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西、前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6位。人均水量只有2710m3,为世界人均水量 的1/4居世界第88位。亩①均水量1770m3,约为世界亩均水量的3/4,低于巴西、加拿大、日本 和印度尼西亚。②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与人口、耕地分布不适应。南方水多地少,北方地多水少。 北方旱区(不含内陆区)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的144%, 耕地却占全国583%:人口占全国492%人均水量为938m3/人(南方为4170m3/人),亩均水量为 454m3/亩(南方为4134m3/亩)。南方与北方相比,南方人均水量为北方的44倍,亩均水量为北 方的9.1倍 以上情况总的说明,从全球全国和我国北方旱区的水资源状况分析,可以看出,水资源的匮乏是 个严峻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国的北方旱区,问题更为严重 集水技术和径流农业 集水技术是在干旱地区充分利用降水资源为农业生产和人畜生活用水服务的一种技术措施。在降 水是惟一水源或主要水源的旱农业地区,根据水量平衡原理,为了增加土壤的贮水量,只有通过减少 地表径流,抑制土壤无效蒸发,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其中集水技术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这是一种 为了弥补农田水分不足把较大范围上的降水聚集到小面积的农田上使用的一种方法。也就是将旱地农 业区有限的、季节分布不均的降水量,尽量保留和集中在农田里,供农作物生长发育之需,从而获得 稳产高产的一种技术措施。在旱农地区,降水的主要特点是降水较少且非常不稳定和无法预测。 因此,集水技术对旱地农业的降水起调剂作用,是充分利用降水资源使旱地农业稳产高产的一种 重要的技术措施。 集水技术的另一术语是“雨量增值”或“降雨增效”这一术语指将非耕地里的降雨径流集中到耕地 里使其获得足够的水分以种植作物。这样给耕地里的水要比直接接受的雨水多,因而雨量增值。 据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曾伯庆在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所作的实测资料表明,在同样降雨条 件下,不同地类的径流量不同,如一次降雨60mm,梯田不发生径流,林地、草地、坡耕地和道路分 别可产生径流2.5、46、8.0和145mm。这些径流如不利用,它就由坡面汇集于沟道,并在流动中冲 蚀土壤。当把它收集贮存起来,就可增加基本农田的降水量,从他们在9个不同径流面积组合中所计 算出来的径流水量来看,每亩基本农田可蓄积利用的地面径流量为112~40.3m3 集水技术是干旱地区发展径流农业(或称聚流农业)的基础。所谓径流农业或聚流农业,就是充 分利用现有的降水资源和径流资源把集水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称。 利用集水技术发展径流农业,在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中是一种古老的农业生产技术,已有4000 多年的历史。从青铜器时代开始,大量的调查证明,在古代中东地区,农民利用简单的集水技术,如 清理岗顶上杂物以増加径流,又沿等高线堆置石坝汇集径流,并把水引入较低的农田或蓄水池内,以 利于从事旱农生产或补充灌溉,从而使平均年降水量为100mm的荒漠地区的农业得到了发展。 对现代来说,在干旱地区采用集水技术发展径流农业已经证明是可靠的措施。作为一项工程 它在以色列的涅杰夫沙漠地区已再新生。现在在干旱地区许多国家,如墨西哥、印度、巴基斯坦、澳 大利亚、叙利亚、也门和非洲的一些国家都有集水农场。在阿富汗的考斯省,使用集水方法来种植小 麦和果树的面积就超过了70000hm2。印度西北地区还研究提出了暴雨集水法。 本章主要介绍的集水蓄水工程包括水窑(又名旱井)、涝池(又名蓄水池)、山边沟渠工程、鱼鳞 坑和保水抟术等 ①亩为非法定计量单位,1亩=1/15hm10 西、前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 6 位。人均水量只有 2 710m3,为世界人均水量 的 1/4.居世界第 88 位。亩1①均水量 1 770m3,约为世界亩均水量的 3/4,低于巴西、加拿大、日本 和印度尼西亚。②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与人口、耕地分布不适应。南方水多地少,北方地多水少。 北方旱区(不含内陆区)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的 14.4%, 耕地却占全国 58.3%;人口占全国 49.2%.人均水量为 938m3/人(南方为 4 170m3/人),亩均水量为 454m3/亩(南方为 4 134m3/亩)。南方与北方相比,南方人均水量为北方的 4.4 倍,亩均水量为北 方的 9.1 倍。 以上情况总的说明,从全球全国和我国北方旱区的水资源状况分析,可以看出,水资源的匮乏是 一个严峻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国的北方旱区,问题更为严重。 二、集水技术和径流农业 集水技术是在干旱地区充分利用降水资源为农业生产和人畜生活用水服务的—种技术措施。在降 水是惟一水源或主要水源的旱农业地区,根据水量平衡原理,为了增加土壤的贮水量,只有通过减少 地表径流,抑制土壤无效蒸发,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其中集水技术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这是一种 为了弥补农田水分不足把较大范围上的降水聚集到小面积的农田上使用的一种方法。也就是将旱地农 业区有限的、季节分布不均的降水量,尽量保留和集中在农田里,供农作物生长发育之需,从而获得 稳产高产的一种技术措施。在旱农地区,降水的主要特点是降水较少且非常不稳定和无法预测。 因此,集水技术对旱地农业的降水起调剂作用,是充分利用降水资源使旱地农业稳产高产的一种 重要的技术措施。 集水技术的另一术语是“雨量增值”或“降雨增效”这一术语指将非耕地里的降雨径流集中到耕地 里使其获得足够的水分以种植作物。这样给耕地里的水要比直接接受的雨水多,因而雨量增值。 据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曾伯庆在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所作的实测资料表明,在同样降雨条 件下,不同地类的径流量不同,如一次降雨 60mm,梯田不发生径流,林地、草地、坡耕地和道路分 别可产生径流 2.5、4.6、8.0 和 14.5mm。这些径流如不利用,它就由坡面汇集于沟道,并在流动中冲 蚀土壤。当把它收集贮存起来,就可增加基本农田的降水量,从他们在 9 个不同径流面积组合中所计 算出来的径流水量来看,每亩基本农田可蓄积利用的地面径流量为 11.2~40.3m3。 集水技术是干旱地区发展径流农业(或称聚流农业)的基础。所谓径流农业或聚流农业,就是充 分利用现有的降水资源和径流资源把集水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称。 利用集水技术发展径流农业,在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中是一种古老的农业生产技术,已有 4 000 多年的历史。从青铜器时代开始,大量的调查证明,在古代中东地区,农民利用简单的集水技术,如 清理岗顶上杂物以增加径流,又沿等高线堆置石坝汇集径流,并把水引入较低的农田或蓄水池内,以 利于从事旱农生产或补充灌溉,从而使平均年降水量为 100mm 的荒漠地区的农业得到了发展。 对现代来说,在干旱地区采用集水技术发展径流农业已经证明是可靠的.措施。作为一项工程, 它在以色列的涅杰夫沙漠地区已再新生。现在在干旱地区许多国家,如墨西哥、印度、巴基斯坦、澳 大利亚、叙利亚、也门和非洲的一些国家都有集水农场。在阿富汗的考斯省,使用集水方法来种植小 麦和果树的面积就超过了 70 000hm2。印度西北地区还研究提出了暴雨集水法。 本章主要介绍的集水蓄水工程包括水窑(又名旱井)、涝池(又名蓄水池)、山边沟渠工程、鱼鳞 坑和保水抟术等. 1 ① 亩为非法定计量单位,1 亩=1/15hm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