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198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31卷 钢比系数对综合变化的贡献指数C(SE→Total)= 献的:其中辅助区域的贡献指数达到93.8%,贡献 n1.0258/m0.9576=-59%,为负贡献.C(IE→ 最大;其次是炼铁,贡献指数为44.9%:而炼钢和轧 Tota)十C(SE→Total)=L.通过贡献指数,可以看 钢都是负贡献.综上诊断出制约2007年该钢厂能 出物流因素对该钢厂的节能是不利的,如果控制好 耗进一步下降的瓶颈为炼铁区域和轧钢区域钢比系 物流因素,该钢厂的吨钢综合能耗将进一步下降。 数的增加与炼钢区域工序能耗的上升, 可见,贡献指数的意义在于其正负性和绝对值 2.4模型对某钢厂各工序能耗瓶颈的诊断分析 大小可以分别判定钢比系数或工序能耗变化对吨钢 以炼铁区域的三个工序(烧结、炼焦和高炉为 综合能耗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大小. 例进行分析.诊断结果如图3所示,贡献指数如表3 23模型对各区域能耗瓶颈的诊断分析 所示. 为了诊断出2007年和2001年相比该钢厂具有 103 能耗瓶颈的区域,将总流程分解到四个区域进行分 四SE 1.0186 01334 ☑E 析.各区域的诊断结果如图2所示,贡献指数如表2 1.0079 ☒Total 所示. 1.00 1.03 1.00751.014 025 1.0079 0047 0093 1.002 70.98520.983 1.00- 8☒ 0.9823 0.9730 0.9946 97 0.97 ☑0.9807 烧结 炼焦 高炉 炼铁区 0.9730 四SE .6 0.9601 图32007年和2001年相比某钢厂炼铁区所含工序的能耗瓶颈 094 ☑E Total 0.9335 诊断结果 091 Fig.3 Diagnosis result of the enterprise sectors energy-consump- 炼铁区 炼钢区 轧钢区 辅助区 总流程 tion battenecks between 2001 and 2007 图22007年和2001年相比某钢厂总流程和各区域的能耗瓶颈 表32007年和2001年相比某钢厂炼铁区域各工序能耗指标变化 诊断结果 对炼铁区的贡献指数 Fig.2 Diagnosis result of the enterprise departments emergy-com Table 3 Contribution index of the enterprise sectors energy-consun p sumption bott lenecks bet ween 2001 and 2007 tion index changes to the departments % 项目 烧结 炼焦 高炉 炼铁区 通过图2和表2可以看出,总流程的钢比系数 CSE→SEd) -118.3 -14.6 232.9 1000 是上升的.其中轧钢区域的钢比系数上升幅度最 C(IE→IEd) 202 61.2 18.6 1000 大,对总流程的贡献指数为57.7%:其次是炼铁区, C(Total→Totala) 76.6 92.0 -68.5 100.0 贡献指数为31.1%:炼钢区域的贡献指数很小:而 辅助区域由于产量统一按钢产量算,因此其钢比系 通过图3和表3可以看出,2007年和2001年 数无变化,贡献指数为0.总流程的工序能耗下降幅 相比,该钢厂炼铁区域钢比系数增幅为079%,是 度较大.其中辅助区域的工序能耗下降幅度最大, 由高炉工序引起的,贡献指数达232.9%,而烧结和 对总流程的贡献指数为59.1%:其次是炼铁,贡献 炼焦工序的钢比系数都是降低的:炼铁区域的工序 指数为39.8%:而炼钢区域的工序能耗是上升的, 能耗降低了270%,主要是炼焦工序贡献的,贡献 对总流程工序能耗的下降做负贡献. 指数为61.2%,其次是烧结和高炉工序.炼铁的综 表22007年和2001年相比某钢厂各区域能耗指标变化对总流程 合变化是降低的,降幅为1.93%,是来自炼焦和烧 的贡献指数 结工序的贡献.而高炉工序作负贡献.由此可以得 Table 2 Contrilu tion index of the enterprise departments energy-con- % 到结论:2007年和2001年相比制约该钢厂炼铁区 sumption index changes to the main process 域能耗下降的瓶颈为高炉工序钢比系数的增加. 项目 炼铁区炼钢区轧钢区辅助区总流程 通过同样的方法,诊断出该钢厂2007年和 CSEa→SE) 31.111.257.7 00 100 2001年相比其他区域的能耗瓶颈:炼钢区为焙烧工 CIEd→IE) 39.8-6.87.9 59.1 100 序钢比系数的增加和一炼钢工序能耗的上升:轧钢 C(Total→Total)44.9-17.3-21.893.8100 区为冷轧和热轧工序钢比系数的增加和热轧工序能 总流程的综合变化,也就是吨钢综合能耗是下 耗的上升:辅助区为制氧工序能耗的上升, 降的,下降幅度为3.99%,是由炼铁和辅助区域贡 接着针对各项瓶颈因素,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钢比系数对综合变化的贡献指数 C( SE ※Total) = ln1.0258/ ln0.957 6 =-59 %, 为负贡献.C( IE ※ Total) +C( SE ※To tal) =1 .通过贡献指数, 可以看 出物流因素对该钢厂的节能是不利的, 如果控制好 物流因素, 该钢厂的吨钢综合能耗将进一步下降. 可见, 贡献指数的意义在于其正负性和绝对值 大小可以分别判定钢比系数或工序能耗变化对吨钢 综合能耗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大小. 2.3 模型对各区域能耗瓶颈的诊断分析 为了诊断出 2007 年和 2001 年相比该钢厂具有 能耗瓶颈的区域, 将总流程分解到四个区域进行分 析.各区域的诊断结果如图 2 所示, 贡献指数如表 2 所示 . 图 2 2007 年和 2001 年相比某钢厂总流程和各区域的能耗瓶颈 诊断结果 Fig.2 Di agnosis result of the ent erprise departments' energy-con￾sumption bottlenecks between 2001 and 2007 通过图 2 和表 2 可以看出, 总流程的钢比系数 是上升的 .其中轧钢区域的钢比系数上升幅度最 大, 对总流程的贡献指数为 57.7 %;其次是炼铁区, 贡献指数为 31.1 %;炼钢区域的贡献指数很小 ;而 辅助区域由于产量统一按钢产量算, 因此其钢比系 数无变化, 贡献指数为0.总流程的工序能耗下降幅 度较大 .其中辅助区域的工序能耗下降幅度最大, 对总流程的贡献指数为 59.1 %;其次是炼铁, 贡献 指数为 39.8 %;而炼钢区域的工序能耗是上升的, 对总流程工序能耗的下降做负贡献 . 表 2 2007 年和 2001 年相比某钢厂各区域能耗指标变化对总流程 的贡献指数 Table 2 Contribu tion index of the ent erprise departments' energy-con￾sumption index changes to the main process % 项目 炼铁区 炼钢区 轧钢区 辅助区 总流程 C( SE d ※SE) 31.1 11.2 57.7 0.0 100 C( IE d ※IE) 39.8 -6.8 7.9 59.1 100 C( Total d ※Tot al) 44.9 -17.3 -21.8 93.8 100 总流程的综合变化, 也就是吨钢综合能耗是下 降的, 下降幅度为 3.99 %, 是由炼铁和辅助区域贡 献的 :其中辅助区域的贡献指数达到 93.8 %, 贡献 最大;其次是炼铁, 贡献指数为 44.9 %;而炼钢和轧 钢都是负贡献 .综上诊断出制约 2007 年该钢厂能 耗进一步下降的瓶颈为炼铁区域和轧钢区域钢比系 数的增加与炼钢区域工序能耗的上升 . 2.4 模型对某钢厂各工序能耗瓶颈的诊断分析 以炼铁区域的三个工序( 烧结、炼焦和高炉) 为 例进行分析 .诊断结果如图 3 所示, 贡献指数如表3 所示. 图 3 2007 年和 2001 年相比某钢厂炼铁区所含工序的能耗瓶颈 诊断结果 Fig.3 Diagnosis result of the ent erprise sectors' energy-consump￾ti on bottlenecks between 2001 and 2007 表 3 2007 年和2001 年相比某钢厂炼铁区域各工序能耗指标变化 对炼铁区的贡献指数 Table 3 Contribution index of the ent erprise sectors' energy-consum p￾tion index changes to the departments % 项目 烧结 炼焦 高炉 炼铁区 C( SEi ※SE d) -118.3 -14.6 232.9 100.0 C( IEi ※IE d) 20.2 61.2 18.6 100.0 C( Totali ※Tot ald ) 76.6 92.0 -68.5 100.0 通过图 3 和表 3 可以看出, 2007 年和 2001 年 相比, 该钢厂炼铁区域钢比系数增幅为 0.79 %, 是 由高炉工序引起的, 贡献指数达 232.9 %, 而烧结和 炼焦工序的钢比系数都是降低的;炼铁区域的工序 能耗降低了 2.70 %, 主要是炼焦工序贡献的, 贡献 指数为 61.2 %, 其次是烧结和高炉工序.炼铁的综 合变化是降低的, 降幅为 1.93 %, 是来自炼焦和烧 结工序的贡献, 而高炉工序作负贡献.由此可以得 到结论 :2007 年和 2001 年相比制约该钢厂炼铁区 域能耗下降的瓶颈为高炉工序钢比系数的增加 . 通过同样的方法, 诊断出该钢厂 2007 年和 2001 年相比其他区域的能耗瓶颈:炼钢区为焙烧工 序钢比系数的增加和一炼钢工序能耗的上升 ;轧钢 区为冷轧和热轧工序钢比系数的增加和热轧工序能 耗的上升;辅助区为制氧工序能耗的上升 . 接着针对各项瓶颈因素, 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 · 1198 ·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 31 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