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96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26卷 [3]张军,纪奎江,夏延致.聚合物燃烧与阻燃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768 [4 FORSDY K E, HEMMING J D. Phenolic GRR and its appl icat ion in mass transit [ C MProceedings of t he Annual Con ference. 1989 [S]王顺亭,杨学忠,庄瑛,树脂基复合材料[M].北京:中国建材出版社,1997 [6]李学闵.21世纪树脂基复合材料工业展望[.工程塑料应用,1999(9):38 [刁王荣国,武卫莉,复合材料概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 [8]郭全贵,宋进仁,复合材料高温氧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模型的研究[].碳素技术,1998(3):O11 [9 ROBERT G, JAMES H, MICHAEL H. Compos ite over wrapped pressure vessels for space appl ication [J. SAMPE Jour nal,2003,39(2):44 曾宪桃.煤矿立井玻璃钢复合材料罐道[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lI]耿运贵,廖明成,王钦亭.玻璃钢管道在井下敷设跨距的确定[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0(6):3940. 12]耿运贵,王正友,廖明成.玻璃钢管道在煤矿的应用[J].工程塑料应用,2001,29(8):2m9 [13]马念杰,李英明,颉爱珍,新型玻璃钢锚杆成型工艺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6(1):4x)4 [14]李建辉,邓宗才.FRP筋混凝土结构的现状与发展[.玻璃钢/复合材料,2005(4):5■6. [15]丁亚红,张春生.玻璃钢板加固混凝土梁界面应力有限元分析[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5(5):6Ol 16]王旭,晏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特点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玻璃钢/复合材,2005(5):55 [1η]曾宪桃,成香莉,周森,等.。对玻璃钢薄板施加预应力方法及其基本原理[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2005,24(6):480. [18]于锦生,王海龙.GFRP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技术和应用[J].纤维复合材料,2006,23(2):4760 [19]周继凯,陈施学,陈礼和.GFRP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试验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7~(1:1③)18 [20] TEPFRS R, HEDLUND G, ROSINSKI B. PulOout and tensile rein for cement splice test with GFRP bars [R] 21] ACI Committee 440. Guide for construc ion of concrete rein for ced with FRP bars [M]. MI: American Institute, [22][日]田中勤.玻璃钢成型工艺技术及应用[M].申从祥,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6 [23]王斌,戴芳,张振英.汽车用塑料的研究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06,34(4):7④80. [24]马翠英,黄晖,王福生,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其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汽车工艺与材料,2005(1):3B9. [25]孟春玲,张力,郑家杰.复合材料在汽车制动缸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6,34(11):500 [26]沃丁柱.复合材料大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7]金永君.解析玻璃钢在球型车厢壳体应用中的设计[].玻璃钢/复合材料,2005(4):3x85 28]杨瑞成,丁旭,陈奎.材料科学与材料世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9] LESLIEN PHILLIPS.复合材料的设计基础与应用[M]理有亲,译.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2 [30]傅明源,孙酣经.聚氨酯弹性体及其应用[M].3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1]计国庆,玻璃钢复合材料应用于道路护挡的可行性研究[].城市道路与防洪,2006(4):4961 [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分子材料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3]王建国,郭建龙,屈泽华.碳纳米管的氨基化对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J.工程塑料应用,2006,34 [34 ANDRE WS, WIESENBERGER MC. Carbon nanotube pol ymer composites [J]. Current Opin ion in Sol id State and Mater ials Science, 2004, 8(1): 31 35]欧育湘,辛菲,赵毅,等.聚合物/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中国塑料,2006(8):6. [36]薛忠民,陈淳.复合材料的应用与回顾[J].硅酸盐通报,2005(5):848 潘文琴.玻璃钢复合材料基体树脂的发展现状[J.纤维复合材料,2006(4):5父 [38]张先知.合成树脂和塑料手册[M].3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9]张振,赵志鸿.2005年我国热固性工程塑料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06(5):6x68 [40]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十一五0发展规划[J工程塑料应用,2006,34(8):O11 [41]郑恺.中国工程塑料行业现状与发展[J].塑料工业,2006(5):6067 [42]陈博,世纪之交的中国玻璃钢工业[].玻璃钢/复合材料,2001(2):5065.[ 3] 张 军, 纪奎江, 夏延致. 聚合物燃烧与阻燃技术 [ 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57O58. [ 4] FORSDY K E, HEMMING J D. Phenolic GR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ass transit [ C] MPr oceedings of t he Annual Conference, 1989. [ 5] 王顺亭, 杨学忠, 庄 瑛. 树脂基复合材料 [M] . 北京: 中国建材出版社, 1997. [ 6] 李学闵. 21 世纪树脂基复合材料工业展望 [ J] . 工程塑料应用, 1999 ( 9) : 35O38. [ 7] 王荣国, 武卫莉. 复合材料概论 [M] .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9. [ 8] 郭全贵, 宋进仁. 复合材料高温氧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模型的研究 [ J] . 碳素技术, 1998 ( 3) : 7O11. [ 9] ROBERT G, JAMES H, MICHAEL H. Composite overwrapped pressure vessels for space application [ J] . SAMPE Jour nal, 2003, 39 ( 2) : 44. [ 10] 曾宪桃. 煤矿立井玻璃钢复合材料罐道 [M] .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2. [ 11] 耿运贵, 廖明成, 王钦亭. 玻璃钢管道在井下敷设跨距的确定 [J]. 玻璃钢/ 复合材料, 2000 ( 6): 39O40. [ 12] 耿运贵, 王正友, 廖明成. 玻璃钢管道在煤矿的应用 [J]. 工程塑料应用, 2001, 29 ( 8) : 27O29. [ 13] 马念杰, 李英明, 颉爱珍. 新型玻璃钢锚杆成型工艺研究 [J]. 玻璃钢/ 复合材料, 2006 ( 1): 42O44. [ 14] 李建辉, 邓宗才. FRP 筋混凝土结构的现状与发展 [J] . 玻璃钢/ 复合材料, 2005 ( 4): 51O56. [ 15] 丁亚红, 张春生. 玻璃钢板加固混凝土梁界面应力有限元分析 [J]. 玻璃钢/ 复合材料, 2005 ( 5): 6O11. [ 16] 王 旭, 晏 雄.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特点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J]. 玻璃钢/ 复合材, 2005 ( 5) : 55. [ 17] 曾宪桃, 成香莉, 周 森, 等. 对玻璃钢薄板施加预应力方法及其基本原理 [J] .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 科学版, 2005, 24 ( 6) : 480. [ 18] 于锦生, 王海龙. GFRP 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技术和应用 [J]. 纤维复合材料, 2006, 23 ( 2) : 47O50. [ 19] 周继凯, 陈施学, 陈礼和. GFRP 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试验研究 [J]. 玻璃钢/ 复合材料, 2007 ( 1): 16O18. [ 20] TEPFRS R, HEDLUND G, ROSINSKI B. PullOout and tensile reinfor cement splice test with GFRP bars [ R]. Sweden, 1997. [ 21] ACI Committee 440. Guide for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reinfor ced wit h FRP bars [ M]. MI: American Institute, 2003. [ 22] [日] 田中勤. 玻璃钢成型工艺技术及应用 [M] . 申从祥, 译.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6. [ 23] 王 斌, 戴 芳, 张振英. 汽车用塑料的研究进展 [J]. 工程塑料应用, 2006, 34 ( 4) : 76O80. [ 24] 马翠英, 黄 晖, 王福生. 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其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05 ( 11) : 37O39. [ 25] 孟春玲, 张 力, 郑家杰. 复合材料在汽车制动缸中的应用研究 [J] . 工程塑料应用, 2006, 34 ( 11): 50O 52. [ 26] 沃丁柱. 复合材料大全 [ 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 27] 金永君. 解析玻璃钢在球型车厢壳体应用中的设计 [J]. 玻璃钢/ 复合材料, 2005 ( 4): 33O35. [ 28] 杨瑞成, 丁 旭, 陈 奎. 材料科学与材料世界 [M] .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 29] LESLIE N PHILLIPS. 复合材料的设计基础与应用 [ M]. 理有亲, 译. 北京: 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2. [ 30] 傅明源, 孙酣经. 聚氨酯弹性体及其应用 [M] . 3 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 31] 计国庆. 玻璃钢复合材料应用于道路护挡的可行性研究 [J]. 城市道路与防洪, 2006 ( 4) : 49O51. [ 3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高分子材料科学 [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4. [ 33] 王建国, 郭建龙, 屈泽华. 碳纳米管的氨基化对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 [J] . 工程塑料应用, 2006, 34 ( 12) : 8O11. [ 34] ANDREWS, WIESENBERGER MC. Carbon nanotube polymer composit es [J]. Curr ent Opinion in Solid State and Materials Science, 2004, 8 ( 1): 31. [ 35] 欧育湘, 辛 菲, 赵 毅, 等. 聚合物/ 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 J] . 中国塑料, 2006 ( 8): 1O6. [ 36] 薛忠民, 陈 淳. 复合材料的应用与回顾 [J]. 硅酸盐通报, 2005 ( 5) : 84O88. [ 37] 潘文琴. 玻璃钢复合材料基体树脂的发展现状 [J]. 纤维复合材料, 2006 ( 4) : 55O58. [ 38] 张先知. 合成树脂和塑料手册 [M] . 3 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 39] 张 振, 赵志鸿. 2005 年我国热固性工程塑料进展 [J]. 工程塑料应用, 2006 ( 5) : 63O68. [ 40] 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 中国工程塑料工业 / 十一五0 发展规划 [J]. 工程塑料应用, 2006, 34 ( 8) : 4O11. [ 41] 郑 恺. 中国工程塑料行业现状与发展 [J]. 塑料工业, 2006 ( 5) : 66O67. [ 42] 陈 博. 世纪之交的中国玻璃钢工业 [J]. 玻璃钢/ 复合材料, 2001 ( 2): 51O55. 196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7 年第 26 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