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块及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春条件适 宜,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借气流、兩水或露珠及农事 操作进行传播。分生孢子萌发长出芽管,从寄主伤口或衰老的器官及枯死的组织上侵入。沾 花是重要的人为传播途径。花期是侵染高峰期,尤其在穗果膨大期浇水后,病果剧增,是烂 果高峰期,以后在病部又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该病菌为弱寄生菌, 可在有机质上腐生 低温高湿是影响灰霉病发生的主要因素,病原菌发育温度范围为2~31℃,最宜温度 18-2℃。一般12月至翌年5月,如遇连续阴雨天气,不能及时放风,特别是加温温室刚停 火时,棚室内气温低,相对湿度持续90%以上,气温20℃左右,病害发生严重。密度过大 管理不当,通风不良,都会加快此病的扩展。 病害控制 1生态防治加强通风管理实施变温管理法。即晴天上午晩放风,使棚温迅速升高,当 棚温升至31~3℃,超过33℃再开始放顶风,31℃以上高温可降低病菌孢子萌发速度,推迟 产孢,降低产孢量。当棚温降至25℃以上,中午继续放风,使下午棚温保持在20-25℃:棚 温降至20℃关闭通风口以减缓夜间棚温下降,夜间棚温保持15-17℃:阴天中午也要打开通 风口换气。 2加强栽培管理定植时施足底肥,促进植株发育,増强抗病能力。严格控制浇水,尤 其在花期应节制用水量及次数:浇水宜在上午进行,发病初期适当节制浇水,防止过量,浇 水后防止结露,避免阴天浇水。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和侧枝,集中烧毁和深埋。摘除 残留花瓣和柱头,最佳时期为在番茄蘸花后15~25d用手摘除幼果残留的花瓣及柱头,防病 效果好 3.药剂防治严格掌握防治适期,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有效药剂有40%施佳乐、65% 万霉灵、50%速克灵、50%扑海因。7~10d一次,连喷3-4次。保护地番茄灰霉病在始发期 施用下列烟剂:疫霉净、特克多、10%速克灵。由于灰霉病易于产生抗药性,应尽量减少用 药量和施药次数,最好轮换和交替使用。可提高防效,延缓抗药性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块及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春条件适 宜,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借气流、雨水或露珠及农事 操作进行传播。分生孢子萌发长出芽管,从寄主伤口或衰老的器官及枯死的组织上侵入。沾 花是重要的人为传播途径。花期是侵染高峰期,尤其在穗果膨大期浇水后,病果剧增,是烂 果高峰期,以后在病部又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该病菌为弱寄生菌, 可在有机质上腐生。 低温高湿是影响灰霉病发生的主要因素,病原菌发育温度范围为 2~31℃,最宜温度 18~22℃。一般 12 月至翌年 5 月,如遇连续阴雨天气,不能及时放风,特别是加温温室刚停 火时,棚室内气温低,相对湿度持续 90%以上,气温 20℃左右,病害发生严重。密度过大, 管理不当,通风不良,都会加快此病的扩展。 病害控制 1.生态防治 加强通风管理实施变温管理法。即晴天上午晚放风,使棚温迅速升高,当 棚温升至 31~33℃,超过 33℃再开始放顶风,31℃以上高温可降低病菌孢子萌发速度,推迟 产孢,降低产孢量。当棚温降至 25℃以上,中午继续放风,使下午棚温保持在 20~25℃;棚 温降至 20℃关闭通风口以减缓夜间棚温下降,夜间棚温保持 15~17℃;阴天中午也要打开通 风口换气。 2.加强栽培管理 定植时施足底肥,促进植株发育,增强抗病能力。严格控制浇水,尤 其在花期应节制用水量及次数;浇水宜在上午进行,发病初期适当节制浇水,防止过量,浇 水后防止结露,避免阴天浇水。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和侧枝,集中烧毁和深埋。摘除 残留花瓣和柱头,最佳时期为在番茄蘸花后 15~25d 用手摘除幼果残留的花瓣及柱头,防病 效果好。 3.药剂防治 严格掌握防治适期,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有效药剂有 40%施佳乐、65% 万霉灵、 50%速克灵、50%扑海因。7~10d 一次,连喷 3~4 次。保护地番茄灰霉病在始发期 施用下列烟剂:疫霉净、特克多、10%速克灵。由于灰霉病易于产生抗药性,应尽量减少用 药量和施药次数,最好轮换和交替使用。可提高防效,延缓抗药性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