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乔治·埃尔顿·梅奥 乔治·埃尔顿·梅奥( George Elton Mayo) 行为科学的奠基人:乔治·埃尔顿·梅奥( George Elton Mayo) 乔治·埃尔顿·梅奥的简介 乔治·埃尔顿·梅奥(1880-1949),美国管理学家,原籍澳大利亚,早期的行为科 学——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他出生在澳大利亚的阿得雷德,20 岁时在澳大利亚阿福雷德大学取得逻辑学和哲学硕士学位,应聘至昆士兰大学讲授逻辑学 伦理学和哲学。后赴苏格兰爱丁堡研究精神病理学,对精神上的不正常现象进行分析,从而 成为澳大利亚心理疗法的创始人 1922年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下,埃尔顿·梅奥移居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 管理学院任教。其间,埃尔顿·梅奥曾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产业工人的行为,认为影响因素是 多重的,没有一个单独的要素能够起决定性作用,这成为他后来将组织归纳为社会系统的理 论基础。1923年,埃尔顿·梅奥在费城附近一家纺织厂就车间工作条件对工人的流动率、 生产率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1926年,他进入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专事工业研究,以后 直在哈佛大学工作直到退休 尽管埃尔顿·梅奥从事过不同的职业,但使他闻名于世的还是他对霍桑实验所做的贡 献。1927年冬,梅奥应邀参加了开始于1924年但中途遇到困难的霍桑实验,从1927年至 1936年断断续续进行了为时9年的两阶段实验研究。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埃尔顿·梅奥 分别于1933年和1945年出版了《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和《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两部名 著。霍桑实验揭示出工业生产中的个体具有社会属性,生产率不仅同物质实体条件有关,而 且同工人的心理、态度、动机,同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以及领导者与被领导集体的关系密切相 关。霍桑实验以及埃尔顿·梅奥对霍桑实验结果的分析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 久远的影响,使西方管理思想在经历过早期管理理论和古典管理理论(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 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和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阶段之后进入到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 段 乔治·埃尔顿·梅奥的思想精要 在人际关系学派以前,各种管理理论主要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轻视人的作用 把工人看做机器的附属品。梅奥学派则注重人的因素,研究人的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强调 满足职工的社会需求,而这些结论的重要依据来自于著名的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是一项以科学管理的逻辑为基础的实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在将 近8年的时间内,前后共进行过两个回合:第一个回合是从1924年11月至1927年5月 在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赞助下进行的;第二个回合是从1927年至1932年,由梅奥主持进行。 整个实验前后经过了四个阶段。 阶段一,车间照明实验——“照明实验” 照明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弄明白照明的强度对生产效率所产生的影响。这项实验前后共进 行了两年半的时间。然而照明实验进行得并不成功,其结果令人感到迷惑不解,因此有许多 人都退出了实验。 阶段二,继电器装配实验一—“福利实验” 1927年梅奥接受了邀请,并组织了一批哈佛大学的教授成立了一个新的研究小组,开 始了霍桑的第二阶段的“福利实验” “福利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找到更有效地控制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因素。梅奥他们对 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排除了四种假设:(1)在实验中改进物质条件和工作方法,可导致产量 增加:(2)安排工间休息和缩短工作日,可以解除或减轻疲劳:(3)工间休息可减少工作的单乔治·埃尔顿·梅奥 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ayo) 行为科学的奠基人: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ayo) 乔治·埃尔顿·梅奥的简介 乔治·埃尔顿·梅奥(1880—1949),美国管理学家,原籍澳大利亚,早期的行为科 学——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他出生在澳大利亚的阿得雷德,20 岁时在澳大利亚阿福雷德大学取得逻辑学和哲学硕士学位,应聘至昆士兰大学讲授逻辑学、 伦理学和哲学。后赴苏格兰爱丁堡研究精神病理学,对精神上的不正常现象进行分析,从而 成为澳大利亚心理疗法的创始人。 1922 年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下,埃尔顿·梅奥移居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 管理学院任教。其间,埃尔顿·梅奥曾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产业工人的行为,认为影响因素是 多重的,没有一个单独的要素能够起决定性作用,这成为他后来将组织归纳为社会系统的理 论基础。1923 年,埃尔顿·梅奥在费城附近一家纺织厂就车间工作条件对工人的流动率、 生产率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1926 年,他进入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专事工业研究,以后 一直在哈佛大学工作直到退休。 尽管埃尔顿·梅奥从事过不同的职业,但使他闻名于世的还是他对霍桑实验所做的贡 献。1927 年冬,梅奥应邀参加了开始于 1924 年但中途遇到困难的霍桑实验,从 1927 年至 1936 年断断续续进行了为时 9 年的两阶段实验研究。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埃尔顿·梅奥 分别于 1933 年和 1945 年出版了《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和《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两部名 著。霍桑实验揭示出工业生产中的个体具有社会属性,生产率不仅同物质实体条件有关,而 且同工人的心理、态度、动机,同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以及领导者与被领导集体的关系密切相 关。霍桑实验以及埃尔顿·梅奥对霍桑实验结果的分析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 久远的影响,使西方管理思想在经历过早期管理理论和古典管理理论(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 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和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阶段之后进入到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 段。 乔治·埃尔顿·梅奥的思想精要 在人际关系学派以前,各种管理理论主要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轻视人的作用, 把工人看做机器的附属品。梅奥学派则注重人的因素,研究人的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强调 满足职工的社会需求,而这些结论的重要依据来自于著名的霍桑实验。 一、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是一项以科学管理的逻辑为基础的实验。从 1924 年开始到 1932 年结束,在将 近 8 年的时间内,前后共进行过两个回合:第一个回合是从 1924 年 11 月至 1927 年 5 月, 在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赞助下进行的;第二个回合是从 1927 年至 1932 年,由梅奥主持进行。 整个实验前后经过了四个阶段。 阶段一,车间照明实验——“照明实验” 照明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弄明白照明的强度对生产效率所产生的影响。这项实验前后共进 行了两年半的时间。然而照明实验进行得并不成功,其结果令人感到迷惑不解,因此有许多 人都退出了实验。 阶段二,继电器装配实验——“福利实验” 1927 年梅奥接受了邀请,并组织了一批哈佛大学的教授成立了一个新的研究小组,开 始了霍桑的第二阶段的“福利实验”。 “福利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找到更有效地控制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因素。梅奥他们对 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排除了四种假设:(1)在实验中改进物质条件和工作方法,可导致产量 增加;(2)安排工间休息和缩短工作日,可以解除或减轻疲劳;(3)工间休息可减少工作的单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