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不朽之作。 6、唐高宗至武则天时期,又有一位中国高僧义净赴印度求法。咸亨二 年(公元671年)义净从扬州出发,经广州渡海至印度。他在印度不仅研 修佛学,还兼习印度医学。永昌元年(公元689年),义净回到广州,他 所撰写的《南海寄归内法传》,记载了东南亚及印度的佛教、地理、民俗 和医方,其价值不在《大唐西域记》之下。 四、日本遣唐使和留学生 中日两国的往来在隋唐时达到鼎盛,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在中国隋 唐朝时已5次派遣隋使来华。在唐朝的公元630年至高无834年这二百年 间,日本共派出遣唐使18次(有的资料作19次),其中16次到达中国。 使团成员包括正副使、僧人、学生和各类工匠,每次人数从200多人至600 多人不等。日本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的内容包括文物典章制度、生活方式、 社会习惯和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他们回国后,成为日本社会改革的重要 力量。南渊清安、高向玄理等仿照中国均田制在日本施行班田制,是促成 “大化革新”的关键人物:吉备真备、空海等借助汉字,创造了日本的假 名字母。日本留学生也有留在中国做官的,如阿倍仲麻吕(中国名字晁衡) 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官至秘书监,与李白、王维等诗人交厚。 五、郑和下西洋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 八年(公元1433年),他受皇帝派遣,先后7次率领庞大船队远航印度洋, 最远处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中国明代以今加里曼丹为界,其东称东洋, 其西称西洋。郑和远航的壮举因而被称作“下西洋”。 6 This document is generated by free edit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