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3章液压泵与液压马达 占总泄漏量的70%~75% 由此可知,齿轮泵由于泄漏量较大,其额定工作压力不高,要想提高齿轮泵的额定压 力并保证较高的容积效率,首先要解决沿端面间隙的泄漏问题 2.因油现象 为了保证齿轮传动的平稳性,保证吸压油腔严格地隔离以及齿轮泵供油的连续性,根 据齿轮啮合原理,就要求齿轮的重叠系数E大于1(一般取E=1.05~1.3),这样在齿轮啮合 中,在前一对轮齿退出啮合之前,后一对轮齿已经进入啮合。在两对轮齿同时啮合的时段 内,就有一部分油液困在两对轮齿所形成的封闭油腔内,既不与吸油腔相通也不与压油腔 相通。这个封闭油腔的容积,开始时随齿轮的旋转逐渐减少,以后又逐渐增大(如图36所 示),封闭油腔容积减小时,困在油腔中的油液受到挤压,并从缝隙中挤出而产生很高的压 力,使油液发热,轴承负荷増大;而封闭油腔容积増大时,又会造成局部真空,产生气穴 现象。这些都将使齿轮泵产生强烈的振动和噪音,这就是困油现象 寒接 图36齿轮泵的困油现象 消除困油现象的措施是在齿轮端面两侧板上开卸荷槽。困油区油腔容积增大时,通过 卸荷槽与吸油区相连,反之与压油区相连。卸荷槽的形式有各种各样,有对称开口的,有 不对称开口的,有对中心而言开圆形盲孔卸荷槽的,如CB-G泵。 3.不平衡的径向力 在齿轮泵中,作用在齿轮外圆上的压力是不相等的 如图3.7所示。齿轮周围压力不一致,使齿轮轴受力不平 衡。压油腔压力越高,这个力越大。从泵的进油口沿齿顶 日按道减规律分布这些力的合力构成了一个不平衡的③ 圆圆周到出油口齿和齿之间的油的压力,从压油口到吸油 向力。其带来的危害是加重了轴承的负荷,并加速了齿顶 与泵体之间磨损,影响泵的寿命。可以采用减小压油口的 尺寸、加大齿轮轴和轴承的承载能力、开压力平衡槽、适 当增大径向间隙等办法来解决。 324提高齿轮泵压力的措施 图37齿轮泵径向受力图 要提高齿轮泵的工作压力,必须减小端面泄漏,可以采用浮动轴套或浮动侧板,使轴 向间隙能自动补偿。图3.8所示是采用浮动轴套的结构。利用特制的通道,把压力油引入 右腔,在油压的作用下浮动轴套以一定的压紧力压向齿轮,压力越高、压得越紧,轴向间第 3 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 ·73· ·73· 占总泄漏量的 70%~75 %。 由此可知,齿轮泵由于泄漏量较大,其额定工作压力不高,要想提高齿轮泵的额定压 力并保证较高的容积效率,首先要解决沿端面间隙的泄漏问题。 2. 困油现象 为了保证齿轮传动的平稳性,保证吸压油腔严格地隔离以及齿轮泵供油的连续性,根 据齿轮啮合原理,就要求齿轮的重叠系数ε 大于 1(一般取ε =1.05~1.3),这样在齿轮啮合 中,在前一对轮齿退出啮合之前,后一对轮齿已经进入啮合。在两对轮齿同时啮合的时段 内,就有一部分油液困在两对轮齿所形成的封闭油腔内,既不与吸油腔相通也不与压油腔 相通。这个封闭油腔的容积,开始时随齿轮的旋转逐渐减少,以后又逐渐增大(如图 3.6 所 示),封闭油腔容积减小时,困在油腔中的油液受到挤压,并从缝隙中挤出而产生很高的压 力,使油液发热,轴承负荷增大;而封闭油腔容积增大时,又会造成局部真空,产生气穴 现象。这些都将使齿轮泵产生强烈的振动和噪音,这就是困油现象。 主动 主动 主动 B A (a) (b) (c) 图 3.6 齿轮泵的困油现象 消除困油现象的措施是在齿轮端面两侧板上开卸荷槽。困油区油腔容积增大时,通过 卸荷槽与吸油区相连,反之与压油区相连。卸荷槽的形式有各种各样,有对称开口的,有 不对称开口的,有对中心而言开圆形盲孔卸荷槽的,如 CB-G 泵。 3. 不平衡的径向力 在齿轮泵中,作用在齿轮外圆上的压力是不相等的, 如图 3.7 所示。齿轮周围压力不一致,使齿轮轴受力不平 衡。压油腔压力越高,这个力越大。从泵的进油口沿齿顶 圆圆周到出油口齿和齿之间的油的压力,从压油口到吸油 口按递减规律分布,这些力的合力构成了一个不平衡的径 向力。其带来的危害是加重了轴承的负荷,并加速了齿顶 与泵体之间磨损,影响泵的寿命。可以采用减小压油口的 尺寸、加大齿轮轴和轴承的承载能力、开压力平衡槽、适 当增大径向间隙等办法来解决。 3.2.4 提高齿轮泵压力的措施 要提高齿轮泵的工作压力,必须减小端面泄漏,可以采用浮动轴套或浮动侧板,使轴 向间隙能自动补偿。图 3.8 所示是采用浮动轴套的结构。利用特制的通道,把压力油引入 右腔,在油压的作用下浮动轴套以一定的压紧力压向齿轮,压力越高、压得越紧,轴向间 图 3.7 齿轮泵径向受力图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