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气温的周期性变化(与太阳辐射和地面、大气长波辐射为主要影响因素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 大气边界层的温度主要受地表增热与冷却作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大气主要因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 地面辐射又取决于地表面吸收平储存地太阳辐射量。太阳辐射有日变化,气温也相应呈现日变化特征,正午 太阳高度角最大时太阳辐射最强,但地面储存地热量传给大气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气温最高值不出现在正午, 而是在14时前后 大气中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都会引起其温度变化,会影响温度日变化得周期性波动规律。冷平流一大 气降温,暖平流大气升温,气团垂直交换也会影响大气温度得冷热变化 气温日较差一—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反映气温日变化程度。 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一天中正午太阳辐射最强,但最高气温却出现在午后两点钟左右。这是因为大气的热 量主要来源于地面。地面一方面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而得热,一方面又向大气输送热量而失热。若净得热量, 则温度升高。若净失热量,则温度降低。也就是说地温的高低并不直接决定于地面当时吸收太阳辐射的多少 而决定于地面储存热量的多少。 气温日变化的另一特征:气温日较差大小与纬度、季节和其它自然地理条件有关。随纬度的变化副热带 的气温日较差最大,向两极减小,热带日较差12℃>温带8~9℃>极圈3~4℃。随季节的变化气温日较差夏 季>冬季,初夏>夏至,因为夏至时夜晚时间短,地表面来不及剧烈降温,最低温度不够低。其它:陆地> 海洋,盆地和谷地(空气不流动)>平原,沙漠大,潮湿地区小,阴天(白低夜高)<晴天(白高夜低)。 气温日变化的极值出现时间随离地面的高度增大而后延,振幅随离地面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2、气温的年变化 年中月平均气温也有一个最高值和最低值,由于地面储存热量的原因,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的时 间,不是在太阳辐射最强的夏至日,也不是在太阳辐射最弱的冬至日,也不在6月和12月,一般比夏至和冬 至落后1-2个月,中高纬度内陆在1、7月。海洋在8、2月。 气温年较差一—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与纬度、海陆分布因素有关。赤道气温年较差 小,高纬度地区冬夏季节明显,年较差增加: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陆地>海面,温带海洋上的年较差为11℃, 大陆上的年较差为20-60℃,主要与二者吸收太阳辐射的性能差异及热量储备和显热、潜热交换过程有关 根据温度年较差大小及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时间,按纬度划分为四种类型 (1)赤道型:一年中有两个最高值,分别出现在春分、秋分,两个最低值冬至和夏至后,因太阳辐射能收入 量变化小,年较差海洋1℃,陆地5~10℃。 (2)热带型:一年中又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夏至年较差高,冬至低,年较差值不大,海洋5℃,陆地 20℃。 (3)温带型:一个最高值出现在夏至后的7月,最低值出现在冬至后的1月。年较差较大,随着纬度的增加 而增大,海洋10~15℃,陆地40~50℃,最大60℃。海洋上出现的时间比大陆上延后 (4)极地型:一年中也是一次最高值和一次最低值,冬长而冷,夏暖而短,年较差很大,高纬度地区,在一、气温的周期性变化(与太阳辐射和地面、大气长波辐射为主要影响因素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 大气边界层的温度主要受地表增热与冷却作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大气主要因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 地面辐射又取决于地表面吸收平储存地太阳辐射量。太阳辐射有日变化,气温也相应呈现日变化特征,正午 太阳高度角最大时太阳辐射最强,但地面储存地热量传给大气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气温最高值不出现在正午, 而是在 14 时前后。 大气中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都会引起其温度变化,会影响温度日变化得周期性波动规律。冷平流—大 气降温,暖平流大气升温,气团垂直交换也会影响大气温度得冷热变化。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反映气温日变化程度。 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一天中正午太阳辐射最强,但最高气温却出现在午后两点钟左右。这是因为大气的热 量主要来源于地面。地面一方面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而得热,一方面又向大气输送热量而失热。若净得热量, 则温度升高。若净失热量,则温度降低。也就是说地温的高低并不直接决定于地面当时吸收太阳辐射的多少, 而决定于地面储存热量的多少。 气温日变化的另一特征:气温日较差大小与纬度、季节和其它自然地理条件有关。随纬度的变化副热带 的气温日较差最大,向两极减小,热带日较差 12℃>温带 8~9℃>极圈 3~4℃。随季节的变化气温日较差夏 季>冬季,初夏>夏至,因为夏至时夜晚时间短,地表面来不及剧烈降温,最低温度不够低。其它:陆地> 海洋,盆地和谷地(空气不流动)>平原,沙漠大,潮湿地区小,阴天(白低夜高)<晴天(白高夜低)。 气温日变化的极值出现时间随离地面的高度增大而后延,振幅随离地面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2、气温的年变化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也有一个最高值和最低值,由于地面储存热量的原因,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的时 间,不是在太阳辐射最强的夏至日,也不是在太阳辐射最弱的冬至日,也不在 6 月和 12 月,一般比夏至和冬 至落后 1-2 个月,中高纬度内陆在 1、7 月。海洋在 8、2 月。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与纬度、海陆分布因素有关。赤道气温年较差 小,高纬度地区冬夏季节明显,年较差增加;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陆地>海面,温带海洋上的年较差为 11℃, 大陆上的年较差为 20-60℃,主要与二者吸收太阳辐射的性能差异及热量储备和显热、潜热交换过程有关。 根据温度年较差大小及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时间,按纬度划分为四种类型: (1)赤道型:一年中有两个最高值,分别出现在春分、秋分,两个最低值冬至和夏至后,因太阳辐射能收入 量变化小,年较差海洋 1℃,陆地 5~10℃。 (2)热带型:一年中又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夏至年较差高,冬至低,年较差值不大,海洋 5℃,陆地 20℃。 (3)温带型:一个最高值出现在夏至后的 7 月,最低值出现在冬至后的 1 月。年较差较大,随着纬度的增加 而增大,海洋 10~15℃,陆地 40~50℃,最大 60℃。海洋上出现的时间比大陆上延后。 (4)极地型:一年中也是一次最高值和一次最低值,冬长而冷,夏暖而短,年较差很大,高纬度地区,在一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