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授课题目 第四章褶皱与褶皱作用 授课学时 8学时 教室设备与教具 计算机和媒体设备 课型|讲授(√)、实验() (1)掌握褶皱要素、褶皱分类、褶皱作用的基本特点及形成机制: 教学目的 (2)初步掌握叠加褶皱的类型及识别标志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褶皱要素:理卡德褶皱分类:纵弯褶皱作用和横弯褶皱作用。 难点:理卡德褶皱分类:纵弯褶皱作用:叠加褶皱的识别标志。 1.李德伦,王恩林,梁一鸿,刘志宏.构造地质学.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1, 280 2.朱志澄主编.构造地质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262 教材与参考资/3.俞鸿年,卢华复.构造地质学原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兰姆赛JG.岩石的褶皱作用和断裂作用.单文琅,等译.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5 5.卡扎夫H,等.变质杂岩的变形和叠加褶皱.刘智星译.北京:地质出版社 教学内容提要 学时分配及备注 第四章褶皱与褶皱作用 第一节褶皱的基本类型和褶皱要素 褶皱的基本类型 二、褶皱要素 三、褶皱的产状 四、褶皱系 五、褶皱的波长、波幅 第二节褶皱的形态描述 、铅直剖面上褶皱的形态 、横截面上褶皱的形态 三、纵剖面上褶皱的形态 第一节、第二节讲授2学 四、转折端形态 五、褶皱平面轮廓 第三节讲授2学时 六、褶皱岩层内部关系 第四节、第五节中的 七、褶皱在剖面上的组合型式 二讲授2学时 第三节褶皱的分类 第五节中的三~八讲授2 、褶皱位态(产状)分类 学时 1.褶皱位态分类的原则与方法 2.褶皱各类型的特征 3.褶皱位态分类的意义 二、褶皱横截面的几何类型 1.等倾角线的概念 2.等倾角线分类的原则与方法 3.褶皱各类型的特征 4.等倾角线分类的意义 三、同沉积褶皱 四、膝折授课题目 第四章 褶皱与褶皱作用 授课学时 8 学时 教室设备与教具 计算机和媒体设备 课 型 讲授(√)、实验( ) 教学目的 (1)掌握褶皱要素、褶皱分类、褶皱作用的基本特点及形成机制; (2)初步掌握叠加褶皱的类型及识别标志。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褶皱要素;理卡德褶皱分类;纵弯褶皱作用和横弯褶皱作用。 难点:理卡德褶皱分类;纵弯褶皱作用;叠加褶皱的识别标志。 教材与参考资料 1.李德伦,王恩林,梁一鸿,刘志宏.构造地质学.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1,1-280 2.朱志澄主编.构造地质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1-262 3.俞鸿年,卢华复.构造地质学原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兰姆赛 J G.岩石的褶皱作用和断裂作用.单文琅,等译.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5 5.卡扎夫 H,等.变质杂岩的变形和叠加褶皱.刘智星译.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1 教 学 内 容 提 要 学时分配及备注 第四章 褶皱与褶皱作用 第一节 褶皱的基本类型和褶皱要素 一、褶皱的基本类型 二、褶皱要素 三、褶皱的产状 四、褶皱系 五、褶皱的波长、波幅 第二节 褶皱的形态描述 一、铅直剖面上褶皱的形态 二、横截面上褶皱的形态 三、纵剖面上褶皱的形态 四、转折端形态 五、褶皱平面轮廓 六、褶皱岩层内部关系 七、褶皱在剖面上的组合型式 第三节 褶皱的分类 一、褶皱位态(产状)分类 1. 褶皱位态分类的原则与方法 2. 褶皱各类型的特征 3. 褶皱位态分类的意义 二、褶皱横截面的几何类型 1. 等倾角线的概念 2. 等倾角线分类的原则与方法 3.褶皱各类型的特征 4.等倾角线分类的意义 三、同沉积褶皱 四、膝折 第一节、第二节讲授 2 学 时; 第三节讲授 2 学时; 第四节、第五节中的一、 二讲授 2 学时; 第五节中的三~八讲授 2 学时; 10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