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个承诺意味着,从今以后,无论身居城市或农村,困难的人们 都能更多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 建设新农村:农村发展的希望所在 河南省濮阳县靳赵寨村村民申洪波用8句话概括了这几年农村的巨变:上得起学、治得了病、养得 起老、走得好路、挣得到钱、做得了主、学得到艺、看得到戏。他说,以前农民过的日子只能叫“生存 现在可以称得上“生活”了 由“生存”到“生活”,农民的感受是最实在的。他们相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一定会实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统 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 民收入,则被确定为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 2006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村发展出现了令人鼓舞的 新气象。特别是围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生产生活条件、社会事业三个重点,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 力度空前巨大,农村的水、电、气、路、水利等条件得到很大改善。财政部统计显示,从2003年到2006 年,中央财政预算内直接用于“三农”的支出为1.1万亿元,年均递增近16%,其中2006年预算用于“三 农”的资金同比增长了14%强。 2006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用现代物 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 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成为中国建设现代农业的总思路。发展现代农业,有 利于改变农业基础不牢、后劲不足的基本状况,有利于改变农业靠天吃饭基本格局,有利于改变农民就业 门路不多、增收困难的基本局面,有利于改变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差距拉大的基本态势,将给广大农 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综合改革:农村改革突入体制核心 2005年7月,安徽省巢湖市开始全面推行农村综合改革。通过撤并乡镇、精简机构人员、推行领 导干部正职一肩挑和副职交叉任职等措施,全市乡镇总数减少30%,行政村总数减少43%:乡镇党政班子成 员减少60%,乡镇行政编制减少20%:乡镇事业编制数减少23%,机构减少47%…此次改革规模之大,力 度之大,为当地历史上少有 巢湖试点只是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的一个“探路者”。2006年9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综合改革 工作会议,宣布我国要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三项改 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力争用5年或更长一点时间基本完成上述改革。由此,我国农村继家庭承 包经营、农村税费改革之后进入“第三步”改革的新阶段 专家评论认为:“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再造了农村市场的微观基础:农村税费改革增加了农民收入 而农村综合改革,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农民负担反弹的隐患。” 随着三项改革在全国农村的有序展开,其他农村体制改革也在各地全面推进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2003年以来,国家累计提供2700多亿元资金,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 2005年末,约有7000万农户受益,获得贷款支持:2007年,中央拿出10亿元在6个省区进行政策性农业 保险保费补贴试点:2007年,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三种被称为“草根银行”的崭新的 农村金融机构相继诞生,开启了我国农村金融的新一轮改革 农村流通体制改革:2005年,商务部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准备用3年左右的时间 建立和改造25万家标准化的“农家店”,覆盖全国50%以上的行政村和70%以上的乡镇。 正地制度改革:200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2006年国务院又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个承诺意味着,从今以后,无论身居城市或农村,困难的人们 都能更多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 建设新农村:农村发展的希望所在 河南省濮阳县靳赵寨村村民申洪波用 8 句话概括了这几年农村的巨变:上得起学、治得了病、养得 起老、走得好路、挣得到钱、做得了主、学得到艺、看得到戏。他说,以前农民过的日子只能叫“生存”, 现在可以称得上“生活”了。 由“生存”到“生活”,农民的感受是最实在的。他们相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一定会实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统 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 民收入,则被确定为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 2006 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村发展出现了令人鼓舞的 新气象。特别是围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生产生活条件、社会事业三个重点,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 力度空前巨大,农村的水、电、气、路、水利等条件得到很大改善。财政部统计显示,从 2003 年到 2006 年,中央财政预算内直接用于“三农”的支出为 1.1 万亿元,年均递增近 16%,其中 2006 年预算用于“三 农”的资金同比增长了 14%强。 2006 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用现代物 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 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成为中国建设现代农业的总思路。发展现代农业,有 利于改变农业基础不牢、后劲不足的基本状况,有利于改变农业靠天吃饭基本格局,有利于改变农民就业 门路不多、增收困难的基本局面,有利于改变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差距拉大的基本态势,将给广大农 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综合改革:农村改革突入体制核心 2005 年 7 月,安徽省巢湖市开始全面推行农村综合改革。通过撤并乡镇、精简机构人员、推行领 导干部正职一肩挑和副职交叉任职等措施,全市乡镇总数减少 30%,行政村总数减少 43%;乡镇党政班子成 员减少 60%,乡镇行政编制减少 20%;乡镇事业编制数减少 28%,机构减少 47%……此次改革规模之大,力 度之大,为当地历史上少有。 巢湖试点只是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的一个“探路者”。2006 年 9 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综合改革 工作会议,宣布我国要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三项改 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力争用 5 年或更长一点时间基本完成上述改革。由此,我国农村继家庭承 包经营、农村税费改革之后进入“第三步”改革的新阶段。 专家评论认为:“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再造了农村市场的微观基础;农村税费改革增加了农民收入; 而农村综合改革,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农民负担反弹的隐患。” 随着三项改革在全国农村的有序展开,其他农村体制改革也在各地全面推进。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2003 年以来,国家累计提供 2700 多亿元资金,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 2005 年末,约有 7000 万农户受益,获得贷款支持;2007 年,中央拿出 10 亿元在 6 个省区进行政策性农业 保险保费补贴试点;2007 年,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三种被称为“草根银行”的崭新的 农村金融机构相继诞生,开启了我国农村金融的新一轮改革。 ———农村流通体制改革:2005 年,商务部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准备用 3 年左右的时间, 建立和改造 25 万家标准化的“农家店”,覆盖全国 50%以上的行政村和 70%以上的乡镇。 ———征地制度改革:2004 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2006 年国务院又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