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1期 钟义信:机制主义人工智能理论 一种通用的人工智能理论 ·11· 现行人工智能理论局限性最为突出的部分。 但它把意识的基础部分定义得明确而具体,不但给 在展开具体的讨论之前,也有必要先明确意 出了基础意识的概念内涵,而且揭示了基础意识的 识、情感、理智等几个相关的基本概念。 生成机理,即由“代表主体对问题的感性认识的语义 注意到,智能是人类意识活动的表现:试想,如 信息Iem、本能知识和常识知识组成的知识体系 果一个人连意识能力都没有,怎么可能创生智能 K。以及主体目标G组成的联合空间”到基础意识反 呢?换言之,意识是智能生长的前提;另一方面,智 应Rn的复杂映射Ca: 能又是意识的高级表现形态。同样,人类的情感也 Ca:(Iem×KaXG)→R。 (5) 是智能的一种表现,也要以意识为前提。因此,为 需要注意,正如语义信息Im要由“语法信息和 了研究智能的生成机理,意识和情感两者都是不可 语用信息的联合”表示一样,这里生成的基础意识反 回避的概念。 应R。也要由“基础意识反应的形态和效果的联合” 以往的人工智能理论研究忽视和回避了意识和 来表示,这样才能把基础意识反应R的含义明确表 情感的要素,这是它的“片面性与失真性”的突出表 达出来。 现,是重大的失误。为了回到智能研究的正确轨 定义8情感。情感是指主体在本能知识、常 道,我们必须正视意识和情感的研究以及意识、情 识知识和经验知识支持下,在目标引导下,对外来 感、理智集成融通的研究。 的和内部的刺激信息所产生的觉察、理解并做出合 定义5意识(哲学范畴的含义)。意识,是人 乎本能知识、常识知识和经验知识及合乎目标的反 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 应能力。 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又反作 可以看出,情感与基础意识之间存在密切联 用于存在。 系,它们都是主体对客体信息所做出的觉察、理解 哲学范畴的意识概念几乎是说:意识是物质以 和反应。但是,情感比基础意识利用了更多的知识 外的全部精神现象,非常宽泛,非常笼统,非常难以 (经验知识),情感只有在基础意识的基础之上才能 精准描述和模拟。因此,需要聚焦更具体更基础的 发生,两者之间直接相通。因此,情感生成的机制 意识定义。 也可以表示为由“代表主体对问题的感性认识的语 定义6意识(临床医学的含义)。一个人的意 义信息Im、本能知识、常识知识和经验知识三者的 识主要指他对周围环境、自身状况、周围环境事物 知识集合K。以及主体目标G组成的联合空间到 之间的关系以及自身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觉察、 情感反应R。的复杂映射: 理解与反应的能力。 C6:(Isem X K XG)→R。 (6) 显然,与哲学范畴的意识概念相比,医学范畴 同样,系统所生成的情感反应R,也要由“情感 的意识概念就具体明确多了,不但比较容易理解和 反应R,的形态和情感反应R。的效果的联合”来 把握,而且容易检验和测试。不过,医学意义上的 表示,只有这样才能把情感反应R的含义明确表达 意识概念过于局限,而且几乎是一种纯粹现象学层 出来。 面的定义,没有涉及意识的生成机制。因此,需要 定义9理智。理智是指主体在本能知识、常 建立一种更合理更有用的意识定义一基础意识的 识知识、经验知识和规范知识支持下,在目标的引 定义。 导下,对外来的刺激信息所产生的觉察、理解并做 定义7基础意识(智能科学的含义)。基础意 出合乎本能知识、常识知识、经验知识和规范知识 识是指主体在本能知识和常识知识支持下,在主体 及合乎目标的反应能力。 目标引导下,对来自外部环境和自身内部的刺激信 同样可以看出,理智与基础意识之间存在密切 息所产生的觉察、理解并做出合乎本能知识和常识 的联系,它们都是主体对客体信息所做出的觉察、 知识及合乎目标的反应能力。 理解和反应。但是,理智比基础意识利用了更多的 概言之,意识是指在一定的知识支持下和在目 知识(经验知识和规范知识),理智只有在基础意识 标牵引下对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刺激信息所产生的觉 的基础之上才能发生,且两者之间直接相通。于是 察、理解和反应能力。由此可以确信:意识是智能 也有 的基础,智能则是意识的高级形态。 Ce:(Isem X KXG)→R (7) 基础意识的定义规定:支持基础意识的知识范 式中:K。表示本能知识、常识知识、经验知识和规范 畴是本能知识和常识知识。虽然这样定义的“基础 知识四者的集合;R。表示理智反应;Isem为语义信 意识”没有覆盖全部的(宽泛而笼统的)意识概念, 息,G为目的。这里生成的理智反应R同样也要由现行人工智能理论局限性最为突出的部分。 在展开具体的讨论之前,也有必要先明确意 识、情感、理智等几个相关的基本概念。 注意到,智能是人类意识活动的表现;试想,如 果一个人连意识能力都没有,怎么可能创生智能 呢?换言之,意识是智能生长的前提;另一方面,智 能又是意识的高级表现形态。同样,人类的情感也 是智能的一种表现,也要以意识为前提。因此,为 了研究智能的生成机理,意识和情感两者都是不可 回避的概念。 以往的人工智能理论研究忽视和回避了意识和 情感的要素,这是它的“片面性与失真性”的突出表 现,是重大的失误。为了回到智能研究的正确轨 道,我们必须正视意识和情感的研究以及意识、情 感、理智集成融通的研究。 定义 5 意识 (哲学范畴的含义)。意识,是人 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 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又反作 用于存在。 哲学范畴的意识概念几乎是说:意识是物质以 外的全部精神现象,非常宽泛,非常笼统,非常难以 精准描述和模拟。因此,需要聚焦更具体更基础的 意识定义。 定义 6 意识 (临床医学的含义)。一个人的意 识主要指他对周围环境、自身状况、周围环境事物 之间的关系以及自身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觉察、 理解与反应的能力。 显然,与哲学范畴的意识概念相比,医学范畴 的意识概念就具体明确多了,不但比较容易理解和 把握,而且容易检验和测试。不过,医学意义上的 意识概念过于局限,而且几乎是一种纯粹现象学层 面的定义,没有涉及意识的生成机制。因此,需要 建立一种更合理更有用的意识定义——基础意识的 定义。 定义 7 基础意识 (智能科学的含义)。基础意 识是指主体在本能知识和常识知识支持下,在主体 目标引导下,对来自外部环境和自身内部的刺激信 息所产生的觉察、理解并做出合乎本能知识和常识 知识及合乎目标的反应能力。 概言之,意识是指在一定的知识支持下和在目 标牵引下对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刺激信息所产生的觉 察、理解和反应能力。由此可以确信:意识是智能 的基础,智能则是意识的高级形态。 基础意识的定义规定:支持基础意识的知识范 畴是本能知识和常识知识。虽然这样定义的“基础 意识”没有覆盖全部的 (宽泛而笼统的) 意识概念, 但它把意识的基础部分定义得明确而具体,不但给 出了基础意识的概念内涵,而且揭示了基础意识的 生成机理,即由“代表主体对问题的感性认识的语义 信息 Isem、本能知识和常识知识组成的知识体系 Ka 以及主体目标 G 组成的联合空间”到基础意识反 应 Ra 的复杂映射 Ca: Ca : (Isem ×Ka ×G) → Ra (5) 需要注意,正如语义信息 Isem 要由“语法信息和 语用信息的联合”表示一样,这里生成的基础意识反 应 Ra 也要由“基础意识反应的形态和效果的联合” 来表示,这样才能把基础意识反应 Ra 的含义明确表 达出来。 定义 8 情感。情感是指主体在本能知识、常 识知识和经验知识支持下,在目标引导下,对外来 的和内部的刺激信息所产生的觉察、理解并做出合 乎本能知识、常识知识和经验知识及合乎目标的反 应能力。 可以看出,情感与基础意识之间存在密切联 系,它们都是主体对客体信息所做出的觉察、理解 和反应。但是,情感比基础意识利用了更多的知识 (经验知识),情感只有在基础意识的基础之上才能 发生,两者之间直接相通。因此,情感生成的机制 也可以表示为由“代表主体对问题的感性认识的语 义信息 Isem、本能知识、常识知识和经验知识三者的 知识集合 Kb 以及主体目标 G 组成的联合空间”到 情感反应 Rb 的复杂映射: Cb : (Isem × Kb ×G) → Rb (6) 同样,系统所生成的情感反应 Rb 也要由“情感 反应 Rb 的形态和情感反应 Rb 的效果的联合”来 表示,只有这样才能把情感反应 Rb 的含义明确表达 出来。 定义 9 理智。理智是指主体在本能知识、常 识知识、经验知识和规范知识支持下,在目标的引 导下,对外来的刺激信息所产生的觉察、理解并做 出合乎本能知识、常识知识、经验知识和规范知识 及合乎目标的反应能力。 同样可以看出,理智与基础意识之间存在密切 的联系,它们都是主体对客体信息所做出的觉察、 理解和反应。但是,理智比基础意识利用了更多的 知识 (经验知识和规范知识),理智只有在基础意识 的基础之上才能发生,且两者之间直接相通。于是 也有 Cc : (Isem × Kc ×G) → Rc (7) 式中:Kc 表示本能知识、常识知识、经验知识和规范 知识四者的集合;Rc 表示理智反应;Isem 为语义信 息,G 为目的。这里生成的理智反应 Rc 同样也要由 第 1 期 钟义信:机制主义人工智能理论——一种通用的人工智能理论 ·1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