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发展过程: 20世纪40年代:高分辨率质谱仪出现,有机化合物结 构分析。 20世纪60年代末:色谱-质谱联用仪出现,有机混合物 分离分析,促进天然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源、电喷雾电 离源、大气压化学电离源,开创了质谱技术研究生物大分 子的新领域。 2002年由于“发明了用于生物大分子的电喷雾离子化 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分析法”,美国科学家约 翰·芬恩与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共享该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发展过程: 20世纪40年代:高分辨率质谱仪出现,有机化合物结 构分析。 20世纪60年代末:色谱-质谱联用仪出现,有机混合物 分离分析,促进天然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源、电喷雾电 离源、大气压化学电离源,开创了质谱技术研究生物大分 子的新领域。 2002年由于“发明了用于生物大分子的电喷雾离子化 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分析法”,美国科学家约 翰·芬恩与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共享该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