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②在此情况下,总需求的变动不会影响价格总水平,只会影响实际国民产出 ③调控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能够影响实际国民产出和失业率。这样,凯恩斯理论也 就为政府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 从20世纪40~50年代以来,凯恩斯理论得到后人的进一步发展,使之不断完善和系统 化,从而构成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完整体系。这些拓展主要体现在希克斯和汉森同时创建 的“IS-LM模型”、莫迪利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弗里德曼提出“永久收入说”、 托宾对投资理论的发展、索罗等人对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以及克莱因等人对宏观经济计量模 型的发展。在众多经济学家的努力下,日趋完善的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经济理论一起 构成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也被称为“新古典综合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理论风靡西方世界,不仅为绝大多数经济学者所信奉, 而且西方主要国家的政府也把它作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南。凯恩斯主义理论在西方经济 学界的统治地位一直维持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经济从战后 的繁荣阶段步入“滞胀”阶段,经济不景气与通货膨胀两种病症同时迸发,这是前所未有的 现象。凯恩斯主义理谂不能对此作岀解释,当然也开不岀对症的药方。为硏究解决滞胀问题, 西方不少经济学派应运而生,纷纷著书立说,对凯恩斯主义理论进行种种修改和补充。其中 影响较大的有三个学派: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这些学派的理论观点, 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宏观经济学。 小品一:徽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分离 从亚当斯密时期到20世纪30年代,许多经济学家都在致力于我们称之为微观经济学 领域的理论研究。经济学家们的研究范围涉及到贸易和交换、理性且信息灵通的消费者与追 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垄断和新科技等问题。他们集中研究不同的市场是如何运作的。但是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情况就有所改变,因为在这个时期发生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使世 界各国的经济陷于瘫痪。19291933年期间,美国的经济萎缩了30%,1933年失业率高达 25%。1939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失业率任居高不下,高达17%。从此以后,经济 学家们转而研究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像失业率和GNP这样的总量指标 现在,即使并非从事经济学研究的人都知道“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大致区分, 然而,直到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们才开始考虑如何进行这样的划分。1933年,著名 的挪威经济学家鲁格纳·弗里斯首次清楚地提出了这个两个名词在现代意义上的概念。他这 样写道:“微观分析方法是指对于大的经济体系中的某个经济单位在一般条件下的行为进行 研究分析的方法,而宏观分析方法是指对整个经济系统的总结分析②在此情况下,总需求的变动不会影响价格总水平,只会影响实际国民产出。 ③调控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能够影响实际国民产出和失业率。这样,凯恩斯理论也 就为政府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 从 20 世纪 40~50 年代以来,凯恩斯理论得到后人的进一步发展,使之不断完善和系统 化,从而构成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完整体系。这些拓展主要体现在希克斯和汉森同时创建 的“IS-LM 模型”、莫迪利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弗里德曼提出“永久收入说”、 托宾对投资理论的发展、索罗等人对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以及克莱因等人对宏观经济计量模 型的发展。在众多经济学家的努力下,日趋完善的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经济理论一起 构成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也被称为“新古典综合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理论风靡西方世界,不仅为绝大多数经济学者所信奉, 而且西方主要国家的政府也把它作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南。凯恩斯主义理论在西方经济 学界的统治地位一直维持到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西方经济从战后 的繁荣阶段步入“滞胀”阶段,经济不景气与通货膨胀两种病症同时迸发,这是前所未有的 现象。凯恩斯主义理论不能对此作出解释,当然也开不出对症的药方。为研究解决滞胀问题, 西方不少经济学派应运而生,纷纷著书立说,对凯恩斯主义理论进行种种修改和补充。其中 影响较大的有三个学派: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这些学派的理论观点, 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宏观经济学。 小品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分离 从亚当·斯密时期到 20 世纪 30 年代,许多经济学家都在致力于我们称之为微观经济学 领域的理论研究。经济学家们的研究范围涉及到贸易和交换、理性且信息灵通的消费者与追 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垄断和新科技等问题。他们集中研究不同的市场是如何运作的。但是 从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情况就有所改变,因为在这个时期发生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使世 界各国的经济陷于瘫痪。1929—1933 年期间,美国的经济萎缩了 30%,1933 年失业率高达 25%。1939 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失业率任居高不下,高达 17%。从此以后,经济 学家们转而研究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像失业率和 GNP 这样的总量指标。 现在,即使并非从事经济学研究的人都知道“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大致区分。 然而,直到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学家们才开始考虑如何进行这样的划分。1933 年,著名 的挪威经济学家鲁格纳·弗里斯首次清楚地提出了这个两个名词在现代意义上的概念。他这 样写道:“微观分析方法是指对于大的经济体系中的某个经济单位在一般条件下的行为进行 研究分析的方法,而宏观分析方法是指对整个经济系统的总结分析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