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栈桥 图7-10平堵法截流 在截流设计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立堵与平堵相结合的截流方法,如先用立堵法进占,然后在龙口 小范围内用平堵法截流:或先用船抛土石材料平堵法进占,然后再用立堵法截流。 二、截流日期及设计流量 1、截流时间的确定 确定截流时间应考虑: (1)导流泄水建筑物必须建成或部分建成具备泄流条件,河道截流前泄水道内围堰或其它障碍物应予 清除。 (2)截流后的许多工作必须抢在汛前完成(如围堰或永久建筑物抢筑到拦洪高程等) (3)有通航要求的河道上,截流日期最好选在对通航影响最小的时期 (4)北方有冰凌的河流上截流,不宜在流冰期进行 按上述要求,截流日期一般选在枯水期初。具体日期可根据历史水文资料确定,但往往可能有较大出 入,因此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当时的水文气象预报及实际水情分析进行修正,最后确定截流日期 2、截流设计流量的确定 截流设计时所取的流量标准,是指某一确定的截流时间的截流设计流量。所以当截流时间确定以后 就可根据工程所在河道的水文、气象特征选择设计流量。通常可按重现年法或结合水文气象预报修正法确 定设计流量,一般可按工程重要程度选择截流时段重现期5~10年的月或旬的平均流量,也可用其他方法 分析确定。 3、龙口位置与宽度 龙口在截流戗堤的轴线上,戗堤轴线应根据河床和两岸地形、地质、交通条件、主流流向、通航、过 木要求等因素综合分析选定,戗堤宜为围堰堰体组成部分。一旦截流戗堤轴线确定后,即可确定龙口位置 龙口布置位置应视具体情而定。从地形方面,龙口周围应宽阔,距临时堆料场较近,且有足够的回车 场地,以保证运输方便:从地质方面考虑,应力求将龙口布置在覆盖层较薄的部位,或有天然岛礁作裹头 的部位,以抗水流冲刷;从水流条件考虑,龙口应设置在正对主流处,以利洪水渲泄 龙口宽度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戗堤束窄河床后形成的水力条件,对龙口底部和两侧裹头部位的冲刷影 响,截流期通航河流对通航安全的要求。合理的龙口宽度应是满足龙口水力及通航条件的最小宽度。 若龙口段河床覆盖层抗冲能力低,可预先在龙口段抛石或抛铅丝笼护底,增大糙率和抗冲能力,减少 合龙工作量,降低截流难度 4、截流抛投材料 截流抛投材料主要有块石、石串、装石竹笼、帚捆、柴捆、土袋等,当截流水力条件较差时,还须采 用人工块体,一般有四面体、六面体、四脚体及钢筋混凝土构件等(图7-11) 教师签名 第_4页教师签名: 第 4 页 图 7-10 平堵法截流 在截流设计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立堵与平堵相结合的截流方法,如先用立堵法进占,然后在龙口 小范围内用平堵法截流;或先用船抛土石材料平堵法进占,然后再用立堵法截流。 二、截流日期及设计流量 1、截流时间的确定 确定截流时间应考虑: (1)导流泄水建筑物必须建成或部分建成具备泄流条件,河道截流前泄水道内围堰或其它障碍物应予 清除。 (2)截流后的许多工作必须抢在汛前完成(如围堰或永久建筑物抢筑到拦洪高程等)。 (3)有通航要求的河道上,截流日期最好选在对通航影响最小的时期。 (4)北方有冰凌的河流上截流,不宜在流冰期进行。 按上述要求,截流日期一般选在枯水期初。具体日期可根据历史水文资料确定,但往往可能有较大出 入,因此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当时的水文气象预报及实际水情分析进行修正,最后确定截流日期。 2、截流设计流量的确定 截流设计时所取的流量标准,是指某一确定的截流时间的截流设计流量。所以当截流时间确定以后, 就可根据工程所在河道的水文、气象特征选择设计流量。通常可按重现年法或结合水文气象预报修正法确 定设计流量,一般可按工程重要程度选择截流时段重现期 5~10 年的月或旬的平均流量,也可用其他方法 分析确定。 3、 龙口位置与宽度 龙口在截流戗堤的轴线上,戗堤轴线应根据河床和两岸地形、地质、交通条件、主流流向、通航、过 木要求等因素综合分析选定,戗堤宜为围堰堰体组成部分。一旦截流戗堤轴线确定后,即可确定龙口位置。 龙口布置位置应视具体情而定。从地形方面,龙口周围应宽阔,距临时堆料场较近,且有足够的回车 场地,以保证运输方便;从地质方面考虑,应力求将龙口布置在覆盖层较薄的部位,或有天然岛礁作裹头 的部位,以抗水流冲刷;从水流条件考虑,龙口应设置在正对主流处,以利洪水渲泄。 龙口宽度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戗堤束窄河床后形成的水力条件,对龙口底部和两侧裹头部位的冲刷影 响,截流期通航河流对通航安全的要求。合理的龙口宽度应是满足龙口水力及通航条件的最小宽度。 若龙口段河床覆盖层抗冲能力低,可预先在龙口段抛石或抛铅丝笼护底,增大糙率和抗冲能力,减少 合龙工作量,降低截流难度。 4、截流抛投材料 截流抛投材料主要有块石、石串、装石竹笼、帚捆、柴捆、土袋等,当截流水力条件较差时,还须采 用人工块体,一般有四面体、六面体、四脚体及钢筋混凝土构件等(图 7-1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