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4.这篇传记的标题是“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既概括出了王世襄的生平,又道 出事理,颇有深意。请你就对“学问与乐趣”“藏与散”这两组关系的理解,任选一组,结 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1.AD12.(1)在研究民俗方面,他是杂家也是通家,关注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 不仅仅停留在“玩”的层面,还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文化发展:(2)在抢救收藏文物方面 为保护民族文物竭尽心力,收藏广泛,最终却散尽藏宝;(3)在为人处世方面,生活简朴,为 人淡泊,待人热情,重感情。 13.不矛盾。前一句的意思是:人天性好玩,对玩投入极大热情,在玩的过程中可以总结知 识,凝聚智慧,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知识和智慧是干不好工作的:后一句是王世襄的自谦之语 也是自得之言;这两句话表明王世襄专注于不被一般人认可的“学问”,却乐此不疲,很有 收获 14.示例一:学问与乐趣。(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做学问的 动力,带着兴趣去做学问,那么在做学问过程中不仅能获得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还 能获得发现、探究、创新的乐趣;(2)在做学问的过程中,乐趣能产生强大动力,可以化苦为 甘,使做学问不再是枯燥的事情,而成为有益的探索过程;(3)一个人学问成就的大小,往往 与他在其中感受到的乐趣成正比。示例二:藏与散。(1)对一切藏品而言,藏是暂时的,散是 必然的,藏与散是收藏过程中的一对矛盾:(2)藏是珍爱,也是保护,但并不是个人在物质上 的占有:(③3)散是对藏品进行的更合理的再分配,藏品散于社会,让更多人了解其价值,由此 可以传承文化:(4)人对喜爱的东西应该懂得珍爱,藏时竭尽心力,也应该懂得与人分享,散 时散得洒脱。 【解析】(1) 试题分析:B项“也说明了他的‘杂’与‘通’”的表述正确,但“以实例说明他的心思从小 就不在学业上,而对‘玩物’投入热情”的表述错误,写王世襄借钱买白鹰一事是为了证明 王世襄是杂家也是通家,他的许多学问最初都起源于乐趣。C项“从一开始就秉持研究文化、 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与文不符。E项“以议论为主,间有记叙”的表述错误,应该是以记叙 为主,间有议论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正确分类归纳。比如,分为“研究民俗”、 抢救收藏文物”、“为人处世”等类别,然后再根据文本举例14. 这篇传记的标题是“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既概括出了王世襄的生平,又道 出事理,颇有深意。请你就对“学问与乐趣”“藏与散”这两组关系的理解,任选一组,结 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1. AD 12. (1)在研究民俗方面,他是杂家也是通家,关注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 不仅仅停留在“玩”的层面,还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文化发展;(2)在抢救收藏文物方面, 为保护民族文物竭尽心力,收藏广泛,最终却散尽藏宝;(3)在为人处世方面,生活简朴,为 人淡泊,待人热情,重感情。 13. 不矛盾。前一句的意思是:人天性好玩,对玩投入极大热情,在玩的过程中可以总结知 识,凝聚智慧,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知识和智慧是干不好工作的;后一句是王世襄的自谦之语, 也是自得之言;这两句话表明王世襄专注于不被一般人认可的“学问”,却乐此不疲,很有 收获。 14. 示例一:学问与乐趣。(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做学问的 动力,带着兴趣去做学问,那么在做学问过程中不仅能获得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还 能获得发现、探究、创新的乐趣;(2)在做学问的过程中,乐趣能产生强大动力,可以化苦为 甘,使做学问不再是枯燥的事情,而成为有益的探索过程;(3)一个人学问成就的大小,往往 与他在其中感受到的乐趣成正比。示例二:藏与散。(1)对一切藏品而言,藏是暂时的,散是 必然的,藏与散是收藏过程中的一对矛盾;(2)藏是珍爱,也是保护,但并不是个人在物质上 的占有;(3)散是对藏品进行的更合理的再分配,藏品散于社会,让更多人了解其价值,由此 可以传承文化;(4)人对喜爱的东西应该懂得珍爱,藏时竭尽心力,也应该懂得与人分享,散 时散得洒脱。 【解析】(1) 试题分析:B 项“也说明了他的‘杂’与‘通’”的表述正确,但“以实例说明他的心思从小 就不在学业上,而对‘玩物’投入热情”的表述错误,写王世襄借钱买白鹰一事是为了证明 王世襄是杂家也是通家,他的许多学问最初都起源于乐趣。C 项“从一开始就秉持研究文化、 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与文不符。E 项“以议论为主,间有记叙”的表述错误,应该是以记叙 为主,间有议论。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正确分类归纳。比如,分为“研究民俗”、 “抢救收藏文物”、“为人处世”等类别,然后再根据文本举例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