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大气科学 37卷 232 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Vol. 37 Li and smith,1995; Gualdi et al,1997;陈兴跃等,明显增多的趋势( Wu et al,2006; Ouchi et al 2000;李薇和俞永强,2001; Maloney and Hartmann,2006:黄勇等,2008);海温变化对西北太平洋台 2001; Sperber,2004)。然而,上述大部分研究多为风生成的影响与大气动力学条件相比并非主要因 短时间数值积分结果的分析,还没有找出模式模拟素,而年代际变化是西太平洋台风活动的主要特 不好MJO(或ISO)的重要原因。 征。(ray(1979)的研究早就指出,热带气旋的生 近10年特别是近5年来,中国学者对MJO又成具有一定周期的频发性,活跃期一般为1~2周, 作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取得十分有意义的成果。而两段活跃期之间大约为2~3周的非活跃期。因 在MJO对中国天气气候的影响方面,不仅研究了此在影响台风生成的诸多因素中研究准周期振荡 MJO的活动对中国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区降水的明的MJO活动对台风的作用,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显影响及其机理( Zhang et al,2008;贾小龙等,2.1MJo不同位相时西北太平洋台风的生成频数 2009:朱红蕊等,2010:白旭旭等,2011:;吕俊梅 分析 等,2012);还研究了大气季节内振荡或MJO活动 用澳大利亚气象局 Wheeler and Hendon(2004) 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台风活动的影响及重要的MJO指数来描述MJO的变化特征,并用三个台 调制作用(祝从文等,204;陈光华和黄荣辉,2009;风资料序列(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所的台风资料, 孙长等,2009:潘静等,2010;田华等,2010)。美国JTWC的台风资料,以及日本气象厅JMA的 在MJO的数值模拟方面的一系列研究,不仅指出台风资料)分析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考虑统一性, MJO的模拟(预报)好坏对整个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台风资料的时间长度均选取1979~2004年(JMA 模拟预报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模式所用对流参数化前期无资料);将第一次最大风速达到台风级别(中 方案有极强依赖性;还特别揭示出热带大气非绝热心持续风力达到35ms)的时刻和位置定义为台 加热廓线在MJO的模拟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风生成的时间和位置。 只有当模式很好再现了在对流层中低层有最大加 根据RMM指数所描写的MO活动的8个不 热的情况下,模式才能够模拟出与观测相一致的同位相,表1给出的是依据三种台风资料统计得到 MO(贾小龙,2006; Li et al,2007;董敏和李崇银,的在台风季(6~10月)对应MJO不同位相时所生 2007;贾小龙和李崇银,2007a,2007b; Li et al,成的西太平洋台风数。 2008: Jia et al,2008;贾小龙等,2009;凌健,2009:表1各种台风资料的统计结果(潘静等,2010) Ling et al, 2009; Jia et al, 2010: Yang et al., 2012)a Table 1 Typhoon numbers in different phases of the MJO 下面我们将就MO活动对西北太平洋台风生 or different typhoon data set(Pan et al,2010) 成的调制影响,MJO活动对中国不同季节降水的影 MO活跃位相 较强MO 响,MJO的数值模拟以及对流加热廓线对MJO的重 1第?第3第4第5第6第7第8对比较弱 要性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和新成果作一个概括的台风资料位相位相位相位相位相位相位相位相MO 归纳介绍。因写稿的时间关系,难免有遗漏和不妥 上海台风所2820132431442426209:85 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日本气象厅2520132530422424202:86 2MJo与西北太平洋台风 对比三种台风资料的统计结果可以发现,就台 在2005年美国受到大西洋强飓风的严重影响风季的台风生成总数而言三种资料的统计结果比 之后,美国科学家 Emanue(2005)和 Webster et al.较一致,均揭示了发生在较强MJO位相中的台风 (2005)的工作在国际上推进了对热带风暴和台风数和发生在较弱/非MJO位相的台风数的比例约为 研究的新高潮。他们用近30年资料的研究所得到21。这说明台风多发生在较强MO活动过程中。 的“随着海表温度的增加,伴随着总气旋数目和发而在MJO的活跃期第2、3位相(MO对流中心在 展期的减少,达到4~5级强度的强台风不管是在赤道东印度)生成的台风数偏少,在第5、6位相 数量还是比例上都大大增加”的结论并未被完全(MJO对流中心在赤道西太平洋)生成的台风数偏 认同,因为更长时间资料的分析表明,特别在西北多。显然,MJO对西太平洋达到台风级别的热带气 太平洋,台风数和强台风数都没有随全球增暖而有旋有重要的调制作用,西太平洋台风的出现频数随大    气    科    学 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37 卷 232 Vol. 37 Li and Smith, 1995; Gualdi et al, 1997; 陈兴跃等, 2000;李薇和俞永强,2001;Maloney and Hartmann, 2001; Sperber, 2004)。然而,上述大部分研究多为 短时间数值积分结果的分析,还没有找出模式模拟 不好 MJO(或 ISO)的重要原因。 近 10 年特别是近 5 年来,中国学者对 MJO 又 作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取得十分有意义的成果。 在 MJO 对中国天气气候的影响方面,不仅研究了 MJO 的活动对中国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区降水的明 显影响及其机理(Zhang et al., 2008;贾小龙等, 2009;朱红蕊等,2010;白旭旭等,2011;吕俊梅 等,2012);还研究了大气季节内振荡或 MJO 活动 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台风活动的影响及重要 调制作用(祝从文等,2004;陈光华和黄荣辉,2009; 孙长等,2009;潘静等,2010;田华等,2010)。 在 MJO 的数值模拟方面的一系列研究,不仅指出 MJO 的模拟(预报)好坏对整个大气环流和气候的 模拟预报有重要影响, 而且对模式所用对流参数化 方案有极强依赖性;还特别揭示出热带大气非绝热 加热廓线在 MJO 的模拟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只有当模式很好再现了在对流层中低层有最大加 热的情况下,模式才能够模拟出与观测相一致的 MJO(贾小龙,2006;Li et al., 2007; 董敏和李崇银, 2007;贾小龙和李崇银,2007a,2007b;Li et al., 2008;Jia et al., 2008;贾小龙等,2009;凌健,2009; Ling et al., 2009;Jia et al., 2010;Yang et al., 2012)。 下面我们将就 MJO 活动对西北太平洋台风生 成的调制影响, MJO 活动对中国不同季节降水的影 响, MJO的数值模拟以及对流加热廓线对MJO的重 要性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和新成果作一个概括的 归纳介绍。因写稿的时间关系,难免有遗漏和不妥 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2 MJO 与西北太平洋台风 在 2005 年美国受到大西洋强飓风的严重影响 之后,美国科学家 Emanuel(2005)和 Webster et al. (2005)的工作在国际上推进了对热带风暴和台风 研究的新高潮。他们用近 30 年资料的研究所得到 的“随着海表温度的增加,伴随着总气旋数目和发 展期的减少,达到 4~5 级强度的强台风不管是在 数量还是比例上都大大增加”的结论并未被完全 认同,因为更长时间资料的分析表明,特别在西北 太平洋,台风数和强台风数都没有随全球增暖而有 明显增多的趋势(Wu et al., 2006;Oouchi et al., 2006;黄勇等,2008);海温变化对西北太平洋台 风生成的影响与大气动力学条件相比并非主要因 素,而年代际变化是西太平洋台风活动的主要特 征。Gray(1979)的研究早就指出,热带气旋的生 成具有一定周期的频发性,活跃期一般为 1~2 周, 而两段活跃期之间大约为 2~3 周的非活跃期。因 此在影响台风生成的诸多因素中研究准周期振荡 的 MJO 活动对台风的作用,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2.1 MJO 不同位相时西北太平洋台风的生成频数 分析 用澳大利亚气象局 Wheeler and Hendon(2004) 的 MJO 指数来描述 MJO 的变化特征,并用三个台 风资料序列(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所的台风资料, 美国 JTWC 的台风资料,以及日本气象厅 JMA 的 台风资料)分析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考虑统一性, 台风资料的时间长度均选取 1979~2004 年(JMA 前期无资料);将第一次最大风速达到台风级别(中 心持续风力达到 35 m s−1 )的时刻和位置定义为台 风生成的时间和位置。 根据 RMM 指数所描写的 MJO 活动的 8 个不 同位相,表 1 给出的是依据三种台风资料统计得到 的在台风季(6~10 月)对应 MJO 不同位相时所生 成的西太平洋台风数。 表 1 各种台风资料的统计结果(潘静等,2010) Table 1 Typhoon numbers in different phases of the MJO for different typhoon data set (Pan et al., 2010) MJO 活跃位相 台风资料 第 1 位相 第 2 位相 第 3 位相 第 4 位相 第 5 位相 第 6 位相 第 7 位相 第 8 位相 较强 MJO 对比较弱 MJO JTWC 26 21 13 22 31 41 27 22 202:107 上海台风所 28 20 13 24 31 44 24 26 209:85 日本气象厅 25 20 13 25 30 42 24 24 202:86 对比三种台风资料的统计结果可以发现,就台 风季的台风生成总数而言三种资料的统计结果比 较一致,均揭示了发生在较强 MJO 位相中的台风 数和发生在较弱/非 MJO 位相的台风数的比例约为 2:1。这说明台风多发生在较强 MJO 活动过程中。 而在 MJO 的活跃期第 2、3 位相(MJO 对流中心在 赤道东印度)生成的台风数偏少,在第 5、6 位相 (MJO 对流中心在赤道西太平洋)生成的台风数偏 多。显然,MJO 对西太平洋达到台风级别的热带气 旋有重要的调制作用,西太平洋台风的出现频数随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