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阿龙的命运,因为媒体的介入发生了转折。11月1日,覃女士的丈夫用“半滴雨水”的 用户名在柳州市民常去的社区论坛上发了一个题为《可怜的艾滋病孤儿》的帖子,几天后, 当地媒体根据这一线索对阿龙的身世进行了报道。这个家境贫寒的艾滋孤儿自立成长的故事 迅速在网上引发强烈关注,一网站仅网友评论就达4.8万余条。 11月中旬的一天,中国青年报记者在牛车坪村村委会办公楼见到覃女士时,各地打来 的电话让她有些应接不暇。“他们都是咨询如何帮助阿龙的,这几天我每天都能接到几十个 电话,宁波、厦门、湖南、湖北的网友还专门成立一个群,想要过来探望阿龙。”覃女士说, 为了帮助阿龙管理爱心捐款,村委会还专门帮他办了一个存折,现在已经存入捐款1.2万元。 正说话时,柳州的一家建筑公司来到办公室门前,送来职工捐献的3000多元爱心款。 在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阿龙家,这间简陋的砖房里堆满了大家送来的玩 具、食品和衣服。还有好心人买了台新电视放在阿龙的床头。而阿龙正坐在床沿边,目不转 睛地看着电视里播放的动画片《开心宝贝》。 “有这么多好心人帮助,孩子的生活我不担心了,我现在就担心他的读书问题。不上学, 将来长大了做什么?”阿龙的奶奶说。 事实上,阿龙曾经在村里的马鹿山小学上过一个学期的学前班。父亲去世后,阿龙携带 艾滋病病毒的消息就在村里传开了。今年9月开学后,阿龙的奶奶送阿龙去学校读一年级, 有家长得知后,向学校写联名信表示抗议,这些反对声最终把阿龙挡在了校门之外。 “我喜欢读学前班,因为他们都和我玩,我不喜欢小学,同学不和我玩了。”虽然阿龙并 不清楚大家疏远他的原因,但他己经能明显地感受到周围人态度的不同。 所有的阻力都是来自歧视 “阿龙上学的问题现在还没有找到一个好的解决办法。把他放在普通的学校,不能不顾 其他家长和孩子的感受:把他安排到专门的教育机构,可柳州甚至广西都没有招收这种特殊 儿童的学校。”柳州市城中区河东街道办副主任唐锦雄告诉记者,为了保障阿龙的教育、医 疗等生活问题,城中区政府最近还专门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方案。 今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的《艾滋病社会救助工程实施方案》中,对教 育部门提出明确要求:保证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负责落实各 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中艾滋病致困人员享受国家现有贫困生资助政策。这些规定虽然被政府 写进文件,但现实中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 “孩子的年纪还小,玩耍时难免磕碰,万一传染了怎么办。”家长黄女士的这一担忧也正 是很多人所关切的。对此,广西卫生厅艾防办一位工作人员解释说,校园中发生血液传播的 概率并不高。一方面,小学生打架或打伤流血的几率不高:另一方面,打伤时双方同时有伤 口的几率也不高,“即使都有伤口,只有当伤口处接触的血液达到一定的量才有可能感染。 这就如同通过蚊子传播艾滋病一样,概率是极小的。” 这些科学上的解释并不能让一些家长放心。黄女士表示,如果真的让自己的孩子跟一个 携带艾滋病毒的孩子做同学,她实在是没有办法抗拒心理上的压力。 翁毓秋是柳州市疾控中心艾滋病科医生,她的另一个身份是柳州市“小树林”民间防艾组 织的志愿者。多年的艾滋病防治和救助工作让翁毓秋认识到,携带艾滋病毒的青少年接受教 育的最佳途径是在普通学校接受正常人的教育。“南宁也有一家专门接受被遗弃的艾滋孤儿阿龙的命运,因为媒体的介入发生了转折。11 月 1 日,覃女士的丈夫用“半滴雨水”的 用户名在柳州市民常去的社区论坛上发了一个题为《可怜的艾滋病孤儿》的帖子,几天后, 当地媒体根据这一线索对阿龙的身世进行了报道。这个家境贫寒的艾滋孤儿自立成长的故事 迅速在网上引发强烈关注,一网站仅网友评论就达 4.8 万余条。 11 月中旬的一天,中国青年报记者在牛车坪村村委会办公楼见到覃女士时,各地打来 的电话让她有些应接不暇。“他们都是咨询如何帮助阿龙的,这几天我每天都能接到几十个 电话,宁波、厦门、湖南、湖北的网友还专门成立一个群,想要过来探望阿龙。”覃女士说, 为了帮助阿龙管理爱心捐款,村委会还专门帮他办了一个存折,现在已经存入捐款 1.2 万元。 正说话时,柳州的一家建筑公司来到办公室门前,送来职工捐献的 3000 多元爱心款。 在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阿龙家,这间简陋的砖房里堆满了大家送来的玩 具、食品和衣服。还有好心人买了台新电视放在阿龙的床头。而阿龙正坐在床沿边,目不转 睛地看着电视里播放的动画片《开心宝贝》。 “有这么多好心人帮助,孩子的生活我不担心了,我现在就担心他的读书问题。不上学, 将来长大了做什么?”阿龙的奶奶说。 事实上,阿龙曾经在村里的马鹿山小学上过一个学期的学前班。父亲去世后,阿龙携带 艾滋病病毒的消息就在村里传开了。今年 9 月开学后,阿龙的奶奶送阿龙去学校读一年级, 有家长得知后,向学校写联名信表示抗议,这些反对声最终把阿龙挡在了校门之外。 “我喜欢读学前班,因为他们都和我玩,我不喜欢小学,同学不和我玩了。”虽然阿龙并 不清楚大家疏远他的原因,但他已经能明显地感受到周围人态度的不同。 所有的阻力都是来自歧视 “阿龙上学的问题现在还没有找到一个好的解决办法。把他放在普通的学校,不能不顾 其他家长和孩子的感受;把他安排到专门的教育机构,可柳州甚至广西都没有招收这种特殊 儿童的学校。”柳州市城中区河东街道办副主任唐锦雄告诉记者,为了保障阿龙的教育、医 疗等生活问题,城中区政府最近还专门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方案。 今年 8 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的《艾滋病社会救助工程实施方案》中,对教 育部门提出明确要求:保证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负责落实各 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中艾滋病致困人员享受国家现有贫困生资助政策。这些规定虽然被政府 写进文件,但现实中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 “孩子的年纪还小,玩耍时难免磕碰,万一传染了怎么办。”家长黄女士的这一担忧也正 是很多人所关切的。对此,广西卫生厅艾防办一位工作人员解释说,校园中发生血液传播的 概率并不高。一方面,小学生打架或打伤流血的几率不高;另一方面,打伤时双方同时有伤 口的几率也不高,“即使都有伤口,只有当伤口处接触的血液达到一定的量才有可能感染。 这就如同通过蚊子传播艾滋病一样,概率是极小的。” 这些科学上的解释并不能让一些家长放心。黄女士表示,如果真的让自己的孩子跟一个 携带艾滋病毒的孩子做同学,她实在是没有办法抗拒心理上的压力。 翁毓秋是柳州市疾控中心艾滋病科医生,她的另一个身份是柳州市“小树林”民间防艾组 织的志愿者。多年的艾滋病防治和救助工作让翁毓秋认识到,携带艾滋病毒的青少年接受教 育的最佳途径是在普通学校接受正常人的教育。“南宁也有一家专门接受被遗弃的艾滋孤儿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