等对物理知识要求不高的其他专业, 究,2017(2). 加强相关生物物理和生物信息学相关统计和动力学方面的选讲 [3]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 内容。 究,2017(3). 任课教师可在上述课程体系分类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专业 [4]李海英,唐笑年,何越,等.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物理”课程 的特色和各专业的需求,因需施教。如机械自动化专业,可选择建设的思考[J].物理与工程,2018($1). 在电磁感应这一章与专业应用相结合,融入电感型传感器、磁电 [5]张玉强新工科视域下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高 型传感器、涡流型传感器等,加深学生对光、电、热、力以及机械 师理科学刊,2019(2) 物理量之间的转换关系的理解。另外,大学物理课程举例讲授要 ⊙编辑马燕萍 -215- 万方数据课程◆经验◆反思 反思 教学有助于学生科学人生观的树立,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和创造 性思维的培养ll】。通过了解和学习物理学史,学生可以加深对物 理学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从中得到教益和启迪。如通过光学历史 的发展介绍。把握人们对光的本性认识的这根红线,有助于人们 对光学的发展脉络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对突破与创新会有更深 刻的了解:什么样的背景下,当时的理论出现了什么样的矛盾, 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这位科学家为什么能够提出这样的新的 想法和理论……带着这些问题去了解物理学史,把物理基础知 识教学与物理学发展简史有机结合,带动学生透过理论看到科 学家的思想发展基础和历程,借鉴物理大师对物理现象和知识 独特的思维方法,有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的 创新性意识,为促进物理学以及与之相关的交叉学科的发展提 供土壤。 (三)传播和普及近代物理学和高新技术新进展 新工科所仰赖的各种新兴突破性技术,如“量子计算、新能 源、材料科学、纳米技术……”和未来技术中的“光子与量子芯片 技术、光物质科学与能源技术、仿生智能材料科学与技术……” 都强烈地依赖近代物理和高新技术物理的新的进展。在大学物 理课程体系中,将近代物理和高新技术物理的进展融合包纳进 来,有效地传递给各个工科学科及在校学生。与工科特别是理科 衍生的新工科合作探讨如何开展近代物理和高新技术物理与相 关专业有机结合教学,形成理工之间的合作与结合,推动物理与 材料、能源、通讯、人工智能、环境、医学等领域交叉融合,培育新 兴工科领域及其相关专业。 (四)因专业制宜,分层次开展大学物理课程教学 为了紧密结合新工科各专业需求,我们走访了不同的工科 学院,听取了专业教师对大学物理基础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在基 础学科与工科专业之间架构起了有效沟通的桥梁。根据各专业 对物理学中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近代物理各部分知识的 依赖程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可以按照专业特征进行大类划分, 如信息类、材料类、医学类等,分层次开展教学141。 1.对于物联网、新能源、网络通信等专业方向,着重加强电磁 学、光学、原子物理和核物理等特性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并同时 引入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等知识,为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起到知 识衔接的作用。 2.对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新材料等专业 方向,强调力学部分内容,加强热力学统计物理和光学部分。 3.对于医学和生物医药等对物理知识要求不高的其他专业, 加强相关生物物理和生物信息学相关统计和动力学方面的选讲 内容。 任课教师可在上述课程体系分类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专业 的特色和各专业的需求,因需施教。如机械自动化专业,可选择 在电磁感应这一章与专业应用相结合,融入电感型传感器、磁电 型传感器、涡流型传感器等,加深学生对光、电、热、力以及机械 物理量之间的转换关系的理解。另外,大学物理课程举例讲授要 结合本专业特点融入阐述,如对机电专业的学生,可以结合电容 式加速度传感器讲解电容器。 (五)调整和创新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方式、考核方式 根据新工科学科发展的特点,除了需要调整大学物理的课 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外,教学方式也要力求适应新工科专业的需 求,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启发性教学、激励性教学、实践性教学 等。特别地,对于“新工科”各专业,加强与之相对应的实验、实 习、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精神和创新能 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的研究思想和方法,为后续的“新工 科”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考核方式除了采取传统的考试模 式外,可以增加开放性课题考核,将物理知识与专业应用相结 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想,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应用能 力。而对那些大学物理课程内容调整幅度较大的新型学科专业, 采取独立出卷和考核的方式,给予教师充分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更好地充分考核学生对科学原理、逻辑体系和知识内涵的掌握 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年一度开展大学物理知识与实践竞 赛,侧重考核学生灵活应用科学原理、解决工程问题的思维方式 和动手实践能力。 (六)结合先进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的效率与参与度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信息与知识的主要承载形式慢慢由 纸质媒体转移到网络。未来的一切教与学活动都将围绕互联网 进行,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一些企业已 纷纷开发出各种在线学习平台并陆续开发了手机移动端功能, 一批手机课堂教学应用平台也脱颖而出,手机投屏成为最受教 师欢迎的功能之一嘲。受限于大学物理课程有限的课时,我们可 以有效结合互联网,采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手机课堂教学平 台走进教室,将线下教学与线上活动有机结合。翻转学习讲课时 穿插提问、播放视频动画、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活动和练习等多 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就某 些具体问题通过网络查找补充材料。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或者手 机课堂教学应用平台布置作业、点名,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减轻 一线基础课教师的负担,更能突破教材大纲、连通课堂网络、消 弭学科边界、培养创新人才,为新工科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人才 保障。 参考文献t [1]“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 [2]林健.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 究,2017(2). [3]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 究,2017(3). [4]李海英,唐笑年,何越,等.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物理”课程 建设的思考[J].物理与工程,2018(S1). [5]张玉强.新工科视域下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高 师理科学刊,2019(2). ◎编辑马燕萍 一215— 万方数据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