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3页共7页 眸凝思于列宁格勒的人们。这段话是这样的:即使是在最艰苦的900天内,列宁格勒城里的人们,没有为 生计砍伐过一棵树。胜利之夜,那些遍布城市的树依然郁郁葱葱,似乎在欢呼人类的傲骨与人心的博大。 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但是我们又分明看到了列宁格勒的人们卖首饰、卖房屋、卖家具换口粮和 棉毯,没有谁去砍树生火取明。我们分明看到了早天的孩子的小棺材是用旧铺板钉的而不是新木材做的 把树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们是怎样的人们?那是一群精神强健人格高贵的人。我们的确可以找到这 样的佐证。在阴云惨淡、魔剑高悬的900个日日夜夜里,列宁格勒城里竟然:剧照贴满大街小巷,剧院天 天夜里开演,观众座无虚席;学校准时开学,上课铃声从未间断…有这样不放弃尊严的人,有这样精神 高贵的人,列宁格勒的树可以被战火烧焦,但决不会被人民砍伐。 (选自李专《列宁格勒的树》 (乙) 在这片树林的中央,端坐着孟子。孟子彩塑安放在亚圣殿内,气宇轩昂,双目如炬。平缓有力的话语 仿佛从飘动的髭须间吐出:“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为轻。” 这时,我觉得这片古树是专为穿过时空隧道走来的孟子准备的。最好让孟子在一片绿阴下讲出他的话 语。最好在湿润的土地上播下优良的种子。 包裹着坚硬外壳的种子还是等来了细雨和风,它最终找到了人心这片温厚的佳壤,汩汩血脉滋润着它, 慢慢破壳,慢慢生长。 其实孟子就是一棵不老的树,这棵树历经两千三百年风雨,枝叶繁茂,蓊蓊郁郁,独木成林,荫庇天 下。 (载自《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孟庙的树》,有删节) 7.文本视窗。你对列宁、孟子知道多少?请选择一位,用百字左右向大家介绍一下。(3分) 内容概括。(乙)文介绍了孟庙中的几大景观?请你概括一下。(6分) 9.文意解析。(甲)文说“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为什么“令人难以置信”?(4分) 0.积累美句。(乙)文第①自然段省略的是孟子名言名句,你能再背写2条么?相信你行。(4分) 11.比较探究。两个文题中的“树”仅仅是“树”吗?为什么?(5分) 第3页共7页第 3 页 共 7 页 第 3 页 共 7 页 眸凝思于列宁格勒的人们。这段话是这样的:即使是在最艰苦的 900 天内,列宁格勒城里的人们,没有为 生计砍伐过一棵树。胜利之夜,那些遍布城市的树依然郁郁葱葱,似乎在欢呼人类的傲骨与人心的博大。 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但是我们又分明看到了列宁格勒的人们卖首饰、卖房屋、卖家具换口粮和 棉毯,没有谁去砍树生火取明。我们分明看到了早夭的孩子的小棺材是用旧铺板钉的而不是新木材做的。 把树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们是怎样的人们?那是一群精神强健人格高贵的人。我们的确可以找到这 样的佐证。在阴云惨淡、魔剑高悬的 900 个日日夜夜里,列宁格勒城里竟然:剧照贴满大街小巷,剧院天 天夜里开演,观众座无虚席;学校准时开学,上课铃声从未间断……有这样不放弃尊严的人,有这样精神 高贵的人,列宁格勒的树可以被战火烧焦,但决不会被人民砍伐。 (选自李专《列宁格勒的树》) (乙) 在这片树林的中央,端坐着孟子。孟子彩塑安放在亚圣殿内,气宇轩昂,双目如炬。平缓有力的话语 仿佛从飘动的髭须间吐出:“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为轻。”…… 这时,我觉得这片古树是专为穿过时空隧道走来的孟子准备的。最好让孟子在一片绿阴下讲出他的话 语。最好在湿润的土地上播下优良的种子。 包裹着坚硬外壳的种子还是等来了细雨和风,它最终找到了人心这片温厚的佳壤,汩汩血脉滋润着它, 使它慢慢破壳,慢慢生长。 其实孟子就是一棵不老的树,这棵树历经两千三百年风雨,枝叶繁茂,蓊蓊郁郁,独木成林,荫庇天 下。 (载自《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孟庙的树》,有删节) 7.文本视窗。你对列宁、孟子知道多少?请选择一位,用百字左右向大家介绍一下。(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内容概括。(乙)文介绍了孟庙中的几大景观?请你概括一下。(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意解析。(甲)文说“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为什么“令人难以置信”?(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积累美句。(乙)文第①自然段省略的是孟子名言名句,你能再背写 2 条么?相信你行。(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比较探究。两个文题中的“树”仅仅是“树”吗?为什么?(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