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0.5977gdm×8314W:mo.Kx1000+273K 97Pa =0.065kgmo1=65gmo1 一个硫蒸气分子中眼子的个爱是2 所以,分子式为S2 答:硫蒸气的摩尔质最是65g·mo-1,化学式为S 评注:硫蒸气的组成与温度关系密切。在低温下以S为主,温度升高后,才出现硫环破裂 的S等分子,高温下几乎全是S:了,详见下册对疏的讨论 2.8在25℃时将相同压力的5.0dm3氮气和15dm3氧气压缩到一个10.0dm3的真空容器 中,测得混合气体的总压为150kPa。(1)求两种气体的初始压力。(2)求混合气体中氮和 氧的分压:(3)将温度上升到210℃,容器的总压 解:(1)相同压力的5.0dm氮气和15dm3氧气在等温等压条件下混合,则混合后体积变为 (5.0+5)=20dm3,压强不变,设为p初始。所以, P地=P='壁=15okax10dm=75kra 初始 20dm3 (2)油于p=nRTT不变,色==3,且P%,+P%,=150kPa P po.=112.5kPa,Py,37.5kPa (3)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nRT,V不变,所以 pi-号n-0 ×150kPa=243kPa 答:两种气体的初始压力75kPa:混合气体中氨的分压为37.5kP,氧的分压为112.5kP 将温度上升到210℃,容器的总压为243kPa· 2.9在25℃,1.47MPa下把氮气通入容积为1.00dm刚性壁密闭容器中,在350℃用催化 剂使部分氨分解为氮气和氢气,测得总压为5MP。求氨的解离度和各组分的摩尔分数及 分压 解:设氨的解离度为 2NH,(g)=N(g+3H(g)△n 2 3 2 由反应式可知,反应后气体增加的物质的量等于所消耗的NH,的物质的量则反应后气体的物 质的量为(1+x)%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可知, 即品,阁7到 所以,x=0.63 氨气的摩尔分数为1 1 3 1 1 8.314 (1000 273) 0.5977 97 0.065 65 J mol K K g dm Pa kg mol g mol                 一个硫蒸气分子中硫原子的个数是 65 2 32  所以,分子式为 S2 答:硫蒸气的摩尔质量是 65 g·mol -1,化学式为 S2 评注:硫蒸气的组成与温度关系密切。在低温下以 S8 为主,温度升高后,才出现硫环破裂 的 S2 等分子,高温下几乎全是 S2 了,详见下册对硫的讨论。 2.8 在 25°C 时将相同压力的 5.0 dm3 氮气和 15 dm3 氧气压缩到一个 10.0 dm3 的真空容器 中,测得混合气体的总压为 150 kPa。 ( l ) 求两种气体的初始压力。(2) 求混合气体中氮和 氧的分压;( 3 ) 将温度上升到 210 °C,容器的总压。 解:(1 )相同压力的 5.0 dm3 氮气和 15 dm3 氧气在等温等压条件下混合,则混合后体积变为 (5.0 + l5 )=20 dm3, 压强不变,设为 p 初始。所以, 3 3 150 10dm 75 20dm p V kPa p kPa V     压缩 压缩 初始 初始 ( 2 )由于 pV=nRT T 不变, 2 2 2 2 3 1 O O N N p n p n   , 且 2 2 150 O N p p kPa   则 O2 p =112.5kPa, N2 p = 37.5kPa ( 3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nRT ,V 不变,所以 ' p T ' p T  总 总 ' ' (210 273) 150 243 (25 273) T K p p kPa kPa T K       总 总 答: 两种气体的初始压力 75 kPa ;混合气体中氮的分压为 37.5 kPa ,氧的分压为 112.5 kPa, 将温度上升到 210 °C,容器的总压为 243 kPa 。 2.9 在 25°C,1.47 MPa 下把氮气通入容积为 1.00 dm3 刚性壁密闭容器中,在 350 °C 用催化 剂使部分氨分解为氮气和氢气,测得总压为 5 MPa。求氨的解离度和各组分的摩尔分数及 分压。 解: 设氨的解离度为 x 2NH3(g) = N2(g) + 3H2(g) Δn 2 1 3 2 由反应式可知,反应后气体增加的物质的量等于所消耗的 NH3 的物质的量则反应后气体的物 质的量为 (1+ x ) n0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nRT 可知, 0 0 0 0 n p (1 ) x n T n n T      即 5 (25 273) 1 1.63 1.47 (350 273) MPa x MPa       所以, x=0.63 氮气的摩尔分数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