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的产业。”“有的学者对产业的定义颇有新意,值得进一步思考。例如,宋毅、张红(1993) 对产业所下的定义是:“所谓产业,应当是指存在并发展于社会生产劳动过程中的技术、物 质和资金等要素,及其相互联系构成的社会生产的基本组织结构体系,或简单概括为社会生 产劳动的基本组织结构体系。通俗地讲,所谓产业,就是指人类社会为人们有效地参与物质 生产活动而构筑起来的物质技术舞台,是由日益高级化的技术和物质资料发生一切可能的联 系组织起来、构成的以更为有效的方式谋取更为理想的物质生活资料空间。”2 市场界定与产业分类 弄清了市场和产业的基本含义并不能完全满足研究的目的。要对产业进行研究,首先就 要将产业按照一定的原则或标准加以分解和组合,以服务于研究的目的。由于研究的角度和 目的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产业分类。明确了分类的标准,对各国产业和一国不同时期的产 业的研究才具有可比性。 第一种分类就是大致以经济活动的阶段为根据,将国民经济划分为三次产业,即第一产 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这种分类方法的优点在于简单明了,但是,划分过于简单也有不 足,不能满足较细致研究的目的。 精确的经济统计对理论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进行国别间的比较时,统一的统计 口径和精确的统计数据就显得十分必要,由此就产生了第二种分类即标准产业分类法。联合 国为了统一世界各国的产业分类,特别颁布了一整套详细的标准产业分类(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缩写为SIC)体系,这就是《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 分类索引》(Indexes to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of All Economic Activities)。该分类把全部经济活动首先分为十个大项,每一个大项下面分为若 干中项,每一个中项下面又分为若干小项,最后又将小项分解为若干细项,即大、中、小、 细四级,每一个大、中、小、细项都有规定的统计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全国工业普查领导小组和国家统计局于1985年共同制定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工业行业分类》,该分类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和代码》(GB4754一84),结合我国工业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的,1994年又进行了修订。目 前,官方统计资料均是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GB/T4754一94修订版进行统计 计算的。3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大项叫做门类,例如,门类A为农林牧渔业、门类B为 采掘业、门类C为制造业、门类D为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大项下面为中项,中国叫做大 类,例如,农林牧渔业下的大类01为农业、02为林业:中项下面为小项和细项,中国依次 叫做中类和小类,例如,制造业下的大类17为纺织业,中类171为纤维原料初步加工业, 细类1711为轧花业、1712为洗毛业。 山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6页。人类进入后工业社会后,第三产 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这主要得益于金融、保险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以发达国家为例, 早在20世纪上半叶,第三产业的净产值和就业人数就已经超过了第一和第二产业。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 来新技术革命进程的加速,第三产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不久的将来,科学研究、教育、信息服务为 主的一些行业将在全社会的产业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事实上,己有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 增长的主要源泉就是5000家软件公司,仅微软公司的产值就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产值的总和。鉴于此, 国内外理论界提出了一种新的产业分类,即在原有三次产业的基础上,提出了“第四产业”的概念。四次 产业分类的关键是如何定义第四产业。有的将第四产业定义为“以信息和知识为主体的头脑性商业”,有的 干脆定义为“信息产业”,还有的定义为“精神产品再生产整个过程的各个行业”。(参见刘国新、李勃、陈 遥,1998:《知识经济与产业结构演变》,《经济学动态》第12期。) 2宋毅、张红,《产业发生学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65页。 13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办公室编,《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工作手册》,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年版。的产业。”11有的学者对产业的定义颇有新意,值得进一步思考。例如,宋毅、张红(1993) 对产业所下的定义是:“所谓产业,应当是指存在并发展于社会生产劳动过程中的技术、物 质和资金等要素,及其相互联系构成的社会生产的基本组织结构体系,或简单概括为社会生 产劳动的基本组织结构体系。通俗地讲,所谓产业,就是指人类社会为人们有效地参与物质 生产活动而构筑起来的物质技术舞台,是由日益高级化的技术和物质资料发生一切可能的联 系组织起来、构成的以更为有效的方式谋取更为理想的物质生活资料空间。”12 市场界定与产业分类 弄清了市场和产业的基本含义并不能完全满足研究的目的。要对产业进行研究,首先就 要将产业按照一定的原则或标准加以分解和组合,以服务于研究的目的。由于研究的角度和 目的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产业分类。明确了分类的标准,对各国产业和一国不同时期的产 业的研究才具有可比性。 第一种分类就是大致以经济活动的阶段为根据,将国民经济划分为三次产业,即第一产 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这种分类方法的优点在于简单明了,但是,划分过于简单也有不 足,不能满足较细致研究的目的。 精确的经济统计对理论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进行国别间的比较时,统一的统计 口径和精确的统计数据就显得十分必要,由此就产生了第二种分类即标准产业分类法。联合 国为了统一世界各国的产业分类,特别颁布了一整套详细的标准产业分类(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缩写为 SIC)体系,这就是《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 分类索引》(Indexes to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of All Economic Activities)。该分类把全部经济活动首先分为十个大项,每一个大项下面分为若 干中项,每一个中项下面又分为若干小项,最后又将小项分解为若干细项,即大、中、小、 细四级,每一个大、中、小、细项都有规定的统计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全国工业普查领导小组和国家统计局于 1985 年共同制定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工业行业分类》,该分类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和代码》(GB 4754—84),结合我国工业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的,1994 年又进行了修订。目 前,官方统计资料均是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GB /T 4754—94 修订版进行统计 计算的。13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大项叫做门类,例如,门类 A 为农林牧渔业、门类 B 为 采掘业、门类 C 为制造业、门类 D 为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大项下面为中项,中国叫做大 类,例如,农林牧渔业下的大类 01 为农业、02 为林业;中项下面为小项和细项,中国依次 叫做中类和小类,例如,制造业下的大类 17 为纺织业,中类 171 为纤维原料初步加工业, 细类 1711 为轧花业、1712 为洗毛业。 11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16 页。人类进入后工业社会后,第三产 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这主要得益于金融、保险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以发达国家为例, 早在 20 世纪上半叶,第三产业的净产值和就业人数就已经超过了第一和第二产业。随着 20 世纪 70 年代以 来新技术革命进程的加速,第三产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不久的将来,科学研究、教育、信息服务为 主的一些行业将在全社会的产业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事实上,已有资料显示,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经济 增长的主要源泉就是 5000 家软件公司,仅微软公司的产值就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产值的总和。鉴于此, 国内外理论界提出了一种新的产业分类,即在原有三次产业的基础上,提出了“第四产业”的概念。四次 产业分类的关键是如何定义第四产业。有的将第四产业定义为“以信息和知识为主体的头脑性商业”,有的 干脆定义为“信息产业”,还有的定义为“精神产品再生产整个过程的各个行业”。(参见刘国新、李勃、陈 遥,1998:《知识经济与产业结构演变》,《经济学动态》第 12 期。) 12宋毅、张红,《产业发生学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65 页。 13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办公室编,《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工作手册》,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 年版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