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462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32卷 20Mo≤3Cu和Ni3%Fe1%Ti并与不含FeTi2.3 Ni-CrMo-CuMx合金的点蚀实验 的合金相对比·采用手工电弧炉熔炼镍基耐蚀合 2.3.1实验合金点蚀的化学浸泡 金,1140℃保温2.5h进行固溶处理.将所得铸锭 腐蚀介质为6%FeCk十0.05 mo L HCI实 切割成22mm×10mmX5mm的长方体试样. 验温度为50士1℃、24h以失重率评价其耐蚀性能. 2实验方法 2.3.2实验合金点蚀的电化学分析 方法1:室温下以69%FCk为腐蚀介质,扫描 2.1金相组织分析 速率为10mV·s,获得极化曲线.测得极化电阻 用恒温干燥箱将Ni厂Cr Mo-CuMx合金试样 Rp,确定塔菲尔常数h和h,根据StemGeary方程 在690℃保温2h(起敏化作用,有利于镍基合金接 式,利用线性极化技术可求得自腐蚀电流密度i。m 受浸蚀、易于显示)后,用HCI十H2SO4十HNO3十 主要以击穿电位E,和自腐蚀电流i评价其耐点蚀 CuSO过饱和溶液浸蚀,在MF3金相显微镜下观察 能力 其显微组织 方法2进一步用循环伏安法,在3.59%NaC1溶 2.2 Ni-Cr-Mo-CuMx合金的晶间腐蚀实验 液中(30士1℃),以10mV.s的速率从自腐蚀电位 2.2.1实验合金晶间腐蚀的化学浸泡实验 开始扫描到电流密度为lmA·am所对应的电位. 将试样在690℃下敏化2h后,空冷.在沸腾的 测量合金的击穿电位E和保护电位E,击穿电位 Cu十CuS04+50%H2S04(质量分数)中腐蚀48h以 E,值越正,E一E,值越小,越耐点蚀 失重率评价其耐蚀性能 上述电化学测试所用仪器为上海辰华仪器有限 2.2.2实验合金晶间腐蚀的电化学分析 公司的CH604C型电化学分析仪.均采用三电极动 腐蚀介质为新制备的0.05moLH2S04,实 电位扫描,辅助电极为铂片,参比电极为标准饱和甘 验温度为30士1℃.采用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 汞电极,合金试样为研究电极 (EPR)法,以6V·h的扫描速率从腐蚀电位(约 -400mV(SCE))极化到+300mV(SCE),达到这个 3实验结果与分析 电位后则扫描方向反转,以相同速率降低到腐蚀电 3.1 Ni-Cr Mo-CuMx合金的金相组织 位,分别测定阳极化环和再活化环的最大电流【和 三种合金固溶状态的组织都为单相奥氏体 ,并以比值↓:L作为敏化的度量,比值越小,则越 (图l),加入T和Fe后组织有所细化,含Fe合金 耐晶间腐蚀[8) 的晶粒较为均匀, 00 um 200m 200μm 图1三种实验N基合金的金相组织.(a)%C(b)3%Cu一1%T1(c)3%Cu-3%Fe一1%Ti Fig 1 M icmostmuchires of thme kinds of tested nickelase albys (a)3%Cu (b)3%Cu-1%Ti (c)3 Cu3%Fe-1%Ti 3.2Ni广CrMo-CuMx合金晶间腐蚀的实验 沸腾浸泡48h后的表面形貌,从图中可以看出, 结果 加入T元素的合金晶界腐蚀最浅(仅隐约见到 3.2.1实验合金晶间腐蚀的失重(化学浸泡法) 部分晶界),3%Cu合金的晶界腐蚀次之,含Fe 表1为三种合金在沸腾的Cu十CuS04十50% 合金的晶界腐蚀较深(完整晶界显现)说明加 H2S04中浸泡48h前后的质量变化.从表中可以 入T元素,合金的耐晶间腐蚀能力略有提高;而 看出,加入Fe元素的试样的失重率最高,其他两 加入Fe元素以后,合金的耐晶间腐蚀能力下降, 种试样的腐蚀失重率相同,但加入T元素的试样 即便如此,含Fe合金的晶界也未出现明显的腐 的腐蚀失重率略低,图2为三种合金在该溶液中 蚀沟槽,即未出现晶间腐蚀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 32卷 20Mo‚≤3Cu和 Ni‚3% Fe‚1% Ti‚并与不含 Fe、Ti 的合金相对比.采用手工电弧炉熔炼镍基耐蚀合 金‚1140℃保温 2∙5h进行固溶处理.将所得铸锭 切割成 22mm×10mm×5mm的长方体试样. 2 实验方法 2∙1 金相组织分析 用恒温干燥箱将 Ni--Cr--Mo--Cu--Mx合金试样 在 690℃保温 2h(起敏化作用‚有利于镍基合金接 受浸蚀、易于显示 )后‚用 HCl+H2SO4 +HNO3 + CuSO4过饱和溶液浸蚀‚在 MeF3金相显微镜下观察 其显微组织. 2∙2 Ni--Cr--Mo--Cu--Mx合金的晶间腐蚀实验 2∙2∙1 实验合金晶间腐蚀的化学浸泡实验 将试样在 690℃下敏化 2h后‚空冷.在沸腾的 Cu+CuSO4+50%H2SO4(质量分数 )中腐蚀 48h‚以 失重率评价其耐蚀性能. 2∙2∙2 实验合金晶间腐蚀的电化学分析 腐蚀介质为新制备的 0∙05mol·L —1 H2SO4‚实 验温度为 30±1℃.采用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 (EPR)法‚以 6V·h —1的扫描速率从腐蚀电位 (约 —400mV(SCE))极化到 +300mV(SCE)‚达到这个 电位后则扫描方向反转‚以相同速率降低到腐蚀电 位.分别测定阳极化环和再活化环的最大电流 Ia和 Ir‚并以比值 Ir∶Ia作为敏化的度量‚比值越小‚则越 耐晶间腐蚀 [8--9]. 2∙3 Ni--Cr--Mo--Cu--Mx合金的点蚀实验 2∙3∙1 实验合金点蚀的化学浸泡 腐蚀介质为 6% FeCl3 +0∙05mol·L —1 HCl‚实 验温度为 50±1℃、24h‚以失重率评价其耐蚀性能. 2∙3∙2 实验合金点蚀的电化学分析 方法 1:室温下以 6% FeCl3 为腐蚀介质‚扫描 速率为 10mV·s —1‚获得极化曲线.测得极化电阻 RP‚确定塔菲尔常数 ba和 bc‚根据 Stern-Geary方程 式‚利用线性极化技术可求得自腐蚀电流密度 icorr‚ 主要以击穿电位 Eb和自腐蚀电流 icorr评价其耐点蚀 能力. 方法 2:进一步用循环伏安法‚在 3∙5% NaCl溶 液中 (30±1℃ )‚以 10mV·s —1的速率从自腐蚀电位 开始扫描到电流密度为 1mA·cm —2所对应的电位. 测量合金的击穿电位 Eb 和保护电位 Ep‚击穿电位 Eb值越正‚Eb—Ep值越小‚越耐点蚀. 上述电化学测试所用仪器为上海辰华仪器有限 公司的 CHI604C型电化学分析仪.均采用三电极动 电位扫描‚辅助电极为铂片‚参比电极为标准饱和甘 汞电极‚合金试样为研究电极.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Ni--Cr--Mo--Cu--Mx合金的金相组织 三种合金固溶状态的组织都为单相奥氏体 (图 1)‚加入 Ti和 Fe后组织有所细化‚含 Fe合金 的晶粒较为均匀. 图 1 三种实验 Ni基合金的金相组织.(a)3% Cu;(b)3% Cu--1%Ti;(c)3% Cu--3% Fe--1% Ti Fig.1 Microstructuresofthreekindsoftestednickel-basealloys:(a)3% Cu;(b)3% Cu-1% Ti;(c)3% Cu-3% Fe-1% Ti 3∙2 Ni--Cr--Mo--Cu--Mx合金晶间腐蚀的实验 结果 3∙2∙1 实验合金晶间腐蚀的失重 (化学浸泡法 ) 表 1为三种合金在沸腾的 Cu+CuSO4 +50% H2SO4 中浸泡 48h前后的质量变化.从表中可以 看出‚加入 Fe元素的试样的失重率最高‚其他两 种试样的腐蚀失重率相同‚但加入 Ti元素的试样 的腐蚀失重率略低.图 2为三种合金在该溶液中 沸腾浸泡 48h后的表面形貌.从图中可以看出‚ 加入 Ti元素的合金晶界腐蚀最浅 (仅隐约见到 部分晶界 )‚3% Cu合金的晶界腐蚀次之‚含 Fe 合金的晶界腐蚀较深 (完整晶界显现 ).说明加 入 Ti元素‚合金的耐晶间腐蚀能力略有提高;而 加入 Fe元素以后‚合金的耐晶间腐蚀能力下降. 即便如此‚含 Fe合金的晶界也未出现明显的腐 蚀沟槽‚即未出现晶间腐蚀. ·46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