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校正 ■社会调查通过了解区域各阶层对发展的要求以及所关心的焦点问题,以便在规划过程中体现 公众的愿望 遥感技术为迅速准确的获取空间资料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手段 在生态资料收集过程中多采用网格法,即在筛选生态因子的基础上,按网格逐个进行生态状 况的调査与登记,通过数据库和图形显示的方式将规划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各种要 素空间分布直观地表示出来。 ■其具体工作方法为,采用1:10000(较大区域为1:50000)地形图为底图,依据一定原则将 规划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网格一般为1km×1km,有的也采用0.5km×0.5km (网格大小视具体情况而定),每个网格即为生态调查与评价的基本单元。 (二)生态适宜性分析 1.因素叠加法 ■又称地图重叠法。其基本步骤为 (1)根据规划目标,列出各种发展方案和措施,确定规划方案及措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表,建立 关系矩阵 (2)在生态调查的基础上,按一定的评价准则进行各因子对规划目标的适宜性评价和分级; (3)用不同的颜色将各因素对特定规划方案的适宜性绘制在地图上,形成单因素生态适宜评价 (4)将各单一因素适宜性图叠加得到综合适宜性图 (5)由综合适宜性图上色调的深浅表示特定规划方案的适宜性等级,并由此制定规划方案 2.线性组合与非线性组合法 ■线性组合法是用一定的度量值来表示适宜性等级,并给每一因素视其重要性赋予不同的权重 值:将每一因素的适宜性等级值乘以权重值,得到该因素的适宜性值。最后综合各因子的适 宜性空间分布特征,即可得到综合适宜性值及其空间分布 3.生态适宜性等级划分 ■单因素生态适宜性等级通常分为三级,即适宜、基本适宜、不适宜;或五级,即非常适宜 适宜、基本适宜、基本不适宜、不适宜,同时分别赋权值5、3、1或9、7、5、3、1,数值大 小与该因素生态适宜性的大小成正比。 ■非常适宜,指土地可持久地用于某种用途而不受重要限制,不至于破坏生态环境、降低生产 力或效益; ■适宜,指土地有限性,当持久用于规划用途会出现中等程度不利,以至于破坏生态环境、降 低效益 ■不适宜,指有严重的限制性,某种用途的持续利用对其影响是严重的,将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利用勉强合理 ■综合生态适宜性分级,通常根据综合生态适宜性值确定适宜性分级的上下限,结合单因素的 生态适宜性分级标准进行分级。 (三)生态敏感性分析 ■生态敏感性是指在不损失或不降低环境质量的情况下,生态因子对外界压力或干扰的适应能 力。生态敏感性分析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影响生态环境的组成因子按照一定的加权叠加规律进 行模拟分析的一种方法,它基于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对影响生态环境平衡的因素进行 叠加分析,可动态的在一定范围内显示1°如果这样1±将会产生何种后果和;°最好这样;± 的合适区域。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内容包括水土流失评价和敏感集水区的确定等 1.水土流失分析 ■用于分析、评价规划区域潜在水土流失与现实水土流失状况的通用方程为: ■A=RK(LS)CP 2.敏感集水区分析 ■敏感集水区评价的目的是基于规划区域水文及水资源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确定其与资源校正; ◼ 社会调查通过了解区域各阶层对发展的要求以及所关心的焦点问题,以便在规划过程中体现 公众的愿望; ◼ 遥感技术为迅速准确的获取空间资料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手段 ◼ 在生态资料收集过程中多采用网格法,即在筛选生态因子的基础上,按网格逐个进行生态状 况的调查与登记,通过数据库和图形显示的方式将规划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各种要 素空间分布直观地表示出来。 ◼ 其具体工作方法为,采用1∶10000(较大区域为1∶50000)地形图为底图,依据一定原则将 规划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网格一般为1 km×l km,有的也采用0.5 km×0.5 km (网格大小视具体情况而定),每个网格即为生态调查与评价的基本单元。 (二)生态适宜性分析 ◼ 1. 因素叠加法 ◼ 又称地图重叠法。其基本步骤为, (1)根据规划目标,列出各种发展方案和措施,确定规划方案及措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表,建立 关系矩阵; (2)在生态调查的基础上,按一定的评价准则进行各因子对规划目标的适宜性评价和分级; (3)用不同的颜色将各因素对特定规划方案的适宜性绘制在地图上,形成单因素生态适宜评价 图; (4)将各单一因素适宜性图叠加得到综合适宜性图; (5)由综合适宜性图上色调的深浅表示特定规划方案的适宜性等级,并由此制定规划方案。 2. 线性组合与非线性组合法 ◼ 线性组合法是用一定的度量值来表示适宜性等级,并给每一因素视其重要性赋予不同的权重 值;将每一因素的适宜性等级值乘以权重值,得到该因素的适宜性值。最后综合各因子的适 宜性空间分布特征,即可得到综合适宜性值及其空间分布 3. 生态适宜性等级划分 ◼ 单因素生态适宜性等级通常分为三级,即适宜、基本适宜、不适宜;或五级,即非常适宜、 适宜、基本适宜、基本不适宜、不适宜,同时分别赋权值5、3、1或9、7、5、3、1,数值大 小与该因素生态适宜性的大小成正比。 ◼ 非常适宜,指土地可持久地用于某种用途而不受重要限制,不至于破坏生态环境、降低生产 力或效益; ◼ 适宜,指土地有限性,当持久用于规划用途会出现中等程度不利,以至于破坏生态环境、降 低效益; ◼ 不适宜,指有严重的限制性,某种用途的持续利用对其影响是严重的,将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利用勉强合理。 ◼ 综合生态适宜性分级,通常根据综合生态适宜性值确定适宜性分级的上下限,结合单因素的 生态适宜性分级标准进行分级。 (三)生态敏感性分析 ◼ 生态敏感性是指在不损失或不降低环境质量的情况下,生态因子对外界压力或干扰的适应能 力。生态敏感性分析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影响生态环境的组成因子按照一定的加权叠加规律进 行模拟分析的一种方法,它基于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对影响生态环境平衡的因素进行 叠加分析,可动态的在一定范围内显示¡°如果这样¡±将会产生何种后果和¡°最好这样¡± 的合适区域。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内容包括水土流失评价和敏感集水区的确定等。 1. 水土流失分析 ◼ 用于分析、评价规划区域潜在水土流失与现实水土流失状况的通用方程为: ◼ A=RK(LS)CP 2. 敏感集水区分析 ◼ 敏感集水区评价的目的是基于规划区域水文及水资源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确定其与资源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