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D0I:10.13374/i.issnl00113.2007.04.012 第29卷第4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Vol.29 No.4 2007年4月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Apr.2007 实现铁水包多功能技术的研究 张龙强)田乃媛) 徐安军) 张锦)姜晓东)陆志新 1)北京科技大学治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北京1000832)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钢厂,上海201900 摘要为了实现“一包到底”钢铁厂新型铁/钢界面模式,铁水包必需兼备铁水的承载与运输、重量对应、铁水脱硫、成分对 应及铁水缓冲等多项功能·本文对铁水包的各项功能做了分析,并进行了相应温降数据测定的现场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铁 水包与鱼雷罐运输铁水温降差距不大,缓冲能力相当:指出实现上述铁水包多功能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得出 实现铁水包多功能技术可行性的结论 关键词铁水包:多功能;铁/钢界面:生产物流 分类号TF087:F203 随着资源、能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钢铁企业 不仅要承担钢铁产品的制造功能,还应该且必须承 1铁水承载与运输 担起能源转换及社会部分大宗废弃物的处理、消纳 图1为新型铁/钢界面模式铁水物流示意图. 功能叮,这就要求改建尤其是新建的钢厂能耗小、 高炉铁水要兑入转炉必然需要承载运输容器,早期 占地少、环境友好.结合现代钢铁生产工艺要求,高 的钢铁厂均使用铁水包(罐)作为铁水承载运输的容 炉铁水在兑入转炉前应进行全量或部分铁水预处 器,但随着高炉大型化、特别是操作工艺的日趋完善 理,不同的铁水预处理模式对应着不同的炼铁/炼 和进步,铁水产量大幅度提高,这使得铁水的运输及 钢界面技术形式[],它是指炼铁与炼钢主体工序 存储限制了钢厂的发展,基于制造技术及运输、机 之间的衔接一匹配、协调缓冲技术及相应的装置 车、硬件匹配、平面布置等方面的原因,单个铁水包 (设备) 的容量无法大幅度扩大:而靠增加铁水包个数不但 铁/钢界面技术形式多样,其中“一包到底”模式 受到场地限制,也使物流不畅、温降大、能源浪费、效 最值得探讨与研究(本文暂将此种界面形式定义为 率低下,因此,日本、德国等国家相继采用了鱼雷 新型铁/钢界面模式):高炉铁水注入铁水包后在包 罐,它不但容量大、缓冲时间长,而且还有保温效果 上加盖保温,由机车运至脱硫站,卸盖扒渣后在包内 好、高度低、场地改造小等优点,逐渐被多数大型高 进行脱硫处理,再次扒渣后兑入脱磷转炉进行脱磷, 炉采用,鱼雷罐还可以作为反应容器,为日后铁水 然后倒入兑铁包,最后兑入脱碳升温转炉进行冶炼 预处理工艺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快速脱碳、快速升温),这一模式的脱硫热力学条 件更好,并可加盖保温,时间节奏快,温降小,同时 用铁水包代替鱼雷罐车和混铁炉,减少了一个工位, 相应的设备投资及岗位编制均可以取消,有利于节 铁水包受铁 能、改善环境以及减少投资等,综合来看,此种界面 形式优于其他形式,FE公司东日本制铁所采用了 与此相似的界面形式,从高炉到装入脱磷转炉的输 送过程所引起的铁水温降约减少52℃[6们.要实现 脱碳升温转炉 兑铁包 脱硅脱酶转炉 这一界面技术,铁水包不仅负责铁水的承载及运输 图1新型铁/钢界面模式的铁水“流” 功能,还应承担重量对应、铁水脱硫、成分对应及铁 Fig.1 Hot metal flow of a new iron/steel interface mode 水缓冲等多项功能, 但鱼雷罐存在运输占地面积大、投资大、倒包能 收稿日期:2005-11-14修回日期:2006-08-30 耗、二次污染及维护困难等缺点;随着铁水预处理技 作者简介:张龙强(1975一),男,博士研究生:田乃媛(1940-),女, 教授,博士生导师 术的发展,铁水承载容器必须还要作为反应容器,鱼实现铁水包多功能技术的研究 张龙强1) 田乃媛1) 徐安军1) 张 锦1) 姜晓东1) 陆志新2) 1)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2)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钢厂‚上海201900 摘 要 为了实现“一包到底”钢铁厂新型铁/钢界面模式‚铁水包必需兼备铁水的承载与运输、重量对应、铁水脱硫、成分对 应及铁水缓冲等多项功能.本文对铁水包的各项功能做了分析‚并进行了相应温降数据测定的现场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铁 水包与鱼雷罐运输铁水温降差距不大‚缓冲能力相当;指出实现上述铁水包多功能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得出 实现铁水包多功能技术可行性的结论. 关键词 铁水包;多功能;铁/钢界面;生产物流 分类号 TF087;F203 收稿日期:20051114 修回日期:20060830 作者简介:张龙强(1975—)‚男‚博士研究生;田乃媛(1940—)‚女‚ 教授‚博士生导师 随着资源、能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钢铁企业 不仅要承担钢铁产品的制造功能‚还应该且必须承 担起能源转换及社会部分大宗废弃物的处理、消纳 功能[1]‚这就要求改建尤其是新建的钢厂能耗小、 占地少、环境友好.结合现代钢铁生产工艺要求‚高 炉铁水在兑入转炉前应进行全量或部分铁水预处 理.不同的铁水预处理模式对应着不同的炼铁/炼 钢界面技术形式[2—5]‚它是指炼铁与炼钢主体工序 之间的衔接—匹配、协调—缓冲技术及相应的装置 (设备). 铁/钢界面技术形式多样‚其中“一包到底”模式 最值得探讨与研究(本文暂将此种界面形式定义为 新型铁/钢界面模式):高炉铁水注入铁水包后在包 上加盖保温‚由机车运至脱硫站‚卸盖扒渣后在包内 进行脱硫处理‚再次扒渣后兑入脱磷转炉进行脱磷‚ 然后倒入兑铁包‚最后兑入脱碳升温转炉进行冶炼 (快速脱碳、快速升温).这一模式的脱硫热力学条 件更好‚并可加盖保温‚时间节奏快‚温降小.同时 用铁水包代替鱼雷罐车和混铁炉‚减少了一个工位‚ 相应的设备投资及岗位编制均可以取消‚有利于节 能、改善环境以及减少投资等.综合来看‚此种界面 形式优于其他形式.JFE 公司东日本制铁所采用了 与此相似的界面形式‚从高炉到装入脱磷转炉的输 送过程所引起的铁水温降约减少52℃[6].要实现 这一界面技术‚铁水包不仅负责铁水的承载及运输 功能‚还应承担重量对应、铁水脱硫、成分对应及铁 水缓冲等多项功能. 1 铁水承载与运输 图1为新型铁/钢界面模式铁水物流示意图. 高炉铁水要兑入转炉必然需要承载运输容器.早期 的钢铁厂均使用铁水包(罐)作为铁水承载运输的容 器‚但随着高炉大型化、特别是操作工艺的日趋完善 和进步‚铁水产量大幅度提高‚这使得铁水的运输及 存储限制了钢厂的发展.基于制造技术及运输、机 车、硬件匹配、平面布置等方面的原因‚单个铁水包 的容量无法大幅度扩大;而靠增加铁水包个数不但 受到场地限制‚也使物流不畅、温降大、能源浪费、效 率低下.因此‚日本、德国等国家相继采用了鱼雷 罐‚它不但容量大、缓冲时间长‚而且还有保温效果 好、高度低、场地改造小等优点‚逐渐被多数大型高 炉采用.鱼雷罐还可以作为反应容器‚为日后铁水 预处理工艺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图1 新型铁/钢界面模式的铁水“流” Fig.1 Hot metal flow of a new iron/steel interface mode 但鱼雷罐存在运输占地面积大、投资大、倒包能 耗、二次污染及维护困难等缺点;随着铁水预处理技 术的发展‚铁水承载容器必须还要作为反应容器‚鱼 第29卷 第4期 2007年 4月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Vol.29No.4 Apr.2007 DOI:10.13374/j.issn1001-053x.2007.04.012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