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五、近代化学的历史轨迹和科学 ()玻意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 化学科学的任务在于揭示和研究客观世界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古人从生产 技术中和炼金(丹)术里已经得到一些化学知识,但是化学作为独立的知识体系而存在,化学之成为科 学,则是近代的事情,这是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萌芽、兴起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也是与近代科学思 想和科学方法的形成分不开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兴起,社会生产有了新的动力。这时,金 属冶炼、制药以及其他一些生产领域接触到了有关化学方面的种种问题,大量新发现的事实迫切需 要人们加以研究和说明。这一工作是由玻意耳开始的,拉瓦锡完成了集大成的工作 为把化学确立为科学,玻意耳的贡献有以下三个方面: 1,他为化学提岀了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过去人们只是把化学当作一种“炼金”或者制药 和冶金的工艺技术。玻意耳指出,化学应当是一门理性科学,其目标在于发现化学变化的一般原 理。他还认为,科学化学的基础是实验和观察,“空谈无济于事,实验决定一切”,这是他的名 言。既重视理性思维,又强调科学实验,正是那个时代的科学精神 2.他提出了自己的关于物质构成的学说,并对元素概念进行了最早的科学表述。玻意耳深受古希 腊原子论思想的影响,相信世界上所有物质都由一种细小致密的、不可分割的“原初物体”组成 这些“原初物体”结合成各种“微粒”,微粒的运动、形状和配置的状况决定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 质,微粒是这些物质参加化学反应的基本单位。他在《怀疑派的化学家》一书中所表述的元素概念 对于化学成为科学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写道:“我现在所谈的元素,是指某些原始的、简单的物 体,或者说完全没有混杂的物体,它们由于既不能由其他任何物体混成,也不能由它们自身相互混 成,所以它们只能是我们所说的完全结合物的组分,是它们直接复合成完全结合物,而完全结合物 最终也将分解成它们。”(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当时人们还没有“化合”的概念,玻意耳把“化 合”称为“复合”或者“混合”,把“化合作用”称为“混成”,把“化合物”称为“复合 物”或“完全结合物”)尽管玻意耳的说法有些含混也不完全正确,但这是第一次以比较明确的语言 区分了化合物和构成化合物的单质,因此被认为是化学元素概念的最早的科学表述 3.他亲身实践,成为化学中定性分析方法的奠基人。玻意耳既反对把化学当作纯粹的工艺技术 来对待,又反对以纯粹思辨的方式研究化学,他强调要以科学实验作为研究化学的手段,而且身体 力行。他改进了许多当时常用的化学仪器,一生设计和亲自傲了成百上千个化学实验。他试验过多 种动植物浸液对酸碱的颜色反应,由此,他引进了用有机试剂作为化学定性分析的重要手段。他描 述了许多检验物质的方法,除了过去常用的火法检验之外,他更注重以物质的水溶液来检验的方 法,这就使化学分析以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为主向以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主转变 (二)燃素说的要点 古人普遍把火看作是一种物,但那不过是人们的猜测。经典力学取得巨大的成功之后,微粒说在 欧洲十分盛行。玻意耳又通过他的实验“证实”了“火微粒”的存在。因此,“燃素说”在17世纪 下半叶至18世纪中叶在欧洲盛行。然而,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却正是从突破燃素说而迈开大步的 燃素说起源于曾经随同玻意耳研究燃烧现象的德国化学家贝歇尔。贝歇尔的学生,德国化学家施 塔尔大大发挥了他的老师的观点,形成了系统的燃素说。这一学说的要点是: 1所有可燃物质和金属都含燃素; 2.燃素是火的原质和火的要素 3.燃烧过程即燃素从可燃物或金属里逸出,同时发出光和热的过程; 4.含燃素越多的物质燃烧时火就越旺。五、近代化学的历史轨迹和科学 (一)玻意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 化学科学的任务在于揭示和研究客观世界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古人从生产 技术中和炼金(丹)术里已经得到一些化学知识,但是化学作为独立的知识体系而存在,化学之成为科 学,则是近代的事情,这是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萌芽、兴起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也是与近代科学思 想和科学方法的形成分不开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兴起,社会生产有了新的动力。这时,金 属冶炼、制药以及其他一些生产领域接触到了有关化学方面的种种问题,大量新发现的事实迫切需 要人们加以研究和说明。这一工作是由玻意耳开始的,拉瓦锡完成了集大成的工作。 为把化学确立为科学,玻意耳的贡献有以下三个方面: 1,他为化学提出了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过去人们只是把化学当作一种“炼金”或者制药 和冶金的工艺技术。玻意耳指出,化学应当是一门理性科学,其目标在于发现化学变化的一般原 理。他还认为,科学化学的基础是实验和观察,“空谈无济于事,实验决定一切”,这是他的名 言。既重视理性思维,又强调科学实验,正是那个时代的科学精神。 2.他提出了自己的关于物质构成的学说,并对元素概念进行了最早的科学表述。玻意耳深受古希 腊原子论思想的影响,相信世界上所有物质都由一种细小致密的、不可分割的“原初物体”组成, 这些“原初物体”结合成各种“微粒”,微粒的运动、形状和配置的状况决定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 质,微粒是这些物质参加化学反应的基本单位。他在《怀疑派的化学家》一书中所表述的元素概念 对于化学成为科学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写道:“我现在所谈的元素,是指某些原始的、简单的物 体,或者说完全没有混杂的物体,它们由于既不能由其他任何物体混成,也不能由它们自身相互混 成,所以它们只能是我们所说的完全结合物的组分,是它们直接复合成完全结合物,而完全结合物 最终也将分解成它们。”(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当时人们还没有“化合”的概念,玻意耳把“化 合”称为“复合”或者“混合”,把“化合作用”称为“混成”,把“化合物”称为“复合 物”或“完全结合物”)尽管玻意耳的说法有些含混也不完全正确,但这是第一次以比较明确的语言 区分了化合物和构成化合物的单质,因此被认为是化学元素概念的最早的科学表述。 3.他亲身实践,成为化学中定性分析方法的奠基人。玻意耳既反对把化学当作纯粹的工艺技术 来对待,又反对以纯粹思辨的方式研究化学,他强调要以科学实验作为研究化学的手段,而且身体 力行。他改进了许多当时常用的化学仪器,一生设计和亲自傲了成百上千个化学实验。他试验过多 种动植物浸液对酸碱的颜色反应,由此,他引进了用有机试剂作为化学定性分析的重要手段。他描 述了许多检验物质的方法,除了过去常用的火法检验之外,他更注重以物质的水溶液来检验的方 法,这就使化学分析以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为主向以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主转变。 (二)燃素说的要点 , 古人普遍把火看作是一种物,但那不过是人们的猜测。经典力学取得巨大的成功之后,微粒说在 欧洲十分盛行。玻意耳又通过他的实验“证实”了“火微粒”的存在。因此,“燃素说”在17世纪 下半叶至 18世纪中叶在欧洲盛行。然而,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却正是从突破燃素说而迈开大步的。 燃素说起源于曾经随同玻意耳研究燃烧现象的德国化学家贝歇尔。贝歇尔的学生,德国化学家施 塔尔大大发挥了他的老师的观点,形成了系统的燃素说。这一学说的要点是: 1.所有可燃物质和金属都含燃素; 2.燃素是火的原质和火的要素; 3.燃烧过程即燃素从可燃物或金属里逸出,同时发出光和热的过程; 4.含燃素越多的物质燃烧时火就越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