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高中语文16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同步练习1 、基础题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前瞻()停滞() 利马窦( 隐晦() 以拙制巧( 2.选词填空 (1)一直到1962年,在南京 (发掘、挖掘)出一个舵的轴,这个轴是木头的,有36尺高,直 径有1.25尺,这才使世界上所有的历史学家都了解到中国的历史记载是可靠的。 (2)而这个精神,这个了解, 通过、经过)几百年发扬光大就产生了近代科学 3.下面句子的标点使用是否有误?如有,请改正。 (1)我只举一个例子:徐光启在一篇文章里推荐《几何原本》原理的方法时说:似至晦,实则明;似 至繁,实则简;似至难,实则易 (2)在19世纪的最后10年,发生几个惨痛的事件:一个是甲午:一个是八国联军进北京 二、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果你去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献的话,你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多奇谈怪论,都是因为受到了自 卑感的影响。一种奇谈怪论叫作种族退化论。另外一个奇谈怪论叫作取消汉字汉语论,认为中国人所以不 能做近代科学的原因是汉字汉语。在19世纪的最后10年,发生几个惨痛的事件:一个是甲午战争:一个 是八国联军进北京。那时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有亡国灭种的危险,可以说这些惨痛的经验最终使 中国觉醒了。所以从1900午开始,中国才开始正式地、渐渐大规模地引进西方的科技。其中有三件事可 以认为有划时代的影响:一是1898年成立了京师大学堂,就是北京大学的前身,这是在中国第一次设立 了一个大学,所教的东西比较全面,包括了现代的科学。二是1905年清朝最后废除科举,科举制度使得 中国的年轻人不能向视野广阔的方向发展他们的才能。三走1896年到1898年间,清朝开始派学生到日本 去留学,到欧洲、到美国去留学稍微晚一点。可是这个门一开以后,立刻就开得很大,跟1872年那一次 不一样。到1907年,据现在研究统计,当时去日本的留学生有1万人 这些留学生,他们在国内没有接触近代科技,他们到国外上学的时候,也顾不上修硕士和博士的学位, 只是念了学士的学位就回来,他们回来以后很多人做了教师。他们是真正把近代的科技大规模引进中国的 第一代人。由他们训练出来的第二代学生在国内就可以接触到一些近代的科技知识,这些人出国以后就有 很多人读了博士学位 我们可以说两代人从1900年开始就把先进的近代科技知识介绍到中国来了。 不过到了1950年,20世纪中叶,我们可以说中国已经引进了一些科技,可是科技在中国还不能认为 已本土化。为什么呢?因为受到训练的科技人才虽然有,可是数目还是太少。引进的科技的方向虽然有 可是不够广,而且没有工业基础支持尖端的试验工作。同时,1900年到1950年,这50年之间中国社会有 种种的动荡,这些动荡使需要稳定环境的科技硏究不能蓬勃发展。可以说1900年至1950年这50年之间, 中国开始引进了近代的科技,可是还没有达到科技本土化这个目标。 从1950年到今天这40年时间,新中国通过人才的训练,通过科研机构的建立,通过工业的发展,可 以讲近代的科技在中国本土化了。如果你需要证明的话,我们可以了解一下中国在近代科技方面近年有了 哪些惊人的发展 反应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近代科技,是美国在1942年第一个建造的,这个反应堆是费米教授主持的。 费米教授当时参加了美国战时的工作,后来他在芝加哥大学当教授,是我的导师。中国在1956年建了第 个反应堆,是通过前苏联的帮助设立的。原子弹是美国第一个炸出来的,那是在1945年,中国是在1964 年。氢弹在美国是1952年,从原子弹到氢弹共花了7年时间;中国氢弹是1967年,从原子弹到氢弹只花高中语文 16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同步练习 1 一、基础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前瞻.( ) 停滞.( ) 利马窦.( ) 隐晦.( ) 以拙.制巧( ) 2.选词填空 (1)一直到 1962 年,在南京________(发掘、挖掘)出一个舵的轴,这个轴是木头的,有 36 尺高,直 径有 1.25 尺,这才使世界上所有的历史学家都了解到中国的历史记载是可靠的。 (2)而这个精神,这个了解,_________(通过、经过)几百年发扬光大就产生了近代科学。 3.下面句子的标点使用是否有误?如有,请改正。 (1)我只举一个例子:徐光启在一篇文章里推荐《几何原本》原理的方法时说:似至晦,实则明;似 至繁,实则简;似至难,实则易。 (2)在 19 世纪的最后 10 年,发生几个惨痛的事件:一个是甲午;一个是八国联军进北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如果你去看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文献的话,你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多奇谈怪论,都是因为受到了自 卑感的影响。一种奇谈怪论叫作种族退化论。另外一个奇谈怪论叫作取消汉字汉语论,认为中国人所以不 能做近代科学的原因是汉字汉语。在 19 世纪的最后 10 年,发生几个惨痛的事件:一个是甲午战争;一个 是八国联军进北京。那时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有亡国灭种的危险,可以说这些惨痛的经验最终使 中国觉醒了。所以从 1900 午开始,中国才开始正式地、渐渐大规模地引进西方的科技。其中有三件事可 以认为有划时代的影响:一是 1898 年成立了京师大学堂,就是北京大学的前身,这是在中国第一次设立 了一个大学,所教的东西比较全面,包括了现代的科学。二是 1905 年清朝最后废除科举,科举制度使得 中国的年轻人不能向视野广阔的方向发展他们的才能。三走 1896 年到 1898 年间,清朝开始派学生到日本 去留学,到欧洲、到美国去留学稍微晚一点。可是这个门一开以后,立刻就开得很大,跟 1872 年那一次 不一样。到 1907 年,据现在研究统计,当时去日本的留学生有 1 万人。 这些留学生,他们在国内没有接触近代科技,他们到国外上学的时候,也顾不上修硕士和博士的学位, 只是念了学士的学位就回来,他们回来以后很多人做了教师。他们是真正把近代的科技大规模引进中国的 第一代人。由他们训练出来的第二代学生在国内就可以接触到一些近代的科技知识,这些人出国以后就有 很多人读了博士学位。 我们可以说两代人从 1900 年开始就把先进的近代科技知识介绍到中国来了。 不过到了 1950 年,20 世纪中叶,我们可以说中国已经引进了一些科技,可是科技在中国还不能认为 已本土化。为什么呢?因为受到训练的科技人才虽然有,可是数目还是太少。引进的科技的方向虽然有, 可是不够广,而且没有工业基础支持尖端的试验工作。同时,1900 年到 1950 年,这 50 年之间中国社会有 种种的动荡,这些动荡使需要稳定环境的科技研究不能蓬勃发展。可以说 1900 年至 1950 年这 50 年之间, 中国开始引进了近代的科技,可是还没有达到科技本土化这个目标。 从 1950 年到今天这 40 年时间,新中国通过人才的训练,通过科研机构的建立,通过工业的发展,可 以讲近代的科技在中国本土化了。如果你需要证明的话,我们可以了解一下中国在近代科技方面近年有了 哪些惊人的发展。 反应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近代科技,是美国在 1942 年第一个建造的,这个反应堆是费米教授主持的。 费米教授当时参加了美国战时的工作,后来他在芝加哥大学当教授,是我的导师。中国在 1956 年建了第 一个反应堆,是通过前苏联的帮助设立的。原子弹是美国第一个炸出来的,那是在 1945 年,中国是在 1964 年。氢弹在美国是 1952 年,从原子弹到氢弹共花了 7 年时间;中国氢弹是 1967 年,从原子弹到氢弹只花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