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略》与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等国学大师的著作一起,作为《二十世纪国学丛书》之 于2000年10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群经要略》一书,虽然篇幅仅有十来万字,但颇能看出黄老在经学方面的深厚功力。 该书源于他于1942年至1945年间在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国立海疆学校任教的自编教材 后经刊削,厘定为十一篇卷,述及《经名与本枝》和《周易》、《尚书》、《诗经》、《三礼》、 《春秋三传》、《孝经》、《论语》、《孟子》、《尔雅》等儒家十三经以及总论一篇,对各经的名 称、来源、内容、传承、特色、存在问题等均有所论述,所论都有史料佐证,言简意赅,脉 络清晰,要义分明。对此,陈祥耀先生《谈黄寿祺先生的<群经要略>》一文深有体会:“第 ,作为介绍‘群经’的一本‘通论’性著作,书中对有关的主体内容,是写得很完备的, 可以说尽得其‘要’。第二,上文说过书中有溢出于主体内容以外的要点。(笔者按:此点意 在说明黄老书中所论不囿于经学领域,还兼及文史、政治、文化等相关内容)第三,作者长 期博览有关经学著作和考究其中问题,故论述时所加评语、案语,多极精当难得。第四,书 中介绍同时或稍前的经学学者及其著作,有的人是不甚为人所知,有的书是未刊稿,都是他 书罕加涉及的,弥堪重视。”①郑瑜辉《经典的阐释—一浅谈黄寿祺的<群经要略>》一文,则 从文本细读和经典阐释的角度,作出高度的评价:“黄寿祺的《群经要略》,是一部建立在 他对儒家经典著作的细致研读,并运用广阔的学术视野和严谨的考镜源流的学术态度的基础 上,结合当时的社会时代背景和人文环境而论述的著作。可以说,这是黄寿祺个人对儒家经 典著作在细致研读后的感悟和心得,同时也有极强的学术严谨性和科研价值……黄寿祺的 《群经要略》里面所论述涉及到的都是儒家的经典文本,他以自身深厚的学术涵养犹如站在 泰山之巅,对群经在其时代背景、内容要义、与其他诸子的关系、文体文法等方面做逐一的 论述。在吸取整合前人观点在基础上,也不乏自己的创见,《群经要略》可以说是经典文本 阐释的一个范本……黄寿祺的《群经要略》无疑是一部论述儒家经典著作中,不仅在宏观上 能做到从大处着眼,微观上也同样不乏细致分析的范例之作。”毋庸置疑,《群经要略》 已成为当今研究中国经学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黄老在经学方面尤精于礼,曾受礼学大师吴承仕先生亲炙。这方面的表现,除了他帮吴 先生撰写的60余篇“礼”类提要外,主要体现在他对吴先生遗著的整理上。令人遗憾的是 尽管他精通《三礼》之学,但相关的专书作品却不多,也没能把这门绝学传给后来人。据林 海权《忆念吾师黄寿祺教授》文中说,黄老临终那年赴美前后与他的多次谈话,都提及想招 礼学方面的研究生,以遂最后心愿。只可惜病魔最终还是让他心愿不能实现,只能含恨九泉! 这无疑也是中国礼学研究的一大损失! (二)博览群经、熟悉历史、治学严谨、实事求是 黄老的经学成就,更为重要的体现是在古典文献整理方面功力深厚。对此,不妨举一特 例加以说明—一关于吴承仕先生遗著的整理一事:“吴先生逝世后,他在北平的弟子虽很多 但他的朋友、学生和家属都认为,对其学术有较全面的认识、对其遗著能认真地加以梳理的 非黄先生莫属。”③1983年4月至11月间,黄先生携助手经过长达七个月的整理后,中共 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来函称:“对于吴老的这些遗著,包括许多未加整理的散乱手稿,黄寿 祺同志一一检阅,按类分出,并逐一写出了校阅附记。在附记中,既概述了每一著作的中心 内容,又尽力考订了它们的写作年代,这为进一步研究吴老学术思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黄寿祺同志的辛勤劳动,现已分类整理出《经学通论》、《经典序录》和《国故概要》 类、《周易》类、《尚书》类、《诗经》类、《三礼》类、《春秋》类、《读书提要笔记》类,以 及《诗文集》类等13种,近200万字;并和我校启功教授一起指导整理出《吴检斋文录》、 羊见张善文、黄高宪主编《中国易学·纪念文集合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P421-423。 ③郑瑜辉《经典的阐释——浅谈黄寿褀的<群经要略>》,载《当代小说(新诗文)》,2009年第11期 ③详见陈祥耀《黄寿祺教授遗事纪略》,载《易学宗师黄寿祺》,P27。8 要略》与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等国学大师的著作一起,作为《二十世纪国学丛书》之一, 于 2000 年 10 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群经要略》一书,虽然篇幅仅有十来万字,但颇能看出黄老在经学方面的深厚功力。 该书源于他于1942年至1945年间在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国立海疆学校任教的自编教材, 后经刊削,厘定为十一篇卷,述及《经名与本枝》和《周易》、《尚书》、《诗经》、《三礼》、 《春秋三传》、《孝经》、《论语》、《孟子》、《尔雅》等儒家十三经以及总论一篇,对各经的名 称、来源、内容、传承、特色、存在问题等均有所论述,所论都有史料佐证,言简意赅,脉 络清晰,要义分明。对此,陈祥耀先生《谈黄寿祺先生的<群经要略>》一文深有体会:“第 一,作为介绍‘群经’的一本‘通论’性著作,书中对有关的主体内容,是写得很完备的, 可以说尽得其‘要’。第二,上文说过书中有溢出于主体内容以外的要点。(笔者按:此点意 在说明黄老书中所论不囿于经学领域,还兼及文史、政治、文化等相关内容)第三,作者长 期博览有关经学著作和考究其中问题,故论述时所加评语、案语,多极精当难得。第四,书 中介绍同时或稍前的经学学者及其著作,有的人是不甚为人所知,有的书是未刊稿,都是他 书罕加涉及的,弥堪重视。”①郑瑜辉《经典的阐释——浅谈黄寿祺的<群经要略>》一文,则 从文本细读和经典阐释的角度,作出高度的评价:“黄寿祺的《群经要略》,是一部建立在 他对儒家经典著作的细致研读,并运用广阔的学术视野和严谨的考镜源流的学术态度的基础 上,结合当时的社会时代背景和人文环境而论述的著作。可以说,这是黄寿祺个人对儒家经 典著作在细致研读后的感悟和心得,同时也有极强的学术严谨性和科研价值……黄寿祺的 《群经要略》里面所论述涉及到的都是儒家的经典文本,他以自身深厚的学术涵养犹如站在 泰山之巅,对群经在其时代背景、内容要义、与其他诸子的关系、文体文法等方面做逐一的 论述。在吸取整合前人观点在基础上,也不乏自己的创见,《群经要略》可以说是经典文本 阐释的一个范本……黄寿祺的《群经要略》无疑是一部论述儒家经典著作中,不仅在宏观上 能做到从大处着眼,微观上也同样不乏细致分析的范例之作。” ②毋庸置疑,《群经要略》 已成为当今研究中国经学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黄老在经学方面尤精于礼,曾受礼学大师吴承仕先生亲炙。这方面的表现,除了他帮吴 先生撰写的60余篇“礼”类提要外,主要体现在他对吴先生遗著的整理上。令人遗憾的是, 尽管他精通《三礼》之学,但相关的专书作品却不多,也没能把这门绝学传给后来人。据林 海权《忆念吾师黄寿祺教授》文中说,黄老临终那年赴美前后与他的多次谈话,都提及想招 礼学方面的研究生,以遂最后心愿。只可惜病魔最终还是让他心愿不能实现,只能含恨九泉! 这无疑也是中国礼学研究的一大损失! (二)博览群经、熟悉历史、治学严谨、实事求是 黄老的经学成就,更为重要的体现是在古典文献整理方面功力深厚。对此,不妨举一特 例加以说明——关于吴承仕先生遗著的整理一事:“吴先生逝世后,他在北平的弟子虽很多, 但他的朋友、学生和家属都认为,对其学术有较全面的认识、对其遗著能认真地加以梳理的, 非黄先生莫属。”③ 1983 年 4 月至 11 月间,黄先生携助手经过长达七个月的整理后,中共 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来函称:“对于吴老的这些遗著,包括许多未加整理的散乱手稿,黄寿 祺同志一一检阅,按类分出,并逐一写出了校阅附记。在附记中,既概述了每一著作的中心 内容,又尽力考订了它们的写作年代,这为进一步研究吴老学术思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黄寿祺同志的辛勤劳动,现已分类整理出《经学通论》、《经典序录》和《国故概要》 类、《周易》类、《尚书》类、《诗经》类、《三礼》类、《春秋》类、《读书提要笔记》类,以 及《诗文集》类等 13 种,近 200 万字;并和我校启功教授一起指导整理出《吴检斋文录》、 ① 详见张善文、黄高宪主编《中国易学·纪念文集合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年版,P 421—423。. ②郑瑜辉《经典的阐释——浅谈黄寿祺的<群经要略>》,载《当代小说(新诗文)》,2009 年第 11 期。 ③ 详见陈祥耀《黄寿祺教授遗事纪略》,载《易学宗师黄寿祺》,P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