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l、地理位置 本项目选址位于龙岗区平湖街道。平湖街道位于龙岗区西部,东与横岗街道相连, 西与宝安区观澜街道接壤,南与平湖街道、南湾街道毗邻,北接东莞市凤岗镇。街道下 辖12个社区(其中村改居11个),辖区总面积41.8平方公里,人口35万人,户籍人口 约16万人。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 2、地质地貌 深圳市的岩层可分为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其中沉积岩分布广泛,总面 积约为1115km2,占全市总面积的57%。此区属于我国东南沿海构造地震带的外带,大 地构造属于新华夏系二隆起带中次级莲花山断裂带的南西段。大量资料和实测数据表 ,此区域地壳稳定性好,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破坏性的地震。 3、气象与气候 龙岗区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全年温和暖湿,夏长而不酷热,冬暖有阵 寒,无霜期长。该区域日照充足,光热资源十分丰富,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20小时, 全年日照百分率平均为49%,7~12月份的日照时数最多。太阳年辐射量为54049兆焦 耳/平方米。多年平均气温224℃,日最高气温大于30℃的天数多年平均123天,相对湿 度79%。年平均降水量为1930毫米,且热季和雨季为同一时期。雨季主要集中在5~9 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5%,最大24小时降水量310毫米。暴雨多,暴雨日占降水日数的 51%。由于山峦的影响,每年夏季受台风直接袭击的机会较少,平均每年不到一次。 4、水文与流域 该地区属于观澜河流域,属东江水系。观澜河是东江支流石马河的上游,发源于龙 华区东南部的鸡公头。该河的分支能力较强,低级河道显著地比高级河道多,河道平均 分支比例很在。该河主要由龙华河、瓦窑排河、岗头河、浪头河等支流汇合而成。水系 呈树枝状,纵向比降为14‰,集水面积202平方公里,年径流量192亿m3。流域内有 高峰、牛嘴、赖屋山、民乐、大坑等小型水库8座,控制集水面积约15平方公里。该 河流向由南向北,主干河道长17公里,河宽一般为2~10米,水深一般为0.1~0.5米, 属于窄浅型河流。具有生活工业用供水、排污等功能。地下水埋深较浅,富水性中等, 为块状岩类裂隙水,含水层为侏罗系火山岩及燕山期花岗岩,地下径流模数一般为6~ 10升/秒公里2。本项目与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关系见附图6。7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本项目选址位于龙岗区平湖街道。平湖街道位于龙岗区西部,东与横岗街道相连, 西与宝安区观澜街道接壤,南与平湖街道、南湾街道毗邻,北接东莞市凤岗镇。街道下 辖 12 个社区(其中村改居 11 个), 辖区总面积 41.8 平方公里,人口 35 万人,户籍人口 约 1.6 万人。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 1。 2、地质地貌 深圳市的岩层可分为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其中沉积岩分布广泛,总面 积约为 1115km2,占全市总面积的 57%。此区属于我国东南沿海构造地震带的外带,大 地构造属于新华夏系二隆起带中次级莲花山断裂带的南西段。大量资料和实测数据表 明,此区域地壳稳定性好,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破坏性的地震。 3、气象与气候 龙岗区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全年温和暖湿,夏长而不酷热,冬暖有阵 寒,无霜期长。该区域日照充足,光热资源十分丰富,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120 小时, 全年日照百分率平均为 49%,7~12 月份的日照时数最多。太阳年辐射量为 5404.9 兆焦 耳/平方米。多年平均气温 22.4℃,日最高气温大于 30℃的天数多年平均 123 天,相对湿 度 79%。年平均降水量为 1930 毫米,且热季和雨季为同一时期。雨季主要集中在 5~9 月,占全年降水量的 85%,最大 24 小时降水量 310 毫米。暴雨多,暴雨日占降水日数的 51%。由于山峦的影响,每年夏季受台风直接袭击的机会较少,平均每年不到一次。 4、水文与流域 该地区属于观澜河流域,属东江水系。观澜河是东江支流石马河的上游,发源于龙 华区东南部的鸡公头。该河的分支能力较强,低级河道显著地比高级河道多,河道平均 分支比例很在。该河主要由龙华河、瓦窑排河、岗头河、浪头河等支流汇合而成。水系 呈树枝状,纵向比降为 1.4‰,集水面积 202 平方公里,年径流量 1.92 亿 m 3。流域内有 高峰、牛嘴、赖屋山、民乐、大坑等小型水库 8 座,控制集水面积约 15 平方公里。该 河流向由南向北,主干河道长 17 公里,河宽一般为 2~10 米,水深一般为 0.1~0.5 米, 属于窄浅型河流。具有生活工业用供水、排污等功能。地下水埋深较浅,富水性中等, 为块状岩类裂隙水,含水层为侏罗系火山岩及燕山期花岗岩,地下径流模数一般为 6~ 10 升/秒·公里 2。本项目与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关系见附图 6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